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琦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美国华裔詹姆斯·李及其跨族裔家庭的存在危机。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尝试对詹姆斯这一角色的身份建构进行新的探讨。伍琦诗通过对华裔男性詹姆斯的男性气质重构、对"模范少数裔"这一政治话语的审视以及对詹姆斯身份建构过程的刻画,表达了其对美国华裔群体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以及突破二元对立、寻求新的身份建构途径与实现种族和谐的呼吁。  相似文献   

2.
《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混血华裔家庭的生活,表上看似是成功幸福的一家,但在背后这个家却承受着巨大的种族和社会压力。本文将从身份认同角度着重来分析以詹姆斯为代表的二代华裔移民在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自身华裔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吴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故事。该研究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无声告白》,分析莉迪亚死亡的多种深层原因,指出良好宽容的外部环境与稳健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伍绮诗的《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才不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只需要成为"自己",不管这个"自己"被外界评判成怎样。很庆幸卜先森了解我,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帮助我,哪怕与世界为敌。01真的勇士,胖还海吃,困还熬夜,穷还追星,丑还颜控。我都占齐了。从来与漂亮无缘的我,有次参加卜先森的同学聚会,为了给他挣面子,  相似文献   

5.
亨利·詹姆斯生于新旧价值观交替的时代,他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詹姆斯对小说技巧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他后期的三大作品《鸽翼》、《金碗》和《奉使记》中。在后期小说中,詹姆斯更注重小说的形式和叙事角度;并且,为了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他创造出一种语言含蓄、节奏跌宕的“后期詹姆斯风格”。文章结合詹姆斯后期的具体作品分析其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进而对詹姆斯进行再定位,指出他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6.
<正>《无声告白》作者:[美]伍绮诗译者:孙璐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小说是从早餐桌上开始的,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母亲玛丽琳在大女儿莉迪亚的碗旁摆上了削好的铅笔和她的作业,父亲詹姆斯正开车去往上班的路上,哥哥打着呵欠从卧房走下楼,妹妹正坐在椅子上嘬着麦片。但莉迪亚没有  相似文献   

7.
《无声告白》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跨种族结合的家庭在美国社会的艰难融合。文章通过运用解构主义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小说中实际上被颠覆的传统婚姻伦理关系、亲子伦理关系和对"美国梦"的祛魅,以求得出对文本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陈思琪 《英语广场》2020,(36):20-22
2014年,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琦诗(CelesteNg)凭借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You)获得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文章借助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剖析《无声告白》中人物的种种自卑情结,探究自卑情结对人物性格影响的主要方式以及如何摆脱自卑情结,激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中,女主人公莉迪亚面临着身份建构的难题。后殖民学者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提出的"杂糅性"和"第三空间"为文化殖民背景下少数族裔寻求身份建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美籍华裔女性来说,霍米·巴巴的理论也是帮助她们利用自我意识抵抗美国白人文化权威、平衡文化身份、完成身份建构的有效策略。而莉迪亚正是缺乏相应的自我意识,忽略了自我身份的"杂糅性",无法在中美文化身份中找寻出一个居间的"第三空间",从而在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走向了失败,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她痛苦而短暂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富有创造性、影响最大的意识流大师 ,他一生勤奋耕耘 ,献身于艺术 ,创作了许多经典名作。他的登峰造极之作《尤利西斯》把二十世纪初广为流传的意识流创作技巧推向高峰 ,成为二十世纪文学焦点。本文试图从主题、技巧、结构三方面对《尤利西斯》进行初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小说《无声告白》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讲述了一个混血家庭中的二女儿自杀身亡的悲剧故事。通过解析导致此悲剧的别样缄默,揭示此书在身份危机、女性困境、亲子矛盾三个方面所展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伍绮诗的处女作一经出版就收获了一片好评。隐忍,冲突,妥协,死亡之下每个人物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结局。本文将从个人身份的角度来分析《无声告白》里面的主要人物莉迪亚和玛丽琳来揭示身份悲剧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自体心理角度学角度入手,分析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小说《无声告白》中真假自体冲突在两代母女关系(多丽丝、玛丽琳和莉迪亚)的表现,揭示代际成长过程中母女关系定位对于自体心理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82):7-8
《无声告白》是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琦诗耗时六年写成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围绕莉迪亚的死亡事件,从家人们不同视角抽丝剥茧地拼凑出莉迪亚的死因,揭示了生活中始终存在又被人们忽视的身份危机、戏剧人生及爱和自由等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6.
小说《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悲剧故事,莉迪亚有一个希望与众不同的母亲,渴望融入人群的父亲以及让她无处释放压力的家庭,莉迪亚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最终导致其悲剧发生的原因。家庭教育对莉迪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琐忆》中有这么一句话:“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流浪猫鲍勃     
<正>《流浪猫鲍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个人和一只猫的故事。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说:"我发现涉及动物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这是他执导的第三部和动物有关的电影,此前,他拍过和狗有关的《古惑丑拍档》以及和北极熊有关的《北极大冒险》。人和动物的故事,可以描写凶恶的动物对人的攻击,也可以表现人对动物的驯化,在《流浪猫鲍勃》里,主角却是两个弱者——流浪汉詹姆斯和流浪猫鲍勃。詹姆斯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先后有两个朋友说读完了《无声告白》,评价都算不错。其中一个说,故事本身没有特别的新意,但是很羡慕作者这种能把故事写好的本领。把故事写好,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当我看到那位朋友的简短书评时,决定把这本书找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到过边疆与否并不重要,而他的边疆题材的《"皮裹腿"故事集》的艺术影响力经久不衰。其中《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名电影更使它在现代社会中扩大了影响。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理论是美国政治文化意识的必然沉淀物而并非什么新货,我们完全可以在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找到其早已显露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