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教学的难点,也是关键,因此,教学中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识分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总数);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部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在上述定义中应着重理解四点: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有这样一道题:计算1-712-152。(1-172-152=12-172-5=102=0)例题后面还附有这样一句话:“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这里显然是说“012”这个“分数”等于0。笔者认为说“012”是分数不妥。分数的意义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12”既不是表示这样一份的数也不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所以说它是分数不妥。如何揭示“012”等于0,可以换一种说法,如“从单位1中连续减掉12个分数单位112,没有剩余,所以结果是0”。也许有教师认为分数意义中的“几份”含有“0份”这一层意思,那…  相似文献   

3.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缘起…… 以前教学了“分数的意义”一课后,当让学生说出任意一个分数的意义时,比如“3/5”,学生一般都会流利地说出——3/5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据此,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且因其流利可知学生对此掌握得较好。笔者以为不然,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表明这看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问题看起来好象“是”,而实际上却是“非”。为了否定“是”,必须要讲清“非”。请看下面几例: (一)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12页,给真分数下的定义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问题:0/7是真分数。这里,忽视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首先应该是分数,然后才能确定是否真分数。0/7是分数吗?教材第53页给分数下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据此,0/7不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  相似文献   

6.
<正>尽管“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分数是把一个对象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其中,学生对于“平均分成若干份”和“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认识已经非常充分。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单位“1”。事实上,对单位“1”的理解是否到位,影响着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解释分数的含义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换言之,单位“1”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相似文献   

7.
新编教材中分数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有的书把其中的“单位1”表述为“整体1”。但不管说“整体1”也好,“单位1”也好,表达的都是赖以平均分成若干份的那个数量,两者的内涵是一样的。用文字表达概念有两种作用:一是反映作用——它能确切地反映其深刻的内涵;一是传达作用——人们通过它能认识其深刻的内涵。比如,把1米长的线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米;把一斤油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4斤等等,说这是把“单位1”平  相似文献   

8.
分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是怎样的数,其中单位“1”的概念,既重要又抽象,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复习铺垫,打好基础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再利用教材中的几幅图,复习过去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师:上面我们讨论的一个物体(如一只糕点)、一个几何图形(如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1米长的线段)都可以用“1”来表示。我们是怎样分它们的?(生:平均分。)所以,我们可以说,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呢?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以下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情景的描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分数是一种什么样的数? 生:分数是不是考试分数?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分数有什么作用? 师:既然是分数,会跟什么有关? 生:与数有关。生:与分东西有关。师:下面我们就来分一分圆纸片。把4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位小学数学教师向我们教研室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0/3是不是分数? 2.1 4/3能不能叫带分数? 3.85×0.62×1.4/3.1×0.17×4是不是繁分数? 这三个问题,都属于统编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这一节的内容。实质上是对“分数”、“带分数”、“繁分数”、“小数”等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理解的问题。深入地分析这几个概念的涵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有帮助的。 1.0/3是一个分数。我们一般称之为零分数。统编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3页指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从这个定义来看,“一份或者几份”中的“一”  相似文献   

11.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1”的重量     
张齐华 《四川教育》2009,(11):29-29
何为“分数的意义”? 这是我拿到教材后,首先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有过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经历的教师对此应该并不陌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但这样的答案显然无法满足自己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探求。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这一小节教材里,对分数下了定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为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84—8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及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教学媒体:液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学具准备:每组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蛋糕图一幅,木制米尺一把,苹果图一份(4个),熊猫图一份(6个)。学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本教案着重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引入新课。出示两个饼的图片,问:“这里有几个饼?”添上一个饼的图片,问:“现在是几个饼?”把图片全部取下,问:“这里还剩几个饼?”学生答后,教师小结:像0、1、2、……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整数。例如,把8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饼,这个“4”就是整数。如果把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饼呢?(稍停)它既不是1个饼,也不是0个饼,也就  相似文献   

16.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可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等活动中自己找规律、得结论。具体安排如下: 一、看图填数,把“图”变成“数”。上课开始,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画好的三组图,指定几名学生上台看图填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正>“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也是数概念扩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认识为学生在本节课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教材中的例1为学生提供的是测量课桌的长度(5分米)和宽度(4分米)的问题情境,先引导他们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上述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分数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分数定义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出发,可将一类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转化为整数应用题,而用整数乘、除的方法来进行解答。举例如下: 例1:甲数是乙数的3/4。甲数是120,乙数是多少? 解题思路:“甲数是乙数的3/4”,可把甲数看作3份,乙数看作4份。又,甲数是120,相对应3份,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要求:围绕分数的意义这一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让学生看到分数是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能够对具体的分数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为系统学习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