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社会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社会信任,以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1、创立与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秩序;2、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3、润滑社会交易与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繁荣;4、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现象。认识社会信任的这些作用,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社会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概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概念及其中英文表述,仍然悬而未决。本文分析了“网络社会”概念未能界定的分歧所在.并提出解决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态的概念模糊不清、众说纷纭,使得社会心态的理论体系建构难以进行。对此,通过评析有关社会心态概念的不同释义,取其精要,作出较为准确的概念界定,并在分析其结构系统的基础上剖析社会心态的四大核心要素,以期为社会心态的理论建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这就是总体社会。作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社会”,是主体社会,它是总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主体社会是主体间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果,都直接地返回到人,落实到人的生活上,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返回的过程,就是社会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社会整合模式以社会学结构主义取向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利益整合、资源整合、组织整合和价值整合等手段应对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形态多重转型、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以及社会治理理念的流行,社会矛盾应对思维需要从静态的结构取向走向动态的互构取向,形成更加关注行动和过程的社会合作模式。当前我国各类社会合作模式都处于转型之中,未来需要在社区回归、主体参与以及道德重建等方面共同着力,实现社会矛盾应对模式从社会整合到社会合作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整合的直接结果是产生社会凝聚力。社会凝聚力是社会结构各要素和谐、协调的根本表现与标志。社会凝聚力对弱势群体而言,能在两个方面消除贫穷造成的心理与社会隔离:“其一,它肯定了那些在体力上和经济上处境最差的穷人所具有的社会尊严;其二,它能增加穷人用同样的社会关系来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与机会”。因此,增强社会凝聚力是从最根本层面上为弱势群体从而也即为所有人营造一个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信息学与东方社会信息科学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宗旨和研究内容大体一致的西方社会信息学和东方社会信息科学几乎同时问世,表明社会信息科学是社会发展和学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基于西方社会信息学发轫、发展的概况的论述,以及学科的界定.分析东西方两门几乎相同的学科的研究特点.因此,整合两门学科,介绍与社会信息科学相关,但目前不在我们视野的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我们的当急之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搞好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面临着价值与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复杂多样、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公共安全事故多发和社会管理多头等挑战,为此,我们有必要构建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经济社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建设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虚拟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推动"多中心"社会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价值"的合理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理论超越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传统框架 ,坚持对社会本质的“实践论”掌握 ,认为“社会价值”遵循着自身固有的“超合逻辑” ,绝非单个个体价值的简单加和 ;就内在特质而言 ,社会价值决非既定的、本体论式的抽象观念预设 ,而是关系质的、生成性的 ;社会价值的内涵层次可划分为社会主体价值和社会客体价值两大类 ,是两类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是社会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载体,它包括整体社会生活和要素社会生活两方面内容,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生活建设,其基本问题是处理外部的社会生活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和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核心的内涵则是关于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