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技政策对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科技政策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的尚未见到,所以,无法较为准确的评估科技政策对于技术绩效乃至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特色和理论意义在于,尝试通过量化科技政策,建立经典的计量模型来客观评估中国科技政策。本文收集了1978-2006年国家颁布的技术政策,并从中选择与科技创新最为相关的423条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定量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轨迹。本文发现: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显示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国家对技术的高度重视,政策协同程度也在迅速提高;技术政策话语权分布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制度路径依赖和部门利益之争。本文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将科技政策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科技政策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更进一步,本文还探讨了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政策为例,在政策量化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量化政策,测量了政策之间的协同问题,并最终利用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政策协同与技术绩效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具体的政策量化标准操作手册,并利用计量模型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第一,政策力度能够促进技术绩效的增长,而政策部门之间的协同对技术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第二,引进外资与创新协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专利授予数量的提高.对重大发明创造没有显著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产品产出比率;第三,人事措施与行政措施的协同对重大发明创造与新产品产出比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专利授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华  钱芬芬 《科研管理》2013,34(10):103-108
对科技政策实施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政府完善科技政策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54条技术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0-2009年产业面板数据,对政策力度、政策稳定性与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力度对技术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绩效不显著;政策的不稳定性会抑制政策对技术绩效的激励;政策对绩效作用存在滞后效应。比较不同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供给政策对创新的技术绩效有激励作用,环境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有激励作用,需求政策对经济绩效作用显著。最后,提出应加大需求政策供给力度,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LED产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测算并描述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的演化过程,通过负二项回归探讨2003—2017年期间我国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ED产业政策组合的综合性和一致性增长迅速,均衡性波动较大,增长趋势不明显;政策组合的特性对LED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性和一致性对发明专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均衡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并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前两者还存在方向性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LED产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测算并描述了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的演化过程。通过负二项回归探讨了2003-2017年期间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组合的综合性和一致性增长迅速,均衡性波动较大,增长趋势不明显;政策组合的特性对LED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性和一致性对发明专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均衡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并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前两者还存在方向性的差异。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以及31个省(直辖市)2007—2016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支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基于空间计量视角研究了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对省域创新绩效的空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比创新绩效的空间集聚特征更明显。科技创新政策中的知识产权、外资引进目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目标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创新政策中的人事措施对政策目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财税措施对政策目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知识产权目标与外资引进目标都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同时,知识产权目标与外资引进目标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相同基期和相邻基期协同度。结果表明:2001—2015年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相同基期协同度显著提升,但科技创新系统有序度一直低于产业升级系统有序度,是制约相同基期协同度提升的关键;2001—2015年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相邻基期协同度在[0.014,0.089]之间,处于低度协同演变状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平衡发展更能促进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协同度提高,即发挥"2×2>3×1"的整体协同效应,也更能促进复合系统相邻基期协同度稳定演变。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政策是合理分配创新资源与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多层线性模型,探究了省级层面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对地区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中的政策目标将会影响地区创新资源投入,而政策工具主要影响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其中科技创新政策中的知识产权目标与外资引进目标对创新资源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需求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具有跨层直接影响,供给政策工具对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跨层正向调节作用,而环境政策工具对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跨层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尝试从企业网络特征视角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进一步释放科技金融效能,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运用LDA聚类算法将我国2011—2020年国家层面科技金融政策划分为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和专利保护类,同时运用同期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相关数据,深入挖掘各类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及资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4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资金网络中心度增强了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和专利保护类这3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从政策、网络与企业角度出发,提出维持绩优政策供给力度、扩大资金网络规模、把握网络核心地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政策概念和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国创新政策的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基础,从政策分析视角,通过构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模式及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创新政策的问题、目标、内容和特征呈现动态演化机制;创新政策模式演变体现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范式的更迭;中国的创新政策经历了科技管理的市场化改革阶段、自主创新战略及其实施阶段、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阶段3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快速及时、自发调整、修正完善的演变过程,从而快速实现生命周期循环更新的独特模式;中国的创新政策演变呈现出重大创新政策的连续性、政策生命周期呈缩短趋势和政策层级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1980—2005年颁布的287项政策及2006—2008年间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的79项促进自主创新政策主体结构的分析,阐明在不同的战略情景下中国创新政策主体合作结构的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创新战略的转变,中国创新政策主体正逐渐脱离单一机构制订模式,多机构合作出台政策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创新政策出台更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China has transformed itself from a planning to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nd has sustained a fairly long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to which the contributions from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n, how have China's innovation policies evolved to reflect the changing and supposedl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by China's policy makers? The paper trie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rough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287 policies issued by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between 1980 and 2005 and of 79 policies introduced between 2006 and 2008 to implement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2020). China has shifted its S&T and industrial policy-centered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has pursued a series of better coordinated, innovation-oriented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initiatives that give greater attention to a portfolio of policies that include critical financial, tax, and fiscal measures. There has been a gradual departure from the pattern in which innovation policies are formulated by one single government agency, therefore steering China to a different and probably more promising innovation trajectory.  相似文献   

13.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并在"科技三会"上明确了"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在引进全球科技人才方面,公安部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依托对人才、企业、产业具有高度聚集效应和政策先行优势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在聚集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政策及其对世界科技强国的作用做了简单阐述,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人才出入境政策突破现状、国内外最新发展形势,提出了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限制、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实施华裔卡制度吸引海外科技专业人士贡献力量、推动科技人才职业资格国际认证、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国际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等政策建议,以期助推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汪涛  李祎  汪樟发 《科研管理》2011,32(6):108-11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1988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从政策的发起背景、政策数量分布、政策参与部门、政策工具演进等四个方面考察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演进历程;从政策连续性、政策互补性、政策交叉性、政策缺失性及政策矛盾性等五个维度研究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都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延续性和互补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政策缺失和矛盾现象,与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方面政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  相似文献   

15.
方曦  尤宇  刘云 《科研管理》2022,43(12):14-2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的知识产权育成是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问题。由于重大专项参与主体多且内外部要素的叠加作用呈非线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的育成绩效较低。为此,文章首先基于协同论与系统论提出创新链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概念模型,以知识产权育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识别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重大专项全创新链与知识产权育成阶段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通过搜集国家相关政策,结合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过程进行理论阐述,为构建模型与划分系统建立理论依据。再次,通过分析影响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提炼影响知识产权育成的关键要素。在提炼关键要素的基础之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并将知识产权育成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专利育成子系统、创新收益子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子系统和外界环境子系统,以此来解构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机理。最后,针对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问题,从加强政府管控、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成果产业化、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探索全过程管理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本研究对于设计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有效路径,实现政府精准施策,增加核心自主知...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李真真  蒋萍 《科研管理》2021,42(2):88-99
环境规制政策是中国重污染行业经济转型升级,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环境绩效的有效手段,但是环境规制政策如何影响中国重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行业动态差异,都尚待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基于2004—2015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遵循200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将工业行业分为处理组和控制组,使用连续性DID方法和S-GMM方法,估计环境规制政策对中国重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机理和动态影响。研究显示:首先,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显著的促进重污染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可是研发投入的增加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明显促进了重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第二,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市场准入和投资比例等限制,可是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在一定程度推动中国工业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第三,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对工业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但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占比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应该稳步有序推进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改革,提升我国传统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费的效率,加快工业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边扬帆  成全 《情报探索》2020,(1):112-119
[目的/意义]旨在了解国内科技政策的热点及政策导向,以期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2015-2018年国务院和科学技术部印发的科技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TF-IDF算法对热点主题词进行提取并分析,采用狄利克雷主题模型(LDA)提取科技政策主题并进行主题聚类,挖掘重点关注的政策主题,并对科技政策文本运用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方法进行降维分析,并对科技政策的走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主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诚信、专项研究、科技人才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主题领域进行;关于教育、产能激励、装备制造、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领域已经引起并将持续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Howlett和Ramesh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发展阶段研究构建X-Y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对2006年以来我国的13个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收集、筛选、编码和量化统计,分别从X维度、Y维度及两维度结合等三方面分析政策工具演进及组合使用情况,最终为优化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量呈阶段递增趋势。结论建议增强政策工具使用平衡性,持续推行分类评价政策,同时加大“四唯”现象清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