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为什么读史?在几乎人人都多少读一点"史"的今天,这个问题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但就像《皇帝的新衣》里必然要有一个叫嚷出声的小男孩一样,面对全民读史的盛筵,也需要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演义”热而不是“史”热好像每年人们都能发现或制造出出版界有种什么“热”,过去的一年大概就是“读史热”了。但是说实话,或许的确有“热”,但却不是真在“读史”。现在所谓“读史热”中,我觉得史的意义、史的价值或史的分量都不够。  相似文献   

3.
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有着特殊意义,写史、读史、讲史一向是我们民族深入大众的爱好。即使在进入现代学术体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学也一直保持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只是最近才被经济学和法学这类很实际的学科夺去风头。即便如此,社会上“自发”喜爱历史的人还是相当多,从近年来各种通俗历史作品长期盘踞排行榜的现象就可见一斑。只是这些无论戏说还是正说的历史“演义”,不仅准确性成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知今为目的读史,莫如先读“胜朝”史,即民国史。五十年来民国史著少说也有几十部,引人入胜而堪比“无韵之离骚”的绝唱,当然是陶菊隐先生的《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相似文献   

5.
阅读在一个人的生活历程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这个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有时甚至引发激烈争论。张颐武先生说:"我们的阅读生活首先是寻求生活的支撑,滋养生命的发展,抚慰心灵的困扰。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选自他的新书《张颐武:一个人的阅读史》,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二十四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国版协和光明日报社于12月1日联合举办。李瑞环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借《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出版的时机,学习毛泽东读史用史、爱书读书的精神,使勤读书、多读书成为习惯,成为风气。  相似文献   

7.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应该具有历史感,我们中国就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我们不曾中断过对历史的记录。‘全民读史’,我想迟早会到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热”的时期。但据去年市场情况来看,学术文化类图书在2008年的表现乏善可陈,零售市场出现负增长趋势,许多出版机构开始感受到历史类图书不再热了。为什么曾被一些人吹捧为“全民读史”的时代只持续了短短几年就这样匆忙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读史有故事近日,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读史有故事》系列,完全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而且是非常短小的故事),以上千个精彩故事完整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这是一套充满阅读快感的历史读物,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历史的全貌,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一直到元朝、明朝、清朝,基本达到了完整、丰富、简单的编辑宗旨,正史、野史、“偏史”尽在其中。让人轻松阅读中国历史,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原则,是中国人“补上历史课”的首选范本。本书的文字、体例和结构通俗易懂,每个主要朝代都“面面俱到”,每个重点事件、人物各有突出,每个朝代…  相似文献   

9.
<正>你知道吗?在宋代,燃放烟火是市民生活技艺的一种,由此出现了职业“烟火师”;至少在宋代,就有比较明确的以说唱乞讨为生的“艺术乞丐”;现在我们常用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蝴蝶装”(像两只蝴蝶一样,对折起来再装订)是宋代人发明的……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本书中读到。该书收录了作者的读史札记、专栏随笔等作品,文笔通俗流畅优美,每一篇作品都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0.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5):M0001-M0001
现代社会可以称之为“复杂社会”,即现代的人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是难以从容地生活的。复杂的教育体系,说明了现代人生存面临怎样的难度;不断出现的新型事物,让我们每天都有机会陷入思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编辑史研究对象的商榷顾名思义,编辑史是研究编辑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那末它的研究对象显然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编辑工作了。对这样明显的问题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呢?可是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判别各种概念的,对“编辑工作”内涵的理解也常常因人而异。例如,按照今天的情况来看,编辑工作是从属于出版工作的一个部门,因此不少在出版社工作的同志就明确地断言,编辑史是出版史的一个分支,编辑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6,(4):41-42
陶瓷与音乐漆德三/江西高校出版社/9787549337484/2015-09/42.00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陶瓷,因此,不少人对陶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陶瓷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等问题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史。但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史与众不同。我们经历过阅读匮乏的年代.然后,又经历过阅读泛滥的年代。这多少也有点像我们的饮食史,挨过饿的人会报复性地吃。据说,狮子在吃饱之后绝对不再多吃一口,但我们不是,我们这些挨过饿的人的饮食习惯是记忆培养的,我们的胃会吃饱,但我们的欲望永远吃不饱。而阅读,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何光岳一生专心致志读史、精心劳作著史、不畏艰辛觅史、豁达远怀存史,已成为"著作等身"的史学界之骄子,闻名遐尔的历史地理学专家.然而,他对档案的认知独具慧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民阅读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如何丰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书香社会,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遇到的新课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阅读史的文明古国,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文本变革,人们阅读的习惯在改变,但阅读的体验,阅读的感悟,古今中外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我们首先要重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从古代阅读传统和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之服务于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60年阅读生活告诉我的是:小说家依靠想象力和语言本领;诗人依靠赤子之心和激情;杂文家依靠的是正直和胆识。散文家依靠的是什么?是真性情。是天籁。只有一片天籁的“性情中人”,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感人至深的好散文。中国有丰富而悠长的散文传统,出现了很多散文名家。古代如魏晋、唐宋、明清的贤士大家们,现代如朱  相似文献   

17.
张洪  张深智 《新闻传播》2010,(1):113-113
现代社会中,人是一切活动的核心,而设计的目的应该指向人,应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因素来考虑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并为这个活动提供一切最好的条件,在过去的手工环境下,生产力还不是强大得能够为人的所需着想,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所需要的、所想要的,或是没想到的,设计师都替我们想到了、办到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一首唱广播的歌,名字很浪漫,叫《空中的梦想家》。也有很多人形象地用“飘荡在这个城市上空的声音”来形容广播电台。可见广播是极具人性化特征的大众传媒。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核心是“情感”。人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所以音乐陪伴人的一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化、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时代”,不甘心成为“电脑儿童”的现代人需要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找回人  相似文献   

19.
少年读史,只读味道。经太史公濡染,史书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审美定势,觉得历史就应是《史记》中的样子,生动、隽永而又趣味盎然。后来学了文学,在文学的凸镜中所折射出的历史,往往是美化了的充满意味的生活,它和我少年时的审美理想暗合。然而,随着涉猎面的拓展,我接触了更多的历史著作,接触到历史冷静的真实。真实使人清醒,渐渐地,美化的文学使我厌倦了,我顶真地读起了史,几乎置文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读史的粉丝时代 从阎崇年、易中天开始,中国读史热,已经进入了粉丝时代.而于丹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读者粉丝的狂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