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曹丽环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后代诗人影响很大。一提起陶渊明,人们就会把他和“隐逸”“淡泊”“脱略世故”等联系在一起,钟嵘《诗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陶诗论者大多也认为了是“闲适的”“浑身静穆”的田...  相似文献   

2.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历代诗论家对《诗品》所评诗人的品第问题多有微词。然《诗品》对所评诗人的品第安排问题与那个时代的文学观、钟嵘自己的文学观以及后来《诗品》和陶渊明分别被接受的情况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萧统对陶公文学成就的评价与《诗品》实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构建了完整的诗歌评论体系,他是根据自己及同时代的文学观念和诗学理想评价了120多位诗人的风格特色,其中陶渊明居于中品。对陶渊明的评价主要体现了陶诗的继承源流、个性特征,并对陶诗做了流派的总体评价,这些对帮助后人理解陶诗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6.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他所品评的同品诗人之间的次序是“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但他在具体评价诗人诗歌的创作成就时往往流露了对于他们之间优劣关系的看法,这就是《诗品》的品内之品。细致地辨析清楚同品诗人的优劣关系,既可以了解《诗品》的品内之品,也有助于加深对钟嵘诗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生前和身后90年间,其作品默默无闻,几乎亡佚,之后,仅《诗品》列为中品,陶渊明逝世百年后,萧统收录陶渊明诗文并编纂成《陶渊明集》,是为我国第一部文人专集,萧统亲为陶集作序,序文高度赞扬陶渊明人格与作品,自始,一个伟大的诗人和一集伟大的作品才得以面世。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被称称为“隐逸诗人”最早见于钟嵘《诗品》。这一说法曾引起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不少论者虽然曾从不同角度发表过许多意见,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陶渊明是不是“隐逸诗人”,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多把陶渊明看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一位田舍之翁,闲适之祖(陈沆《诗比兴笺》),一位淳朴天真的羲皇上(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鲁迅先生对陶渊明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相似文献   

10.
李四会 《教师》2012,(9):126-126
钟嵘在《诗品》曾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评论是中肯的,得到历代学者的认同。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者,其诗及诗的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后来的王维、孟浩然乃至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受其影响,至今人们谈到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都是不可或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刘咸炘《诗系》一文是他诗学思想的主要体现。《诗系》是根据钟嵘《诗品》溯源法,对汉至唐期间近一百位诗人进行评论,并将遴选出的诗人分别溯源于《颂》《小雅》《国风》和《楚辞》系。《诗系》溯流别的创作方法直承钟嵘《诗品》;对遴选出诗人的评价体系则来自王闿运的《八代诗选》和宋育仁的《三唐诗品》;强调《风》系的美刺作用,则是源于章学诚倡导诗歌抒发情感应该合乎封建道德教化规范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逐句解析钟嵘《诗品》卷中"宋征士陶潜"条,揭示了钟嵘对陶渊明五言诗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笔者基于陶诗的本来创作实绩,并结合其他评论家评价,客观辨证地看待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过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做一个"只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他身后的声名却越来越大.自从钟嵘《诗品》把陶渊明列为"古今隐逸之宗"后,围绕着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朱光潜先生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则提出截然相反的论题:"历来伟大的作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其大量创作田园诗早于谢灵运;他的散文情趣高妙,神气萧散,自然虚灵,魅力永恒。但在生前声名不显。其文未被《昭明文选》著录,最早评论其诗的是梁朝钟嵘的《诗品》,不过也仅将其列入中品。自齐梁时修《宋书》,沈约著陶渊明本传,归入《隐逸传》,后继之《晋书》、《南史》及萧统史著,“陶传”蜂起,陶渊明诗文始传颂一时,声名日炽,至唐宋时奉为圭臬,如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对陶渊明诗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造成…  相似文献   

15.
钟嵘在《诗品》中称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实陶诗大量的咏怀诗是人们探究陶渊明思想感情的另一把钥匙,从中可以窥见其时有闪现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人们全面认识末路英雄陶渊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被众人所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诗文,诸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自古以来,对于陶渊明的评价自然也是褒贬不一,鲁迅先生出于时代和革命的需要也对陶渊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但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给我们带来的"回归"自然的气息和"隐逸"的恬淡是无比清新的。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多把陶渊明看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一位“田舍之翁,闲适之祖”(陈沆《诗比兴笺》),一位淳朴天真的“羲皇上”(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鲁迅先生对陶渊明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从最初的箪瓢屡空,忘怀得失,到临终前的坚贞不渝、慷慨多感;从辞官归隐时的如释重负,到躬耕田垄后的无怨无悔;从在现实生活中与村民相处的自得其乐,到对理想境界桃花源的美好憧憬,无不一以贯之地表现了远离世俗尘嚣、安贫乐道的洒脱和闲适,所以他很早就赢得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的桂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初唐诗人王绩的隐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绩是隋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隐居,所作诗文也大都反映他隐逸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在当时和后世人心目中他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隐士。如新、旧《唐书》将他列入《隐逸传》,《四友斋丛说》称他为“唐时隐逸诗人第一”。 综观王绩生平事迹和创作,极易使人联想到被钟嵘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不仅是因为王绩在诗文中屡屡提到陶渊明,还因为二人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譬如他们都有足以自矜的显贵的家世,自幼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幻想,陶渊明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拟古》)、“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王绩也是“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明经思待诏,学剑觅  相似文献   

20.
《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评论集,对两汉至梁代的一些主要作家作了分类和评析,并探讨了各位代表诗人的渊源,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了诗歌的脉络。本文中主要就《诗品》对王融的评价来综述《诗品》的接受,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诗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