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这两个质朴而又蕴含丰富的字眼从来没像今天这样牵动着国人的目光。而学生阶段作为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都具有重要意义。吴江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以学校特色建设为契机,瞄准诵读经典诗文这一最佳切入点,大力开展“师生共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书韵飘香,营造特色氛围校园文化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其育人功能是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它使学生在课余休息、停留驻足间,直接受到熏陶和教育,产生“随风…  相似文献   

2.
韦鹰 《广西教育》2012,(24):43-44
从2006年开始,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教师的素质得以提升,该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  相似文献   

3.
五步读经法     
黄玉肖 《广西教育》2012,(24):47-47
语文课程应有丰富语言的积累。许多学者都号召“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在学校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引领下,笔者领着本班学生加入了诵读经典诗文的队伍,初步摸索出了“五步读经法”。  相似文献   

4.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经典诗文,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我们要把培养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培养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日前,黄梅县停前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天地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去年秋季以来,黄梅县停前镇中心学校积极倡导中小学生开展以学习《小学生天地》《中学生天地》为重点的读书活动。该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增长了学生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把此项活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黄英武 《广西教育》2008,(31):28-28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是政府指定的农民工子弟就读定点学校,周边社区下岗工人、低保户、缺损型家庭所占比例较大,学校教育的难度较大。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确立“特色立校,文化立人”的办学理念,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培养“孝亲尊师、彬彬有礼、知书达理、从善如流”的新一代少年儿童。几年来,学校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使学生德行有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在社区的形象改观,社会评价很好,走出了一条改变薄弱学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到过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走进校园,壮观的教学楼上方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书写着“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几个大字。学校的校长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校训。与这位校长交谈起来,他说,要让学生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所以就概括了这样的校训!听了这番话,再看校园里那些调皮耍闹的孩子,我在想,这样的校训的确是远大宏伟,  相似文献   

8.
我校自1997年开始诵读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学校领导从各个角度培养师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学习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努力为其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与空间,完善各项措施,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学经典诗文。  相似文献   

9.
构建“学习型学校”,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努力建设“书香班级”,大力推介“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促使全体师生爱上阅读,与好书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是我们建校以来努力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我校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积极启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多元开发诗文诵读学校实验新路,实验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吴中区木渎第三小学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五个确保"的制度,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已逐渐呈现出盎然的生机。一是确保学生的诵读时间。即"晨读、午诵、暮悟",每天早上,学生到校之后自主朗诵经典诗文;中午,学校播放古诗文录音,供学生欣赏;晚上,学生在家至少诵读10分钟。二是确保学生诵读的质量。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12.
书籍这东西,除了行远和贻后,免除遗忘,更没有别的用处。学生要读书,就因为要晓得已往的种种事物,来做自己经验的材料。现在学校里——较好的——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仿佛说“读书者,读书也”。  相似文献   

13.
娄平 《考试周刊》2015,(39):33-34
<正>"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让经典诗文诵读迎来了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在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经典诵读已然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与一种文化。学校成立"经典教育工作室",研发校本课程,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引领全校师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引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人们常说: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校更应该成为引发学习的场所,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自觉化的形成提供帮助。因此,引发学习才是学校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如何引发学习?读书,引领师生爱读书,会读书,会创造性地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反思、感悟、实践、创造。真正实现学生不再完全为考试、升学而读书,教师不再完全为写论、备课而读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遵义县第一小学立足校情,将诵读经典与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进行研究,采取了“每周一训导言行”、“经典诗文教学引言行”、“主题活动促养成”、“每月一歌唱经典”、“书画经典练耐性”、“游戏活动诵经典”、“走廊文化促养成”等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振球校长非常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最近他又精心挑选了一组经典诗文。装裱后让原先挂在学校教学大楼每层走廊里的经典诗文“让位”。徐校长的这个举动是一个文化引领。文化这个东西既是死的又是活的。如果只把文化作为一种摆设、二份装点,那么文化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13,(5):F0003-F000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从明天学校的操场上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也是南宁市明天学校经典诵读、国学教育大讲堂的一个缩影。困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学校经典诵读、国学教育的活动搭建平台,该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活动,认真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许必丰 《广西教育》2008,(31):25-25
把学校创建成“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是我们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办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注重营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诗文,以彰显我校的这一特色与风格。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与读书     
教师终身与书为伍,教师的生命靠读书来支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或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在学校中,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