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口说奥数     
时下,社会上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下简称奥数)颇有微词,有人说奥数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人说奥数是另一场课外的题海战;还有人说奥数只是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那么,中小学生学奥数到底好不好呢?在我们向老师们发出约稿信的时候,老师们的回答却出奇地一致:学奥数的学生确实在素质和能力上略胜其他学生一筹。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好事为什么还要遭致非议?当一篇篇稿件到达的时候,似乎所有的问题又迎刀而解: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也一样,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来参加奥数的学习,让其他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目,一样可以发展才能,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奥数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假期里,学生们蜂拥着去学奥数;开学了,学奥数的传单又铺天盖地地向学生们扑来。那么学奥数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利还是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面对这三怕,却有许多人明明讨厌但硬是逼自己喜欢。他们害怕奥数,害怕英文,但却又时常抱着奥数辅导书、英语语法书在埋头苦读,全然不顾这是否真是自己兴趣所在,我认为这是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所致。众所周知,"奥数"可为我们高考加分,而它的成效貌似立竿见影,于是,大家就对奥数趋之若鹜了,既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也不权衡利弊得失。无独  相似文献   

4.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5.
孙合 《中华家教》2012,(1):12-13
寒假即将到来.学校门口又开始聚集着各个教学培训机构散发招生广告的人,而该不该给孩子报奥数班也再次成为家长的一桩心事。几年来,奥数的问题总在谈,奥数本身有错吗?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本期教育专家、媒体记者、老师和学生齐聚一堂,一起来议一议——  相似文献   

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周大平 《教育》2009,(7):22-23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博客中对当今大面积覆盖中小学教育的“奥数班”、堂而皇之地绑架大多数学生的“奥数热”予以的非常声讨,勾起了社会关于奥数是非的又一波争论。从20世纪90年代末“小升初”规则改统一考试为电脑派位时起,如影随行的“奥数热”竟一路发展到而令如此火爆的程度,谁都会感慨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8.
目前,教育部门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对奥数学习采取了一种"堵"的方法。事实上,堵则泛滥,导则流畅。教育管理犹如一个化学方程式,讲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动态平衡,所以靠"堵"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那么,对于奥数来说,该如何导呢?可应用"两个一"的教学策略,即用一节数学课和一天一道思维题来保证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既能真正为学生减负,又能达到学习奥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东平 《生活教育》2012,(19):11-12
临近开学,北京上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意外地刮起了一场围剿奥数的风暴。这次风暴是由8月18日CCTV新闻频道的奥数报道引起的,此后,每天播发揭露奥数的新闻不止,来势不可谓不大。说起来,近年来社会对奥数的批判讨伐从未停息过。2008年我曾发表过一篇《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博文,引起轩然大波,也只是媒体上热闹。奥数打而不倒、愈演愈烈,已经形成巨大的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0.
杨城 《成才之路》2009,(18):I0004-I0004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自从十多年前奥数热开始出现。如今奥数已经渗透进中小学的每个角落,进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奥数教材、奥数培训班,林林总总。但是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对奥数现象痛下断言.“奥数之害远甚黄、赌、毒”,一时间,声讨奥数的声音不绝于耳。奥数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教育文汇》2006,(2):22-25
一“奥数”改头换面,“看我七十二变”北京市教委叫停了“迎春杯”等“奥数”竞赛,并向全市中小学校提出:不得出租出借校舍让社会办学机构进行学科培训、不得针对小学生组织文化类的培训及学科类竞赛活动等“七不许”。然而,未出一个月,各类周末培训班又丌始在京城潜生暗长,中小学又汇入周末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可即使如此,仍有千万学子"热衷"于各种奥数英文班,而又有多少学子还记得"沉睡"的周树人呢?理由很简单,奥数可以为高考加分,英文是工作的敲门砖,"怕"也只能"不怕"。而对于那"沉睡"的周树人呢,却因"怕"而将其遗忘。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教育》2009,(13):32-33
这几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几天在讨论一个话题:万恶的奥数。很多人细数奥数的种种弊端,憎恶之情溢于言表,无奈之举又备受折磨,好多家长是既痛恨又无奈。小学生一头雾水疲于奔命、家长深恶痛绝无奈跟风、老师也喊冤叫屈劳累过度,这到底是谁之过呢?  相似文献   

14.
新华 《成才之路》2009,(26):I0013-I0013
已背离初衷、演化为名校敲门砖的奥数,使无数学生和家长不得不付出大量心血。成都叫停奥数.决心很大,勇气可嘉,但愿能有禁则止。成都市将用一年的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近日,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如此表示。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普九教育一处处长何荣则向媒体透露,“整治奥数”基本方案已有眉目。  相似文献   

15.
今天,俺们又有奥数课,此乃俺的三六恐幻科O呀“一课堂上,常”“”一“衣“子金说场。她一句,俺一句一直从国外谈到国内,从古代谈到当代,从……甭提多粉功猛然间布、感的第六,官察觉到一股。的,。:芦。慢慢抬起头来,只兄奥数老师—俺那聪明、美丽、年轻、可爱的奥数老师乡正用一双“。;·的”眼看‘,地说:“你给我站出来I”“还有你,也给我出来I,奥数老师章。随后,。·。;二象·着·…整“和侮.地说。出去后,只兄俺那奥数老师瞥刃孚9吟、琦技冠咕、喋嘴不件,连续“轰炸”俺们十三分钟零七秒,再加上那一套黑六衣、黑裤子带…  相似文献   

16.
奥数学习是中国数学教学的一项特色,从小学开始就普遍存在奥数内容的教学。一直以来对于奥数的看法大多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有人认为奥数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实际上奥数知识的学习对于思维的提高拓展是有极大作用的。本文主要从高中学生的角度对于奥数数学的学习进行探讨说明,对于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归纳,让奥数学习更好帮助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7.
奥数作为一门学科,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奥数热"在我国的不断升温,原本有着美好主旨的奥数教育发生了异化扭曲,愈演愈烈,且正向低龄化发展。"奥数热"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扰乱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造成教师师德下滑。要想尽快制止奥数的"疯狂",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奥数"顽疾",就要坚持"两手"一起抓,即一手抓集中从严整治,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和《我为什么反对奥数》,指出奥数教育已经泛滥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对青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近年来,奥数屡遭诟病,虽有部分城市取消了相关的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奥数”,“奥数”是一种国际级别的数学竞赛。小学哪来的什么“奥数”啊?现在区、县级的竞赛也都称为“奥数”了,更不用说省、市级的了。过去是个别省市的中学搞“奥数”,现在几乎所有小学生的家长都知道“奥数”(但是可能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可以说,今天“小学奥数”已经越搞越大,远超过马季当年的“宇宙”牌香烟了。  相似文献   

20.
辣评文摘     
粱好 《河北教育》2011,(3):32-32
奥数原本无错,错就错在将奥数视为谋求功利的工具,把奥数与入学、择校捆绑。别再把奥数教育异变为应试教育,别再把孩子训练成奥数的奴隶。革除奥数之弊,在于教育部门对固化的应试教育釜底抽薪的决心和勇气,在于对师资均衡协调的魄力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