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火炬》2005,(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灰色童谣风”在校园间悄悄流传。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轻唱的不是“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却是“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这些‘童谣’是从朋友们那儿听来的。”一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你不会唱,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要是谁有了新的‘童谣’,身后就会跟上一群‘小兵’。”“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这些‘灰色童谣’?”福州仓山实验小学的陈亚君校长思考着这个问题。她发现,老师和家长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他们心灵的成长。“现在的孩子们懂得很多,想得也很多,他们的心里有这样那样的迷惑和苦恼,又没办法和老师家长们交流,于是‘灰色童谣’就乘虚而入了。”  相似文献   

2.
有那么一阵子,宝鸡市宝成小学的许多学生热衷于传唱自编的“灰色童谣”,这些“灰色童谣”的内容包括:讽刺同学、挖苦老师、厌倦学习、不讲文明等,使得师生关系紧张,打架斗殴现象屡屡发生。一些家长经常跑到学校告状,整个校园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3.
星星姐姐,我们班一些同学喜欢编一些“另类童谣”。什么“放学钟声响,学生得解放;上街逛一逛,学习丢一旁;老师气歪嘴,妈妈拿起吓人的小木棒”。“妹妹靓,哥哥帅,如果不傻就去爱”,等等。他们一边唱着这些另类童谣,一边哈哈大笑,还自以为好玩。姐姐,我是一个队干部,面对这些另类童谣,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05,(3):12-12
近年来,一些低俗的童谣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相似文献   

5.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得吃、有得穿,还有美女陪着睡。”你以为这话是出自谁之口?是十来岁的孩子!据新华网报道。类似的这种“痞子童谣”正在哈尔滨市小学生中流传.孩子们“特乐于说这种童谣”。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解析】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构筑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快乐读书吧在二年级下册之前的三次安排,分别是一年级上册“读书真快乐”、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二年级上册“读读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7.
如今许多孩子们的口中,不时蹦出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童谣”。什么“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还有“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  相似文献   

8.
童谣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最直观、最朴素的认知。好的童谣,承载着孩子阳光般的希望,让孩子稚嫩纯真的岁月,变得丰盈而灿烂。但当前在不少地方,确有一些内容低俗甚至充满暴力倾向的“灰色童谣”充斥校园。相信以下这则“灰色童谣”不少孩子都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9.
以“写”促“读”读书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说得真好。它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读得多就会写得好,要想写得好就必须读得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百字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优美词句汇集”、可以是“谜语收藏”、也可以是“名段欣赏”。为了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每星期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挑选学生读书笔记上的“精粹”。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都争着为黑板添“材”加“料”,每期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记得有一次我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校园里“流行”着一些“灰色童谣”,如“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出门遇鬼……“”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当孩子们面不红、心不跳、得意洋洋地唱起来时,你不觉得“事态严重”吗?怎么办呢?对!就来个“以谣治谣”,让健康向上的“绿色童谣“”登陆”孩子的心灵“,消灭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上庄稼”。为了起带头作用,我写了一篇“下水谣”——《公路不是打谷场》:时下正值农村忙,油菜小麦收满仓。放学快把作业做,力所能及把忙帮。乡村公路宽又长,有人却来作谷场。谷物路中全铺好,树阴底下去歇凉。轧好谷物随风扬,车辆行人齐遭殃。压过秸杆直打滑,行人滑倒路中央。司机上路心发慌,打滑难以控方向。稍有不慎出车祸,那个损失难估量。家事国事挂心上,孰轻孰重细细想。我们回家齐宣传,公路不是打谷场。政府修路宽又长,政策暖心人颂扬。我们同学要记牢,保路畅通奔小康。我就拿这首童谣做例子,给同学们讲写童谣的要点,同学们掌握了“诀窍”,优秀作品便层出不穷了。如张晨同学上课小动作不断,一位同学写道“:张晨张晨,上课特神,用心听讲,学习才成。”短小精悍,我给了高分;班上有同学做眼保健操不认真,一位同学写道“:眼保操,要做好,预防近视不可少,做操眼...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1年第一、二期合刊刊发了《新校园童谣31则》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争议。童谣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化现象,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关注。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童谣?譬如,孩子唱一些对大人或学校不满的童谣,是否属于“不健康”?爱唱一些语言不美的童谣的孩子,是否容易变坏?孩子为何那么热心于童谣?父母与教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童谣?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新童谣现象”,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新专栏“童谣大家谈”,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或谈谈您对童谣的看法,或推荐优秀的童谣。 主持人/孙宏艳  相似文献   

12.
沈惠玲 《福建教育》2005,(5A):20-20
健康童谣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开设了“校园童谣课”,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四部曲”,让孩子们唱响“校园新童谣”。  相似文献   

13.
朗朗上口的童谣,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不仅从中得到了诸多欢乐,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和道理。而如今的校园里,却出现了“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等“灰色童谣”。长期吟诵这些“灰色童谣”必定会直接影响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这首活泼明快的童谣,是北京市向社会征集的近2万首童谣中的一首。借鉴北京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经验,2004年6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征集新童谣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1600所小学及1430所幼儿园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项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新童谣19436首。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加工、润色,有400多首优秀作品被选进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一书,这些健康向上、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已经响亮地传遍了北京市的校园。为此,中央领导对北京市采用新童谣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灰色童谣”一度在中小学流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颇为忧虑。北京市宣师一附小从2003年夏天开始,就发起了用健康童谣代替“灰色童谣”活动,率先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并指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我与童谣”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充分挖掘童谣诵、唱、写、画、演、编、用等特点,使这门课程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结合,让童谣丰富的内容、简短的文字、精练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成为大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本期刊中刊我们推出《新童谣在这里唱响》,旨在通过介绍北京市宣师一附小“健康童谣进校园,唱响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旋律”的经验,使“童谣”这一德育新途径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并期待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永济市银杏小学坚持开展“童谣声声润心田”活动,用健康新童谣取代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如今,健康的童谣正伴随着小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使他们在传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春天不是读书天,春雨绵绵正好眠。”这首童谣反映了人们在春季出现的困倦疲乏状态,俗称春困。镜头一:一看书本、一听老师讲解,就觉得眼皮越来越重……最近,女生小敏在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洪成 《考试周刊》2013,(5):182-183
针对小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我校开展了童谣专题创作活动,童谣内容简明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点点多想想"、"小组活动勤参与,乐于探究要表扬"、"认真作业勤思考,按时完成不拖堂"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渗透教育,不仅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童谣的吟诵中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走进东苑的校园就能听到孩子们别开生面的童谣声,孩子们在这一文化建设的促进下,逐步端正坐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漂泊在城市     
古人有云:“开卷有益”。不错,读书既是一件趣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前不久,我们“萤火虫文学社”就搞了一个班上同学读书情况的调查活动。一提到书,大家都来了劲儿。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习海娴 《家长》2023,(12):137-139
<正>通过在中国知网平台输入“幼儿教育”“民间童谣”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我们能够查阅到近十年来相关学者发表的论文论著,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后能够发现:民间童谣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民间童谣的雏形,其不仅具备简洁有趣的内容,更是拥有朗朗上口的声调语法。通过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教育中,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生活习俗,更是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相比于其他歌曲,民间童谣的歌词内容更有利于幼儿记忆,且歌曲的声调更加活泼、欢快,因此得到幼儿的一致喜爱。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4,(1):6-7
春节期间,带孩子回到自己童年时期读书的那个城市。参加小学同学的聚会。孩子们在我们中间嬉戏穿梭、背古诗词。背着背着。一个孩子背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说是“唐诗新编”,引得家长哄笑。这个头一开,别的孩子也跟着迎合,一首首新编的童谣脱口而出。这些童谣中,有些是戏谑调侃的,有些是抱怨家长和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