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吸收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于哲学、社会、人类、宇宙的深入思考,对"意境"这一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独特的界定和解释,赋予意境以更加深广的内涵。宗白华的意境论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层次的创构性、视角的开放性和思辨的深刻性等重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和具体化。"味"从最初的饮食感觉经过不断地演化而上升为一种美感,与人类的审美活动联系起来,并在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味"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味"为美、"味"的发展升华、"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味"的当代价值审视四个方面来探究中国古典美学"味"这一范畴,从而加深对"味"这一范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皮尔士提出的语篇象似性概念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音韵、字形和修辞三个层面的象似性解读中国古典诗歌,能更好地揭示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感性美、韵味美、音义美等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作为载体的汉语的特征密切联系。本文将从汉语文字的具象性、句法的意合性、语音的表情性三个方面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诗歌上述美学特征形成的影响,以期从汉语文化的视角探寻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5.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美为性灵之表现"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邓以蛰融合中西方美学以建立其美学理论的努力和尝试,即以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基础,将中国古典美学的"性灵"与西方现代美学的"表现"相结合,并试图综合西方美学的"心"与中国美学的"性",提倡一种性灵的美学,而且体现了邓以蛰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徘徊与超越。正是这一徘徊与超越,促使邓以蛰放弃了西方美学的研究,从而完全转向了中国书画美学的研究,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同情"和"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在这其中,他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将西方美学的理性成果内化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研究之中.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古典文学中的美学价值也获得了世界一致的认可.目前,分析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支撑其不断完善的重要助推器非儒家美学莫属,其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魂,并塑造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精神.目前,为探究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儒家美学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探究古典美学发展轨迹入手,认清儒家美学的特征及演变过程,在明确其历史地位及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发挥的价值基础上,确定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展现儒家美学的意蕴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艺人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资产阶级革命行动,由此深刻区别于同时期的古典京剧艺人及其行为方式,从而体现出现代美学因子在海派京剧中的孕育生成,并最终促发中国美学形态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美学价值上,虽然这种现代转变还是初步的,但是这一时期海派京剧自身所展示的种种现代美学精神,在中国社会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体现了现代美学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引导,进而反映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实践性。在社会价值上,海派京剧艺人作为伶人群体,一反传统社会对伶人的固化思维,能够奋起反抗社会黑暗,精神上编演新戏宣传革命、行动上身先士卒加入革命、经济上筹款募捐支援革命,这对辛亥革命的促成和海派京剧自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