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将《文选》李善注征引扬雄《方言》的用字材料与《方言校笺》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认为李善注引文的特点主要在于用字方面:所引文字与被释《文选》原文或《方言校笺》用字之间往往是假借、同源或异体关系;引文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2.
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读《李十三十大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关中方言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学者或直接从唐宋西北方音下推今关中方言,或以今关中方言直接上接唐宋西北方音。明清时期关中方言的特征大都是缺失的一环。戏曲语言对研究汉语方言具有重要意义。清代碗碗腔剧作家李十三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着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梦溪笔谈》是北宋学者沈括撰写的科技类笔记类著作。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中也记载了各地方音和方言词汇,对方言学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厦英大辞典》(1873)以厦门方言为主兼记泉州方言,概括《厦英大辞典》所记泉州方言音系,将它与今泉州方音进行详细比较,并结合上溯泉州方言韵书《彙音妙悟》(1800),可以说明近一百多年来泉州方言语音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周至方音的古今音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周至方音古今音变的一些特点,并就周至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古今演变方面的主要不同点进行了比较,旨在找出周至方音古今音变规律,希望能为关中方言及北方官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越谚》是晚清绍兴学者范寅撰写的一部记录和考证越地民谚口语的著作,也是一部研究近代吴方言的重要参考书。由于范寅好用冷僻字、俗体字和借用字,前后用字又往往自相矛盾,一般人难以识读。侯友兰等《〈越谚〉点注》(2006)一书,为读者阅读、利用《越谚》提供了很大方便。但点注本注解不够详尽,有些注解不够准确。本文选取《越谚》若干疑难方俗字词  相似文献   

7.
明《道藏》收录有宋史崧《黄帝素问灵枢集注》,其主要价值体现在版本及珍贵的历史语料两个方面。此书今存版本众多,但根据藏本的卷目分合情况及避讳用字推断,当是源出宋本。此编音注类型丰富,继承了六朝音义书的特点,或单纯为疑难字标音,或据字形、读音、词义相关联的原则以音读传递训诂内容。音释中反映出的语音现象显示,作者是以方音入注,既有符合通语演变的一面,也带有个人方言的特征,从而为考察宋代汉语语音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昆明方音七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1939年 ,丁声树先生记昆明方音 ,后收入杨时逢先生《云南方言调查报告 (汉语部分 )》一书中。笔者曾据《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所载 ,写《云南汉语方音史稿 (十 )》作过初步评介。2 0 0 3年《昆明市志·汉语方言志》出版。此书语音部分与丁先生文章有什么不同 ?本文将一一作出解答 ,从中可看出昆明方音七十年的发展变化。说明沿用和改写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周至方音古今音变的一些特点,并就周至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古今演变方面的主要不同点进行了比较,旨在找出周至方音古今音变规律.希望能为关中方言及北方官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的汉语方言学研究处于“古典时期”.经过先秦两汉对上古汉语方言语料的积累,以及古音学兴起背景下清代学者对古方音研究的语言观念的树立和理论的建设,为其后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古方音研究提供了经验性的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季红丽 《海外英语》2014,(12):292-294
Since"it is impossible to speak English without an accent"(Wardhaugh 1998: 43), English accent has been attached first importance to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eenagers'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s toward differing English accents by investigating 19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preferences toward five English audio samples(the sam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accents) in Chingmai International School, Thailand. On the basis of five audio samples and respondents' self-reported answ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ritish English, instead of"powerful"American English, emerges as the preferred accent.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need to understand both accented and non-accented English is required for EFLs. Finally, teaching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FL classrooms are also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The time frame for infants'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constancy was probed, using the phonetic variation in a rarely heard accent (South African English) or a frequently heard accent (American English). A total of 156 Australian infants were tested. Six‐month‐olds looked longer to Australian English than less commonly heard South African accent, but at 9 months, showed similar looking times. With the more frequently heard American accent, 3‐month‐olds looked longer to Australian and American English, whereas 6‐month‐olds looked equally.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in the 1st year, differential attention to native versus nonnative accents decreases as infants develop a sense of language constancy for the common native language. However, experience with the nonnative accent can expedite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客家方言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不过,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客家方言和赣方言都有资格作为现代汉语独立的大方言。  相似文献   

14.
茂腔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民间戏剧之一,2006年,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对地方非遗的关注,地方加大对茂腔的资料收集,学术界也慢慢开始从人类学、民俗学等多维视角深化茂腔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郴州汉语方言研究始于赵元任等调查、杨时逢整理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自2000年“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召开以来,逐渐成了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对郴州汉语方言,既有点的研究,亦有面的研究;对其境内各方言的归属亦有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已公开发表的材料整理了帮、端母次浊化现象的读音类型,并结合湘南土话、粤北土话的情况,对各种现象出现的语音条件和时间顺序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1]优念话与马堤乡[2]和潘内乡[3]的优念话已有材料作比较,分析异同,并结合相关汉语方言土语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推断出其中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成分,并说明优念话受官话影响的程度总体而言在逐渐加深。受官话影响程度主要情况为:声母方面,马堤<和平<潘内;韵母方面,马堤乡优念话受官话影响最小;声调方面,马堤<潘内<和平。  相似文献   

18.
学界鲜有对闽南话内部的新老派差别进行研究。文章对泉州闽南方言新老派差别的词汇、语音表现作了对比分析,主要是从词汇方面的训读、文白读,语音方面的声母、韵母分类,并作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影响安徽方言分区的若干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不同地方在方言上的差异常常与不同地区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交织在一起,甚至最能表现文化特征的首先是语言。本文通过史籍中的方言材料对安徽的方言内容进行探讨,认为影响历史时期安徽方言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以及移民。  相似文献   

20.
闽中、闽北方言的分音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闽中、闽北方言分音词的特征,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和扩展形式六类列出分音词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