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尔库塞在人性论方面试图实现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他提出人的本质是“爱欲”思想,认为人的历史是爱欲受压抑的历史,解放人的关键是爱欲的解放。这种人性论是从生理学角度来阐述人性的,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心理结构的理论出发,引申出人的本质是爱欲,认为爱欲受到压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并且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压抑,因而,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而爱欲解放的关键就是劳动的解放。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要实现劳动的解放就要使非异化劳动成为可能,创造非压抑性文明,使性欲升华为爱欲。马尔库塞在本书中对现代工业文明社会技术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爱欲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篡改。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在人性论方面试图实现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他提出人的本质是“爱欲”思想 ,认为人的历史是爱欲受压抑的历史 ,解放人的关键是爱欲的解放。这种人性论是从生理学角度来阐述人性的 ,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出发,得出爱欲压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接着,他从劳动异化的角度阐明劳动者的工具化和劳动性质的异化是爱欲压抑的具体体现。最后,他从必要性和现实性的角度探讨爱欲解放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许多人都把马尔库塞的“爱欲”视为“性欲”,进而认为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就是“放纵性欲论”,这是对马尔库塞的“爱欲”的严重误解。众所周知,马尔库塞的“爱欲”与弗洛伊德的“性欲”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的一面。这是因为,弗洛伊德的“性欲”既含有对异性的肉体占有的内涵,又含有人的肉体的各种欲求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关于“爱欲”本能的基本观点,将其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马尔库塞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西方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面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与异化,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了沉思。他在赞同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实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解放的同时,又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及心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解放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放美学观:人的解放的实质在于人格、精神与美感上的爱欲解放,而爱欲解放得以实现的关键途径是艺术和审美,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批判现实社会、加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力量的功能。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突出了艺术、审美与人的未来的深刻关联,值得借鉴。但这一丝毫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艺术审美救世观只能是一种主观设想。  相似文献   

8.
爱欲观在马尔库塞的文化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借由爱欲的释放,马尔库塞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人之解放。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是爱欲观的主要理论来源。学界对此的异议多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针对爱欲观的学理基础及其解放潜力展开。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则为重审爱欲观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方案。通过对爱欲异质性的揭示,以及对爱欲作为主体话语的坚持,马尔库塞激活了爱欲的解放潜能;但因他在爱欲位置和性质上的双重摇摆,反过来又削弱了爱欲的解放动因。从拉康视角的重审不仅可进一步揭示马尔库塞爱欲观的学理价值,亦可为当代人类解放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说”和弗洛伊德的“爱欲说”.提出了“人的异化”理论.并从主体性哲学层面细致分析了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深入剖析了人走向异化的深层原因。面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普遍异化的现状.马尔库塞进一步探讨了克服异化、拯救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艺术实现爱欲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人们把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是因为其一,马尔库塞把爱欲视作人的本质,而劳动是爱欲解放,从而是人的解放的主要途径;其二,马尔库塞将“统治利益”看作爱欲压抑的原因,解放爱欲的关键是推翻现行的统治制度,这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似乎一致。其实,马克思的劳动解放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在立足点和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爱欲解放仅仅是人类解放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人类解放的全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必将促进人的全面解放。精神解放是人类解放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在摆脱物的束缚的同时,还要继续开展文化批判和革命,改善人们的日常心理结构,摆脱精神奴役,争取精神自由。在这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学说成果又是值得批判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