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通过对2005级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16 PF测试,发现有11.77%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对筛选出的问题学生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采用SCL-90量表对308名民办中学高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民办中学高二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症状上均表现出心理问题,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最为严重。女生的抑郁和恐惧的反应程度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的抑郁和敌对的反应程度高于理科生;而在城乡、独生子与非独生子上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2000—2010年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在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和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因此,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家长应合理调节自己的期望,学生应提高自己应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25名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进行S C L-90测试,发现有16.6%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女生的恐怖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与管理。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学院在校的177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整理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留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常模,焦虑因子得分与常模相仿,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留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7个因子上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性别差异和院系差异。结论: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留学生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543名师范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有16.2%的师范专科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偏执、抑郁、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二年级是师范专科生心理问题出现的转折期,并有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但容易表现出强迫、焦虑等负性情绪;女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困扰,男生则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情绪;农村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这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赵学琴 《文教资料》2011,(6):188-189
为了了解和掌握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某高校一千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7.22%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阳性项目、敌对、抑郁、偏执、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调查运用SCL-90对635名高一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上的得分及阳性项目数都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女生的忧郁、焦虑和恐怖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各类心理问题中,尤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突出。这提示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过去20年(1986年至2007年)以SCL-90为工具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测量结果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相比差异显著;症状表现按照效应量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考察了42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SCL-90十个因子中阳性检出率较高的主要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焦虑;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四个雏度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其他雏度上差异不显著;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如自卑、抑郁、人际交往敏感、焦虑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为引领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新方向的一面旗帜,通过营建积极是校园生态、激发自身主动性、建立积极信念和提高心理弹性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不良的心理困扰,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对未来的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稳定的前提是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异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校和谐发展带来诸多难题,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被大学生以及高校辅导员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宿舍人关系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宿舍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占银 《科教导刊》2020,(3):181-18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了宿舍人际关系的外在与内在影响因素,并从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了解师范类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量表施测的方法,对陇南师专754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第一,专科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值普遍高于同年龄组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问卷调查显示,对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这与SCL-90量表施测结果是一致的;第三,量表各症状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师范类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单亲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受社会、家庭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本文采用《不安诊断测验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不同区域5所大学1000名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单亲贫困大学生在缺乏自我控制力、妄想与疑心倾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不良等五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比较显著,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据此,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单亲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现代网络实施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引导单亲贫困大学生踊跃参加社会交往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a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 program with a general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 population, not limited to students diagnosed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review of records of 64 students found that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paranoia, somatization, psychoticism, and phobic anxiety decreased, as did overall distress. All four target areas of DBT, namely confusion about self, impulsivity,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hao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了学生的人际关系,阐述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调适能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