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制作单位:北京国安资讯设备有限公司责任编辑:王原内容简介:该多媒体系列字典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语言文字学家许嘉璐、陈力为担任顾问,著名语言文字专家傅永和主编。它是一部面向21世纪和信息时代的新型辞书,它首次解决了汉字信息处理中汉字标准的采用与标准汉字无统一、全面和规范描述的困难,为促进汉字信息处理的国际化、标准化填补了一项空白。该字典的出版对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使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汉字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很有意义。该字典收录了国际标准ISO/IEC10646.1(汉字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处理,它包括汉字信息处理和其它少数民族文字的处理。由于我们一般不与少数民族文字打交道,在许多情况下,也称汉字信息处理为中文信息处理。本文所提到的中文信息处理,主要是指汉字信息处理。 (一)开展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的意义汉字,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过巨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至今仍然沒有丧失共青春活力:它是联合国六种法定的工作语言之一。它的使用者竟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当世界进入到“计算机和通讯时代”或曰“信息时代”时,汉字就显得有点美中不足了:西文由于其字符数量少,字形简单,早已和电子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进而实现了图书情报检索以及排版印刷的计算机化,而汉字由于共字量大,字形复杂,迟迟进不了电子计算机的大门,使得汉字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汉字的结构、字频等特点,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汉字缩微成象辨读质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汉字影象辨读质量与q值参数之间的概率分布函数关系,揭示了汉字细部结构密度的概率分布规律,为评价缩微、光盘等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汉字质量提供了一个定量分析参考标准.此外,还对细微还原系统的分辨能力进行了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1974年8月,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出版局、新华通讯社联名给国家计委申请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9月,国家计委下文,同意由四机部组织领导开展这一工程的研制工作。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首先要搞清汉字的属性和使用频度规律,以便为工程研制提供数字依据。为此,四机部和国家出版局商定并下文拨款,并先后组织汉字频度统计工作,由北京新华印刷厂、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汉字编码方案中的名 词在理论和应用上极为混乱。本文对汉字的笔画,部件,偏 基本字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字表。  相似文献   

6.
当前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汉字编码方案中的名词,在理论和应用上极为混乱。人们在理解和应用中,容易产生误解和不知所从。本文对汉字的笔画、部件、偏旁和基本字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具体字表。  相似文献   

7.
<正> 由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召开的一九八三年中文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于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名专家、学者和我国一百多名同行就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汉字计算机输入输出技术、汉字文字识别和汉字语音识别、汉字输入编码以及有关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长、一九八三年中文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主席钱伟长教授在开幕词中说,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汉字计算机,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世界各国迅速发  相似文献   

8.
今日电子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电子出版正从桌上印刷走向桌上影视、多媒体、网上出版交映生辉的新时代。 20世纪70年代,用计算机输入汉字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7481程的成果又使用计算机排版得以实现,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是中国人在计算机领域独特的发明,从而使中国的出版业进入了电子时代。80年代中期,以中国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华光、科印、星汉、四通四S、保利等十几个桌上排版系统先后上市,当时人们叫它为电子出版系统、桌上出版系统或叫轻印刷系统。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领了报业排版的主导地位、也大幅度的进入了书刊排版市场。电子出…  相似文献   

9.
正四十年前,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铅排印刷面貌,让汉字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1974年8月,由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和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五家单位,联合提出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报告,经国家计委  相似文献   

10.
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规模汉字调查─—纪念“七四八工程”和查频工作二十周年张学涛1974年8月,由原四机部、一机部、中科院、国家出版局和新华社等单位申报的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即“七四八工程’〕,至今已二十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发感到老一辈的...  相似文献   

11.
方正与现代传媒技术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正是一家源自北大,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中国出版、印刷和传媒领域提供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软件企业。30年前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注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正式启动,从此,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汉字的印刷与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也由此使方正公司与中国印刷和传媒技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1974年8月,我国开始了汉字信息处理程的研制。图书情报检索是这项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以汉字显示的形式进行图书情报检索,供计算机使用的汉语主题词表同时开始编制。经过四年的工作,这部汉语主题词表已陆续出版。它的出版,为我国图书情报检索现代化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1976年9月,国家正式向北京大学下达了“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1976年12月,“748工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方案说明”诞生1979年8月,激光照排的原理性样机研究成功。《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究成功”1980年9月,国产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排出了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1983年,激光照排的核心控制器TC83诞生,国产照排系统开始挑战国际先进水平1985年,激光照排系统华光Ⅱ型机通过国家鉴定,新华社激光照排试验车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照排…  相似文献   

14.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张淞芝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七四八工程)项目是在二十年前(1974年8月)由国家计委立项、由电子工业部(原四机部)主持的计算机应用科研项目。在我国要推广计算机的应用,必须要解决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概括地说,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汉字信息处理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信息处理是中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关键,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在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本文详尽论述了汉字信息处理的历史和现状, 讨论了其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重大课题, 并指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学涛 《电子出版》1995,(2):29-30,52
汉字编码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张学涛我国从8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微型化发展速度相当快,微机的发展同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几乎同步进行,汉字信息处理的发展带动了其它行业用汉字信息处理的微机的应用,发展的速度相当快,普及率也逐渐提高。比如报纸利用激光照排普及率...  相似文献   

17.
电脑技术介入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在校对环节体现的就是电脑磁盘打印机输出的打印校样。经电脑汉字处理排版的校样与铅字排版校样的留错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寻找磁盘式打印样的差错规律,对于适应电脑化校对作业十分必要。一、电脑兼容转换出现误差由于电脑介入图书...  相似文献   

18.
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四通公司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步入了汉字信息处理的领域,至今已有十个年头。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七四八工程”)自1974年国家计委批准,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列入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后,经过长期研究、开发、不断完善,从科...  相似文献   

19.
黄大城 《中国索引》2010,8(1):55-57
手机(电脑)三笔输入是将组成所有汉字的基本单位归纳为:,每一个笔形配置一个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作代码,用代码编程汉字输入软件,把这几个笔形标示在手机(电脑)键位或触摸屏上,打字时按标示的笔形,打所需汉字的第一笔、第二笔和最后一笔的笔形就能完全搞定汉字的输入。例如打[福]字,在键盘或触模屏上打[福]字的笔形[、]、[フ]、[□]就能准确无误的没有丝毫障碍的快捷的打出[福]字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代经史论集、诗词歌赋的形成和传播,无一不是汉字文化的功劳。“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发明以来,印刷字体也逐步从手写书法中分支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从雕版、木活字、泥活字到铅字,印刷字体也衍变成宋体、黑体、仿宋、楷体等。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DIP技术的发展,印刷体汉字也已进入了电脑时代,短短几年里,使用了几十年的铅字一下子被电脑排版、激光照排所淘汰了,DTP系统可选用的印刷字体也有几十种之多。表面上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