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身为女性作家,对社会女性问题多有关注,她们的创作几乎都指向女性的社会生存问题,表达出她们对女性的关怀和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与以往隐蔽式女性叙事不同的是,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采用明显的女性视角进行叙事,使得她们想要表达的女性意识潜移默化在作品中。她们在作品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女性、尝试抗争却无可奈何的女性、大胆抗争追求自由但却无法意识到悲剧命运的根本的女性。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她们对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然而,两位女性作家以及其笔下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最表层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初起和萌芽,离真正的女权主义思想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铁凝、陈染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都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具有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创作时代等的不同,使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应该说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作家陈染在自己的私人写作中 ,通过对不同的具有女性反抗意识的人物的书写 ,表现了作家和女性的人性本质和生命内涵 ,她们对男权社会的遗世独立 ,卓而不群 ,具有“女性主义”的意义。这样 ,也便有了作家独特的心灵表现的形式。对传统精神和艺术形式的双重破坏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在中国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女性意识作为社会群体意识,浓缩着女性在历史与传统的缝隙中进行的苦苦挣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精神求索与精神畸变。女性意识在冰心和李清照身上强化表现为:由对自我生命的流连,衍进到对群体生存境遇的观照;由对个体的自审自爱,衍进到对时代走向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审视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她们用自己的诗文,为我们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理想,绘就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薛娇 《考试周刊》2015,(1):21-2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及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社会地位及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张爱玲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她们的写作风格,二是她们的写作技巧。两位作家都是通过细小琐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题材来表现人生真谛。她们都以其女性独特的观察视角、细腻清丽的表达方式、精湛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全新的艺术风格,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敏锐地思索人生。她们都擅长人物心理刻画,通过意象象征、意识流与间接内心独白及不同叙述视角间的灵活转换,更为直接地呈现人物意识和心理状态,将表层的生活故事引向深层的"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和简·奥斯丁这两位作家是中西方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她们都在各自的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分析了两位作家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旨在让人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中外审视女性的社会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丁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生活背景、婚恋观以及她们作品人物着手,比较两者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