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夜总是那般迷人,令无数艺术家神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曾在青春时代创作了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描绘出一个神话王国。受之启发,德国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用一个个音符,将莎士比亚笔下的奇妙仙境演绎出来。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浪漫主义时期的第一部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夏日,时年十七岁的门德尔松和妹妹芳妮在柏林郊外度假。此时的门德尔松,醉心于刚刚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德译本《莎士比亚的喜剧》。其中的《仲夏夜之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喜剧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动作表情能引人发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语言的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表达到位等。莎士比亚除了悲剧写得蜚声世界之外,其喜剧也是独领风骚。《仲夏夜之梦》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喜剧作品之一。文章将以《仲夏夜之梦》为例,解读莎士比亚的喜剧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捣蛋鬼普克是个山精灵,它制造了一出浪漫喜剧。好的故事里藏着打动听者的力量,总是会被一遍一遍地复述、诠释和重构。这一回,普克跑到了吉卜林的笔下,变成了一个爱说故事的"莎士比亚",成了《山精灵普克》的主角。山林树丛中,鸟声啾啾,几个孩子在cosplay《仲夏夜之梦》。他们玩得很开  相似文献   

4.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被誉为这一时期英国剧坛上的“巨人”。主要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杰出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5.
弗莱杜撰了“绿色世界”这个术语并用来描述莎士比亚喜剧中一种特殊的环境和模式。文章通过对莎士比亚最具“绿色”意味的喜剧《仲夏夜之梦》的神话原型分析,指出“绿色世界”的构建是对现实世界的颠覆,在“绿色世界”中人可以回归自然和原始人性,尽情狂欢。经历蜕变,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
李胜男 《海外英语》2022,(22):216-218
精灵迫克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作为精灵王奥布朗的手下,迫克贯穿了整部戏剧。它的一个错误导致两对情侣陷入争吵、混乱,它幽默诙谐的语言给这部戏剧增添了喜剧效果。而看似不谙凡人感情的它,却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些关于爱情的真相。虽然迫克的原型来自英国民间的传说,但莎士比亚在创作的过程中,赋予了迫克与民间故事中不同的一面,让它在《仲夏夜之梦》中扮演了线索人物、喜剧效果制造者、剧作家代言人三个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弗莱杜撰了"绿色世界"这个术语并用来描述莎士比亚喜剧中一种特殊的环境和模式.文章通过对莎士比亚最具"绿色"意味的喜剧<仲夏夜之梦>的神话原型分析,指出"绿色世界"的构建是对现实世界的颠覆,在"绿色世界"中人可以回归自然和原始人性,尽情狂欢,经历蜕变,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8.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有《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写了大量的喜剧。从一五九三年起到一六○○年止,他写有《错误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十个喜剧。这些喜剧的基本主题,既不同于古代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讽刺、夸张  相似文献   

11.
文化     
音乐《仲夏夜之梦》Music作曲: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指挥:安德列·普列文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唱片公司:EMI 1826年,17岁的门德尔松为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序曲,既是一首为他带来最初荣誉的作品,也是他后来为整部《仲夏夜之梦》配乐的名副其实的序曲。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视角来研究粱实秋、朱生豪及方平三位译者的《仲夏夜之梦》中译本,旨在探讨当翻译莎士比亚剧作时,面对戏剧语言特色和作品丰富文化内涵发生冲突该如何做出取舍以呈现出最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想象力在作品创作中经历了较大变化。不管是虚幻内容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架空世界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的真实性,以及创作者对于想象力应用觉得合理的程度,《仲夏夜之梦》和《纳尼亚王国传奇》给我们展现了想象力的嬗变。但是这种嬗变不是想象力本身的变化,而是它在创作中的方式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再一样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喜剧,其思想特征主要是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实现人生的普遍和谐幸福。莎士比亚借助超越时空、混融物我、巧设情节、制造悬念等多重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现实人生与童话世界水乳交融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锦方 《海外英语》2013,(2X):192-193
该文按照戏剧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戏剧故事情节要素对《花为媒》与《仲夏夜之梦》两部蜚声中外的喜剧进行对照赏析。两部喜剧的创作背景虽然各有不同,但是结构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对比鉴赏之下,别有一番情趣与裨益。而且对照赏析,不难发现虽然东西方文化习俗不同,但是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怀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对其辞格类型进行对比与讨论。两部戏剧作品在动物意象和辞格上存在不同,这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档案]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 做过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他一生共写有 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传世名著“临川四梦”为我国民族文化之瑰宝,其中《牡丹亭记》更为璀灿,世人谓为“四梦之冠”,与英国莎士比亚的不朽之作《仲夏夜之梦》遥相媲美,蜚声中外。对于《牡丹亭记》的源出,作者在《牡丹亭记题记》中有“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将孝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之说;还有的专家考证《牡丹亭记》传奇很可能出于明何大抡《燕居笔记》卷九之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些都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稍为更而演之”绝不是参照别人的作品信手挥来。“更”、“演”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有一段台词,把诗人和疯子、情人相提并论。他说: “那疯疯癫癫的,谈情说爱的,写诗的,从头到脚,一身全都是想象。”关于情人疯子的具体特征,他的概括是:“情人,疯子,他们那发热的头脑,有声有色的幻想,一下子就理会的,冷静的‘理智’可一辈子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题号中。) 1.首先开辟出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是: A.《汉姆雷特》 B.《仲夏夜之梦》 C.《威尼斯商人》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标志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文艺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