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礼明  钱荣 《物理教师》2002,23(12):29-31
1 问题的提出 激发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那么有哪些学习需要和动机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呢?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学校情境中的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的。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渴望认知、理解、掌握知识及解决问题的倾向,它是把求知作为目标,“了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动机?这是我们政治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根据奥苏博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学校情境中的动机理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方面构成。在这三种动机中,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都是外部动机,只有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因此,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渴望认知、理解、掌握知识及解决问题的倾向,是把求知作为目标,了解和理解了所学知识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和报酬。  相似文献   

3.
王天阁 《河南教育》2009,(10):46-46
当前.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仍存在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得不系统等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淡薄、动机不足。对地理科学的认知结构残缺不全.等等。对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的.教师应从学习心理角度找原因,进行“心理治疗”。实践表明.教师要想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引导学生提高心理水平。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才能被激发起来.学习地理的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饱满旺盛的认知内驱力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心理前提。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想了解和掌握知识,力求探索周围世界和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导认知内驱力的形成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这种动机以求知作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认知内驱力是从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小学生年龄小,天生地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地理课堂学习动机的三方面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出发,着重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对部分研究生认知内驱力弱化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内驱力是个体求知的一种需要,是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内部动机。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部分研究生的认知内驱力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本文透过研究生认知内驱力弱化的具体表现,重点分析了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教育根源以及研究生主观上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强化研究生认知内驱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于学习动机,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如强化理论、成就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归因理论等。从系统分析的视角看,学习动机包含了促进学习的多种心理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主要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动力因素:内在动机所推动的学习,其目标为学习活动本身;外在动机所推动的活动,其目标为学习的结果和意义。奥苏伯尔则从对学业成绩实际影响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属成长性动力,以获得知识和解决学业问题为学习的推动力量,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其满足…  相似文献   

9.
一兴趣是“乐学”的动力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映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巧妙地运用教材蕴含的知识、智能、情感的因素 ,拨动学生渴求知识欲望和情感的心弦 ,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知识的良好动机。借助兴趣的动力 ,落实“乐学”的目标 :变“负担”为“乐趣” ,化外在的“动机”为自觉的“追求”。1 演示启趣演示是启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人去学习的内部原因,是人类行为动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研究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一、认知内驱力在教育学教学中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教育专家奥苏伯尔提出的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1.
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理解周围事物而主动学习的内部心理动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周自勉在学校情景中,有哪些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呢?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成...  相似文献   

13.
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界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就不会有任何学习行为;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在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的因素,它能大大地促进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奥苏贝尔认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这一思想对我们研究历史教学、指导历史课堂教学、诱导  相似文献   

14.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人总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就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衡”,在变“失衡”为“平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认知需要(内驱力),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5.
靳春雷 《考试周刊》2011,(90):172-172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使初中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并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杨振宁更明确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初中地理又是中考的科目之一,因而地理教师要抓住契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中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曹志芬 《考试周刊》2013,(22):150-151
<正>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所以学生的学习,不是"要我学习",而是"我要学习"。而学生的学习不仅取决于智力水平、认知方式和学习能力等认知因素,还制约于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动机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心理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潜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与动机密切相连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体育兴趣就是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女生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发现”心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之养成自学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获取知识。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就是行动的动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已  相似文献   

20.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机。”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时,便会产生一种力求掌握知识的内驱力,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