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天寒地冻,鱼儿为了躲避寒冷,都本能地潜藏到较深的水里,大多数鱼类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因此说冬季用手竿在近岸边钓鲫鱼已很难有收获,手竿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用抛竿串钩钓远钓深水,则能收到  相似文献   

2.
郭全刚 《钓鱼》2014,(1):46-47
进入初冬季节,天气变凉,各地的水温也逐渐变得低了起来。特别是进入冬季,水温进入一年中最低的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冰封,南方水温超过10℃的地区不多,部分鱼类进入休眠期,如肉食性鱼类鲶鱼、黑鱼等,但一部分非肉食性鱼类还是可以摄食的,如鲫鱼、鲤鱼、白鲦等。遇到好的天气,钓饵选择对路,收获还是很不错的。以笔者多年的垂钓经验来看,荤中带浓香型的钓饵较好,但最好的还是天然饵——红虫。  相似文献   

3.
冬季来临,绝大部分鱼类都潜藏深水躲避严寒,不吃不喝不动进入冬眠。而鲫鱼是耐寒鱼种,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由于冬季气温低、水温低、天寒地冻,鲫鱼活动范围小,吃食动作小,反映在浮漂上的动作也小等情况,决定冬季钓鲫鱼的方法同其他季节有所不同。一、选天时。冬季钓鲫鱼首先要选天时,就是要选择风和日暖阳光明媚的日子出钓,此时温度较  相似文献   

4.
一、与水温的关系 各种鱼类都有其生存、生长的适宜温度。鲫鱼适宜生活的水温为15~20℃;草鱼、鲤鱼、团头鲂等属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5℃左右。在此温度范围内,摄食旺盛,是垂钓的好机会。温水性鱼类,当水温降到15~10℃时,摄食显著减少,水温降至4℃以下时,  相似文献   

5.
水库冬钓     
初冬,各大水库已经蓄满水,水位相对稳定,鱼也比较好钓。“立冬”过后,小股冷空气频繁入侵,水温逐渐转凉,鱼类都成群结队地转移到中下游的水深、水温高的地方活动,平日很难钓获的大鲫鱼,在初冬,往往一次出钓就能钓上多条。  相似文献   

6.
一、春季。初春,天地还较寒冷,水温尚低,类似初冬,除鲫鱼摄食外,鲤、草等鱼还处于不食或少食状态,故只宜钓鲫鱼。适宜垂钓的天气是晴、多云或连续多日阴天,以晴天为佳。雨天不宜垂钓,因为此时下雨大多伴随着寒潮侵袭,气温大幅度下降,鲫鱼因畏寒而减少游动和摄食,不爱咬钩,钓难获鱼。仲春,气温逐渐  相似文献   

7.
鲫鱼虽是底栖鱼类,但会因为水温的变化和索饵的需要而上浮;尤其是在专养鲫鱼的精养塘和竞技池中,如果鲫鱼比较小并且密度大,同时水温又适宜,这时拉饵钓浮就能把鲫鱼从底层调动起来,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拉饵浮钓。  相似文献   

8.
黄旺意 《钓鱼》2008,(1):30-31
皖南山区入冬以后,往往雨水稀少,进入枯水季节,水库、池塘水位下降较大。再加上天气一天一天渐趋寒冷,水温变凉,各种鱼类也逐渐远离岸边浅滩觅食。在隆冬时节,大多数鱼类也已停止摄食,只有鲫、鲤、鳊等鱼还在小范围内觅食活动。此时,钓获的多为鲫鱼,它们常常十几、二十几条一群聚集于深水区域避寒越冬。因此在稍大些的水面用手竿垂钓,  相似文献   

9.
北方初春,虽然气候转暖,水温开始回升,但因冰刚融化水温还很低,尚不能达到所有鱼类都很活跃的温度,青、草、鲢、鳙等大型鱼类很少摄食,所钓鱼种多为鲫鱼等较小的品种,但它们还在深水区活动,咬钩动作轻。  相似文献   

10.
黄旺意 《钓鱼》2009,(2):26-27
秋去冬来,此时鱼儿也随着水温的下降,开始逐渐趋温向温度相对较高的深水区域聚集。随着气温、水温的进一步下降,冬意渐浓,鱼儿为了降低体能的消耗,更好地抵御风寒,大多数鱼类已少游少动群聚一起,也很少摄食。但还有一些耐寒的鱼儿还在小范围内游弋觅食。从历年的垂钓经历看,在我地皖南山区一带,鲫、鳊、鲤鱼从未停止咬钩。但从钓获的鱼种看,还是以鲫鱼为主,因此冬季垂钓应把鲫鱼作为对象鱼,由于天寒水冷,此时鲫鱼的觅食习性和身体特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用星漂钓组垂钓时,也宜相应做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王华良 《钓鱼》2012,(21):28-29
从“寒露”到“立冬”为深秋。深秋是由凉爽向寒冷转变的季节,正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即穿棉”。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里钓好混养池的鱼呢?下面便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 一、选定垂钓对象 混养塘里一般都同时放养着鲢、鳙、草、鲤、鲫等多种鱼。深秋时节,由于气温水温日渐变低,鲢、鳙、草鱼这些体型较大又喜高温的鱼种的活动量和摄食量已大大不如从前,它们除在特殊的天气条件和外部环境里偶然张口外,一般时间都很难钓获,只有耐低温的鲫鱼和鲤鱼还保持着比较旺盛的精力和食欲。因此,深秋时节钓鱼,主钓对象应从中秋以前的鲢、鳙、草鱼转向鲫鱼和鲤鱼。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深秋时节鱼儿的活跃程度,鲫鱼高于鲤鱼,体型小的鲤鱼高于体型大的鲤鱼,而且气温水温越低这种状况表现得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吕文罄 《钓鱼》2005,(2):30-30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相似文献   

13.
陈中春 《中国钓鱼》2004,(12):19-19
选择艳阳日。勤钓“三九”天。冬钓大鲫的好时段,以晴无雨,早上有雾.午时水暖的寒天,即公历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农历10月中下旬的小雪、大雪期间。因为初冬时节,小杂鱼虽然没有了,但小鲫鱼比大鲫鱼活跃馋食且总是要争夺在先。相反,小雪后,天气更冷,随着水温日渐下降,小鲫鱼却又不及大鲫鱼能够耐寒而也会像其他小杂鱼一样,在冬眠期越冷越要“贪眠”少吃。  相似文献   

14.
一、选钓点,时间、气候、水温要适宜冬季气候不断变化,鲫鱼的活动规律也会随之而变,只有某些时间的气温和某些水域的水温比较适宜,成群栖息在那里的鲫鱼才会张口摄食。所以,冬季必须因时、因地制宜,按照气候的变化和水温选择好钓点。在"三九"寒冬时节,要选择鲫鱼群居的背风、向阳、水深的坑、塘。因为这里的水温与其他水域相对要偏高一些,有利垂钓。初冬时节,往往会出现多日晴天,气温只要超过8℃,鲫鱼就会游动觅食。此时的钓点,最好选择深、浅交界处或有水草的水域。"六九"冬末到春暖花开时节,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浅水的温度比深水回升较快,鲫鱼就会由深水域游入浅水域觅食,并准备产  相似文献   

15.
立冬后,在一场场寒流入侵的影响下,水温日渐降低,其他鱼类基本停食或少食越冬了,而生活在自然水域里的野生鲫鱼,却正在为积存越冬的脂肪做最后的积极觅食。此时期在自然水域野钓,咬钩的小鲫鱼比较少了,钓获大鲫鱼的时候多了。但此时期的水温已经偏低了,在大中型水库,浅水处基本没有鲫鱼活动的身影,鲫鱼咬钩的动作也小了。如果掌握不住此...  相似文献   

16.
霜降后,随着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儿也由仲晚秋的靠边觅食,逐步向深水区游动和聚拢。其他各种鱼类觅食已不太积极,唯有鲫鱼是较耐寒鱼种,仍然能够觅饵摄食,只是表现为食饵动作轻微,活动范围局限在深水区。此时想用手竿擒获它们是难上加难,这时候就轮到筏竿一显身手了。  相似文献   

17.
朱俊芝 《钓鱼》2013,(4):28-30
钓鱼人都了解,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相差0.5~1℃。鲫鱼属底栖鱼类,生活于水体下层,较能耐低温,在水温5℃以下时仍能进食;而水温在10~25℃时,是它的活跃期,觅食、栖息的范围扩大,摄食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初春乍暖,我们在施钓过程中,应遵循鲫鱼本身的特性,利用这一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水温、时间、钓组等进行灵活施钓,必能锦鳞盈篓。  相似文献   

18.
鱼鹰子  昕东图 《垂钓》2010,(10):40-43
鱼饵、诱食剂与垂钓时节的关系: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这种连锁反应使鱼类随水温高低变化产生机体的生理代谢变化。鱼类摄食生长与水温上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所谓野塘是指无人管理和收费,并有野生鱼类自然生长的水域。这种水域鲫鱼的密度和个体都不大,如不掌握规律,想垂钓也有一定的难度。一、根据节气选钓时1.春天农历正月立春到雨水节前,虽然冰雪已开始消融,大地已开始复苏,但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变化无常,仍很寒冷。即使鲫鱼较其他鱼种相对耐寒,可由于气温尚未达到适宜钓鲫的15℃?22℃最佳时段,水温也还停留在鲫鱼最低摄食水温5℃的极限以下。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钓鱼》2011,(8):28-29
四、冬天"立冬"后,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到来了。初冬水温还不是很凉,很适合鲫鱼、鲤鱼活动,这正是在云蒙湖用手竿钓获鲫鱼和鲤鱼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