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读,给学生明确的朗读要求,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5.
颜美雅 《考试周刊》2011,(21):34-35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其朗读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作者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出发,结合教学体会,就新形势下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益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生命个体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识,是衡量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从细节入手,夯实学生正确朗读的能力;从技术入手,激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从文体入手,奠定学生文体朗读的能力;从情韵入手,夯实学生自然朗读的能力,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做到:吃透文本,把握朗读基调;体验揣摩,读出个性感悟;示范引路,潜移默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习作的水平,而开展朗读训练就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好朗读训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全面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朗读这种语言能力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之一。学生用朗读来学习书面语言,进行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朗读除了是对讲解和分析来说的高效的综合;朗读还显现在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方面。因此,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跟学生朗读水平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应明确的朗读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同时科学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语感发展水平,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相当及时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朗读,利于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利于领悟读写的技巧.本文就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童自棠 《湖南教育》2003,(11):38-38
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朗读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朗读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的深浅。只有对一篇文章有较准确、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朗读好。反过来说,高质量的反复朗读,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文学素养的目的。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运用之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文章时为了表现某种神情意味,需要把某些词和短语加以强调: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得鲜明、突出,又需作合理停顿,还需要注意语调的高低、强弱。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运用之妙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朗读水平高低,能看出学生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也标志着一个人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课堂中,我突出“以读代讲,以读助讲,以读为本”的主线,利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读书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就要通过变书面文字为口头听觉形象,再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尤其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不仅是基础学习的能力,还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朗读基础,可以利用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训练,让小学生的朗诵能力不断增长。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式之妙招:激发朗读兴趣,打好朗读基础,教师范读引领,巧设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评读",注重朗读评价,培养自主品读,引用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5.
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要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训练,诸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基调,指导朗读的方法,进行课外朗读训练等。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杨建平 《考试周刊》2015,(14):95-96
朗读是小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注重朗读习惯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同时,丰富朗读训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许伟亨 《教师》2019,(4):47-48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抓住朗读这一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注意朗读姿势、指导朗读技巧、保证朗读时间、搭建展示平台等方面来分析指导学生朗读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李新 《现代教学》2013,(7):129-129
语文教师,不管朗读水平的高低,普通话是否标准,哪怕用方言朗读,只要自己对课文有独到的理解,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就是一种感染。  相似文献   

19.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从孩子们朗读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整个班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继而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展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