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提起行政公开,作为占有社会整体信息总量90%以上的政府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办事情,主人应当知道,否则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要靠参政议政才能实现,而参政议政权实现前提就是政府行为的公开。因而确立行政公开原则,不仅能使行政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而且能使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大大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法治现代化的目标。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再次探讨行政公开的涵义、行政公开的法律意义以及行政公开在我国发展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党历来重视对行政成本的控管工作,并为控制行政成本过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政府行政成本信息过高的现象似乎越演越烈。行政成本的高低与国家行政成本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国家民主法治社会的逐渐建立,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在公开政府信息方面的措施。但是,我国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开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文章主要从政府官员思想、法律体制、监督体制、以及公开程序和公民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开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途径,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机制,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的产物。研究外国的信息公开立法实践,探讨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问题,对于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是促进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该文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指出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实现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从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及配套法规,修改《保密法》等制度设计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昊 《华章》2012,(34)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法律概念没有得以梳理和界定,缺乏一套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影响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此,本文依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思考,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效、廉洁、透明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必然会促进公民与政府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民族与世界的和谐,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例》是在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阶段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我们国家民主状况、政府执政能力、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参考之一。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保障公民知情权、发展民主政治、防治腐败的要求相比尚有差距。为此,探讨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主权和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发展、强化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维护公众的利益。如果信息公开化的程度不足,势必会引起腐败现象的滋生,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对政府信任的缺失,因此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是构建诚信政府的基本要求和第一要义。近年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还不是很完善,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以便构建优质的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府行政公开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除了技术上的准备之外,更为重要的途径是实现行政信息公开的立法,从制度层面上保障行政公开和人民的有效参与和监督。本文将从我国信息公开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的缺陷,并思考制定行政信息公开法和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政策制定中,微博问政拓展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公共空间,微博议题成为了公共问题,博民平等参与有利于塑造理性决策制定者。然而,微博问政必然带有缺陷,因而需要政府和公众两个层面改进。从政府角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来保障公民参政权利,加大制度建设来构建微博问政平台;从公民角度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共舆论理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已成为世界政治民主发展的热点,公共政策制定则是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环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是大势所趋。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冯静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24-1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行政主体因其违法行政行为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可以通过行政赔偿制度予以救济;而其合法行使权力的行为如果侵犯相对人的权益则可以通过行政补偿予以解决,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于行政赔偿,《国家赔偿法》已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对于补偿制度却缺乏统一的规定,甚至行政补偿还只是法律术语。在理论和实务上,长期以来都未对行政补偿制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研究也极少,本文将通过对域外各国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介绍来反思我国的行政补偿制度,以期推动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民问责是行政问责的一部分,是行政问责的深化,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民问责制的发挥作用必然要求政府消息公开、问责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制度的保证。文章从公民问责的理论渊源、我国公民问责的现状入手,探讨构建我国公民问责制度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我国公民问责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行政问责对于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呈现出缺失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包括信息公开机制缺失、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等,使得公民难以参与到行政问责过程之中。应当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认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主体地位、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等保障公民参与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然而,《条例》在规定政府信息公开I法律救济途径时,由于并未充分考虑其独特性质,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传统的法律救济手段中面临着诸多困惑与尴尬。因此,应在宪法中明确赋予公民知情权以基本权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时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位阶,由条例上升为法律;调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审查方式,增加屏蔽审理程序;提高公民权利观念,加强政府法治理念,畅通救济途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教师课程权的一种具体表现。但在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实践过程中遭遇到来自诸如观念文化障碍、制度文化障碍、行为文化障碍等文化障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决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教师课程决策文化,以立法形式保障教师课程决策权,构建积极主动的教师课程决策行为文化,构建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技术支持文化,加快课程决策的信息化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委托关系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逆向选择争道德风险承担额外的信息风险。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致使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公民治理"的兴起,在传统的与公民隔绝的精英决策中融入了"将公民考虑进去"、"与公民一起工作"的新型决策模式。然而公民过度参与决策会影响到政策效益与效率的达成,在决策实践中,精英决策仍占主导地位。有效决策模型从平衡和随机性角度提出了公民参与决策的可操作性模式,既能平衡政策质量要求和政策可接受性,又能合理分配精英和公民的决策权力,对于我国形成宏观问题的决策坚持以高层精英为主导的自主式管理决策模式、中观问题决策坚持以精英和公民参与的改良式自主管理决策和分散式公民协商决策模式、微观问题决策坚持以公民参与的整体式公民协商决策和公共决策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