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孤独意识特别强烈,其后期诗作中的这一主题是深刻而真实的,诗人悲歌自己政治的失意,亲朋的离弃,漂泊的无奈,以及贫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李少咏 《语文知识》2013,(3):11-12,30
墨白的中篇小说《寻找乐园》写出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孤独与漂泊。小说中的食堂哥等人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人类悲剧。由于缺乏清醒的自我意识,当他在寻找乐园时,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一条布满荆棘和卵石的解脱孤独之路上。  相似文献   

3.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孤独意识特别强烈,其后期诗作中的这一主题是深刻而真实的,诗人悲歌自己政治的失意,亲朋的离弃,漂泊的无奈,以及贫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冬日的幻觉     
一这个冬天是个美丽的幻觉。二我是个孤独的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所以我是个又孤独又可耻的人。——舒婷当黑夜以一种顽固姿态一再膨胀的时候,无边无际的漆黑要么令我僵硬,要么令我热血沸腾,而这种状态是歇斯底里的。漂泊的浮萍没有根,断线的风筝没有牵挂,无家的流水没有脚,孤独的人没有灵魂。在深夜,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喝一杯热水对自己说:不用怕,今晚好好睡。但事与愿违,我感到一点悲哀,但无关痛痒,犹如彗星尾巴温柔地扫过地球。  相似文献   

5.
我害怕孤独     
“孤独”的感觉是什么?一个人独自对着夜空,周围一个人也没有,“题海只有星与月,是孤独吗?周末,一下午都为学习而劳心劳力,身边没有一个人陪着说话,陪着玩,叫孤独吗?我喜欢夜空,我喜欢一个人躺在草地上,凝望着夜空的星与月。星星一闪一闪的,我向它们述说我的心声,许下我的心愿。我知道,它们能听到我的心声,我的呼唤。它们也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陪我一起感受着一天的苦与乐。与它们在一起,我不感到孤独。我也经常一个下午都把自己关在书房,把头埋在书堆中,将一份份的“题海”,一本本的“新概念”消灭。此时此刻,我燥…  相似文献   

6.
漂泊流浪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化现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五四时期,时代的剧变带来了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隔膜感,漂泊流浪遂成为令人瞩目的学主题。时代氛围的濡染和个体的漂泊经历造就了郭沫若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漂泊审美特质。物质困窘、耿介率真、愤世嫉俗、毅然奋行是其小说中飘泊的共同特征,离去一归来—再离去是他们共有着的一种行为模式。这些在苦闷中徘徊却依然顽强寻路的漂泊形象既凸现了郭沫若鲜明的创作个性,又表现出其坚韧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为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一支流行歌曲这样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凡事妄下结论容易,妄下武断的结论就更容易。然而,无论我们用热眼还是冷眼通观世情,对歌词作者这个故作惊人之语的结论都很难苟同。由于孤独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处境,也就是说,每个人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心灵都难免会时不时地感到漂泊无依。既然如此,何不乐观一点看问题,孤独也有其不可或缺的益处:它使人自省,它使人自强,它使人神清气旺,它使人完美如初。耐不住寂寞的人视孤独为冷酷的长蛇和毒辣的黄蜂,避之唯恐不及,这并不奇怪。他们独处时,一颗心总不能十分安妥,非得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找一份乐子,填塞精神的空虚。然而他们  相似文献   

10.
说寂寞     
什么是寂寞?难道只有失去了知音钟子期而断琴的俞伯牙才会寂寞吗?难道只有丧失爱子而发疯的祥林嫂才会寂寞吗?难道只有孤独一人漂泊在异地的游子才会寂寞吗?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2.
朱湘的《徒步旅行者》所要讲的,是人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不过各人理想不同,因此沿途风景也迥然各异。但无论是为艺术还是为生活,只要最终坚持了下来,便可称得上是一种悲壮的胜利。徒步旅行者的路注定是孤独而又艰辛的,朱湘不畏孤独和艰辛而前行,朱湘属于为艺术而漂泊不定的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分析王安忆小说的结构着手,分析了其小说的冲突方式,指出文化冲突是她的小说创作的支点;通过这种方式,王安忆塑造了一批游离于正常社会的人群孤独地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中;通过他们的各种文化冲突,作者挖掘了隐藏在这些冲突后面的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来升华她对人的存在的本体性的理性思考,反映她自己对人类孤独的生存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孤独便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孤独可以给人以空间,让人更好的思索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深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孤独中完善美丽人格。  相似文献   

15.
从去国漂泊到归国返乡,北岛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作为一个坚持写作的诗人,漂泊是心灵的必需品,作为一个异乡人,返乡是情感的需求。这一"远离还是回归"的矛盾心路历程一一通过笔尖流露出来,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矛盾中抗争的孤独者北岛。无尽的漂泊与返乡之路上满是矛盾挣扎、孤独煎熬,北岛的诗歌和散文正是这无尽路上的同行人和陪伴者,他用写作顶住生活的压力,用写作抵抗内心的孤独,用写作在陌生国度造成的精神荒原里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6.
在众声聒噪、诗歌日益边缘化的时代,白连春带着泥土的芬芳,孤独偏执地行吟于乡村与城市,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书写着农民、大地、庄稼、以及漂泊中的孤独和血泪,以他特立独行的诗歌创作塑造了一个大地之子形象,显示了一个诗人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新语丝     
《新读写》2011,(10):16-16
草原知道离群羔羊的孤独;沙漠知道迷途行者酌孤独;大海知道漂泊水手的孤独;谁,谁知道我的孤独?  相似文献   

18.
品味孤独     
孤独是一份很好的教养,坚定自己,纯净自己。——题记  相似文献   

19.
(一)岛中岛 激烈的空战中,我的飞机被击中了。我坠入海里,茫茫大海上不辨方向,不知会游到哪。我驾机在大海上巡航时,下面美丽的海面犹如碧蓝的绸缎,而靠有限的体力孤独漂泊在波涛上时,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20.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同学们,似乎特别容易受到孤独的侵袭。 一个17岁的女生,这样诉说自己孤独和渴望理解的心情:“现在我强烈地感到孤独,周围那么多人,却没有我的知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