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夏是孔门私学中"文学"科的杰出弟子。孔子对子夏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夏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孔子对子夏的数度告诫与发展预测;三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全面培养子夏的文学才能。此外,子夏与同门弟子之间的相互切磋也富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侍坐章》中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一段对话,我想,这未尝不是一个体现有效教学理念的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3.
冉有是孔门私学中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弟子。孔子对冉有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冉有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补偏救弊——孔子对冉有的批评教育艺术;此外,冉有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考述。  相似文献   

4.
许新江 《现代语文》2008,(12):151-15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记录,或者说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记录。重在记录彼此问的交流。因此,对《论语》的认识,不管是对孔子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内容的认识,还是对《论语》文学价值与写作艺术特征等表现形式的认识,都必须首先从其语言特点开始,从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交流开始。本文试着对《论语》的对话进行研究,作一个粗浅的梳理,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宰予是孔门私学中最擅长言辞的弟子。孔子对宰予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宰予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言实乃信"——孔子对宰予言语能力的评价教育艺术;三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对宰予的惜时教育和诚信教育艺术。此外,宰予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6.
从孔门三弟子就乃师一个断言的对话中,可见孔子亲授弟子如何受业,而弟子好学精神又同孔子授业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7.
子路是孔门众弟子中待孔子亦师亦友的弟子。孔子对子路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路的个别化教育;二是子路对孔子言行的质疑与规谏——教学相长的典范。此外,子路作为孔门弟子中由坏变好的典型,具有教育意义,子路形象的多面性与丰富性也给人带来亲切感。  相似文献   

8.
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事,除了记录在人们熟悉的《论语》一书中,《孔子家语》一书也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资料。从《孔子家语》中,我们不难想象和察见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诸弟子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及人生际遇。而在诸多弟子中,子贡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子贡是一位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同时又能理解孔子思想,并且能和孔子进行交流的一个人,他能言善辨,勤思善问,能非常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思想,而且善于思考、提问,非常尊重孔子,同时也处处维护孔门弟子。  相似文献   

10.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15,(11):33-37
子贡是孔门中最善问乐评的弟子。孔子对子贡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善问和妙答的完美结合;二是劝诫与引导——孔子对子贡进行评价教育的艺术。此外,子贡的形象与其他同门弟子形成鲜明对比,也给人多方面的教育启迪。  相似文献   

11.
子张是孔门私学中将孔子教诲"书诸绅"的弟子。孔子对子张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张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相师之道——孔子对子张的身教艺术。此外,子张与同门"相观而善"的真实关系,也值得重新审视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弟子"侍坐"是孔门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形式。《论语》中有三章关于"侍坐"教学的珍贵记录,值得我们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堪称孔门侍坐教学艺术的典范。若将三章整体来看,又会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如子路的独特形象问题、孔子对子路的教学艺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论语     
【作者】《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其言论然后汇集而成的书。其着笔开始于春秋末期,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概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相似文献   

14.
因为孔子秉承"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所以孔门弟子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个别差异很大。通过考察颜路与曾点、原宪与公晰哀、冉伯牛与司马牛、公冶长与南宫适、宓子贱与巫马期、公良孺与陈亢、林放与孺悲等弟子在孔门私学接受孔子教育的情形,可以看出孔子对他们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有时哪怕仅仅片言只语,或指点,或感慨,或批评,或激励,均可"于细微处见精神",让后来人知道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因为孔子秉承"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所以孔门弟子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个别差异很大。本文着重考察了闵子骞、冉雍、澹台灭明、高柴、樊迟、漆雕开、公西华、有若等弟子在孔门私学受教育的情形,可以看出孔子对他们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有时哪怕仅仅片言只语,或指点,或感慨,或批评,或激励,均可"于细微处见精神",让后来人知道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子游是孔门中唯一南方弟子。孔子对子游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大道之行":孔子为子游讲述大同小康理想社会的特殊一课;二是"子游问孝":孔子对子游的个别化答问教学艺术;三是"子之武城":孔子借考察子游政绩对弟子进行现场教学。此外,子游与子夏、曾参、有若等的"同门辩学"也富有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东方孔子的语录体与西方柏拉图的对话体,是古代文体发展史上的双壁.《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是最早的私人著作,开创了周秦诸子说理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曾参是孔门私学中精进修养且孝行突出的弟子。孔子对曾参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曾参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参来勿内"——孔子对曾参"愚孝"言行"以怒示警"的教学艺术;三是"三省吾身"——孔子指导曾参进行自我教育的艺术。此外,曾参为"以友辅仁"而建立的"同学圈",也值得深入考述并认识其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入高中语文课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篇什。该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畅谈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予以评价,对弟子们加以引导的经过。以往在解读这篇课文时,对孔子大多是赞美的,然而细味其中的细节,笔者认为,孔子的这一次对话式的教学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张俭民 《教书育人》2006,(11):22-23
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在教育活动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中国文化经典《论语》便是孔子与其弟子对话的实录。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交往理念。孔子主要是通过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对话,使师生形成对社会现象、教育规律等方面的理解,在彼此启迪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道德的教化和知识的传播,实现其“完人”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孔子的对话教育本质上反映了他的师生交往理念,这种交往理念的核心就是“对话”。虽然孔子的教育思想存在历史的局限,但其对话的师生交往理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