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同,那么学习方式也应该不同。基于地理学科的特性,笔者通过创设多种条件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开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期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霆 《学周刊C版》2014,(10):33-33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和不同的特长,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特点后,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发挥我院学生的音乐智能和人际智能较高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和不同的特长,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特点后,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发挥我院学生的音乐智能和人际智能较高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1983年,霍华德.力口德纳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这多种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不同的组合且以独特的方式共同地发挥作用,没有哪一种智能可以独立地存在,智能往往都是交互作用的结果。有些人的每种智能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些人只有几种或一种智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即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多种优势智能。个人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启示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同时考虑自己的智能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学生的复习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教育方式、水平和创造成果,将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和补充.通过智能系统对智能教学模式、智能备课、智能教学、智能定制化进行研究,并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定制化学习等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探...  相似文献   

6.
魏雷 《考试周刊》2013,(53):98-99
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发现很难用英语自由地表达。让学生轻松地说英语是每个英语口语教师的最终目标。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文理科生智能的不同特点,帮助口语教师利用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的春风沐浴了课堂教学,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堂代替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发展.高中物理的课堂中尊重学生的智能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激活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同时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问题情境中指导准确的物理表述;在习题训练中强化数学逻辑思维;在操作实验中锻炼动手智能;在合作探究中融洽人际关系;在整合成果中提高自我认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一、创设问题情景,学会物理表述语言智能指学习中能够使用规范、准确、流畅的学科术语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且不同的学生其智能优势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肯定学生间智能的个体差异。理论研究指出,造成学生之间政治成绩差异的并非仅是他们的智力,还包括他们的智能结构和政治学习情感水平,因此我们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本文就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谈几点建议,望能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一、乐观地面对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多元化的智能,每  相似文献   

9.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有8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与数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各个学生的智能组合存在着差异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8种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8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学生在8种智能方面是有差异的,因此,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必然也存在各种智能差异,教师要针对各种差异实施有效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