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戏曲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有名的城市之一就是山西,这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汉代时期,该城市就已经有木偶与皮影形式的表演,到了北宋时期,"诸宫调"形式出现,之后还有了宋杂剧和金院本等形式的艺术,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之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线索与特征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461年,包括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这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从政治上看。(1)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经历了五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音乐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层面详实揭示了非文本化(音响)分析方法与音乐欣赏的音响整体感知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音乐的创作能力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对电视音乐栏目进行探析的过程中,从理论上和艺术实践上对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了从历史发展到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走势的全方位的关注、新角度的思考。(一)电视音乐栏目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是电视音乐节目的一种载体方式,文章在对电视音乐栏目作了明确的界定的同时,对电视音乐栏目的历史发展轨迹作了简要介绍;(二)通过对中央台以及部分省台目前的电视音乐栏目的收视情况分析这一节目形态的现状,并针对电视音乐栏目的现状,从大众音乐传播和电视音乐传播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等的多个角度,探析现场互动型流行音乐栏目红火,民族音乐和高雅音乐栏目却相对冷清的深层原因;(三)电视音乐栏目未来趋势的初步预测,根据电视音乐传播的特性,结合实例对电视音乐栏目的未来作出了多元化、品牌化和活动化的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音乐表演空间的发展,直接推动着音乐表演传播事业的发展。在音乐文化产业中,音乐表演空间的创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已故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将流行和古典音乐跨界合作的形式为代表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表演空间创意,将音乐表演舞台,从剧院(剧场)、音乐厅等转向户外,使得音乐表演空间更具随意性和广泛性。在这种结合中,对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产生动力性的促进,从而使音乐文化产业的价值创造获的突破性的提升,最终推动音乐文化产业中的演艺产业、唱片产业、媒体产业。  相似文献   

6.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的确,人的情绪和兴趣对音乐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所以,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一、游戏促学习如我在教歌曲《金钩钩》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两个难点,一是词不认识,二是三拍子的歌曲从没接触过。我就先让学生回忆天天在玩的  相似文献   

7.
一、初中学生音乐发展的心理特征随着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巨变,音乐心理发展作为一般心理发展的一个侧面,也必然发生变化。这样,使他们的音乐心理往往也带有过度、动荡的特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音乐认知发展方面中学生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内容也更广泛了。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认知水平还不够,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中学生的音乐认知是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二)音乐的情感发展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广,他们有目的的思维、控制自己的能力、自觉的行动、求知的欲望非  相似文献   

8.
简论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反映人类精神层面的文化产物.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的教育研究更多的只是在追求和强调对音乐的技术性、教育方法及手段的研究,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艺术的普遍发展规律,作者将音乐从文化的大视角,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探讨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唯有与时俱进才是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南宋、金、元之际约半个世纪的北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在宋、金、元三个分别代表汉、女真和蒙古民族政权激烈角逐整个中国统治宝座的斗争中,李全等领导的红袄军依违纵横其间。他曾是抗金的农民领袖、抗金拒元的民族英雄,最后变成叛宋降元的民族败类。导致他命运如此变幻的推手是个人利益至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感受与鉴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发展的7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它们在精微、风采、神韵、气韵、意境、节奏等中国文化精神上有不同层次的体现。远古时期音乐的神秘悠远,夏商时期音乐祭神的风韵,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仪礼气韵,秦汉时期律学开启精微之风,魏晋时期音乐的融合神韵,隋唐时期音乐的博大气韵,宋元时期俗乐的节奏,明清时期地方戏曲的滥觞等,展现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精神历时性征的多元丰富、兼容并蓄特点,潜藏于内并逐渐形成特色的是气韵生动和清微淡远。  相似文献   

12.
历来关于金元词分期的若干看法,存在着共同的视界缺憾。考察金元词的演进必须注意到金元词与南宋词的共时性与互动性、王朝更叠带来的词坛新变、词人群体对词坛走向的影响以及词学观念衍变所起的作用。打破朝代分野,将金元词与南宋词置于同一层面进行观照,可将三朝词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由此可将整个金、南宋和元代词史划分为借才异代、气象鼎盛、遗民悲歌、延续传承和曲终奏雅五个阶段,勾勒这240年间词坛由蓄势、爆发,到略作消歇而又复振的演进轨迹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金元俳谐词的梳理、概括、分析,认为与宋代俳谐词相比,金元俳谐词的数量减少,俗化程度也有所降低。金元俳词在题材上进一步拓宽,出现了自嘲衰暮与调侃先贤的新题材,这是文人内心情志的丰富表现,是其滑稽玩世心态的戏谑表达。在形式上,由于对稼轩的倾慕,出现了许多戏仿稼轩《沁园春》止酒词的对话体词作。大多数金元俳词体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幽默性。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中的“杂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杂剧经常是与其他百戏伎艺同台相间演出的,元杂剧则从戏剧整体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在演出过程中却杂入了诸种伎艺,又有类似于宋金杂剧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雅乐是主流音乐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就有之,特别是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体现中和之道,为历代儒家所尊奉。虽然朝代更迭会给雅乐造成破坏,但是新政权确立之后,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任务,所以雅乐建设历汉唐宋元明而不衰。本文的给出,乃期待有识之士的提倡、音乐家与词作家的组合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雅乐。  相似文献   

17.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楚辞在汉代奠定其学地位和传播基础,而作为一种体的确认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楚辞》和《楚辞章句》的面世推动了屈骚在魏晋六朝的传播,而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与接受角度都有新的变化,从重情而转向了尚辞。随着体辨析的风行与大量的章别集,总集以及书志的出现,魏晋六朝人对屈骚的认识逐渐从模拟怨情转而关注其艳词,并以艳词作为骚体的特色,从汉人的辞赋不分到齐梁人的骚赋分立,从汉人的区别屈宋到齐梁人的屈宋并举,体现了这个时期学观念的演进与学思潮的变化,楚辞随之而成为了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19.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20.
崔保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7):75-77,92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最早是原始社会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随后经历了先秦、汉魏到初唐的漫长萌芽阶段,终于在唐代中后期得以形成,紧随其后的宋金元时期是戏曲的成熟期,最终迎来了明清时期的空前繁荣以及发展到现在不景气的现状。纵观它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原因和戏曲音乐学问题。本文以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为例,来论述多学科综合的戏曲音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