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立法的角度看,刑事诉讼法属于基本法,只能以法律为渊源。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也要求刑事诉讼法仅以法律为其渊源。法律实务情况表明: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单一性可以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弊端。因而,弄事诉讼法的渊源应该具有单一性。  相似文献   

2.
从国外的立法经验来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渊源包括内国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其内国法渊源首先是宪法性渊源,其次才是刑事诉讼法渊源;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可以看出.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与派生制度两大部分。只有当我国在宪法中增加了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规定.在刑诉法中构建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律制度与派生制度两大体系之后,我国才真正建立了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大学章程法律效力的论证不能仅停留在应然理想层面,而需要从法律渊源角度考察。从历史文化渊源、学理渊源、形式渊源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并不足以支撑大学章程拥有法律效力这一结论。要解决大学章程法律效力危机,弥补大学章程法律效力缺陷,必须以正视历史文化渊源为开端,以理论修正为基础,对大学章程制定程序进行符合《立法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教育法治建设,在法律体系上,应当以《职业教育法》为基本法,与涵盖职业教育发展各个环节和各类主体的相关法律制度相配套,建立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在法律渊源上,应当以《立法法》为指导,合理确定各项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法律渊源的表现形式,形成包含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法的位阶之间和谐统一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法律渊源新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法理学界对法律渊源这一基本概念认识上的混乱,及由此造成的理论难点,本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法律渊源这一概念进行重新分解,分别阐述为法律起源、法律效力来源和法律规则与原则渊源三个概念。并对这一法理学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梳理和阐述,进而对目前关于这一范畴的几个理论难题予以简明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立法的角度看 ,刑事诉讼法属于基本法 ,只能以法律为渊源。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也要求刑事诉讼法仅以法律为其渊源。法律实务情况表明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单一性可以克服多元化带来的弊端。因而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应该具有单一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释义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统法律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传统法律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在司法上,重刑轻民,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化与西方传统法律化的比较,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1、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2、中国传统法律化伦理色彩浓郁,而西方法律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3、中国传统法律化以集体为本位,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4、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5、中国法律化是混合法,并代表了现今法律化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司法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自然也就不是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但由于国际私法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法律部门,无论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基本任务和本质特征来看,还是从国际社会国际私法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趋势来看,或者从我国国际私法的现行规定和“一国两制”的需要来看,以及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或者地区友好的民事往来,充分发挥我国在涉外民商事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等诸方面来看,将司法判例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示范法名为法实非"法",它是由学者、专家或由他们组成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或其它专门机构草拟的规范蓝本,仅具有参考、指引性质.确立示范法在我国法律渊源非正式地位,有利于弥补法律漏洞,导引国家立法;有利于提高我国立法质量,避免立法和社会实践脱钩;又有利于节约立法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WTO框架协议为主体的争端解决法律渊源是自古以来多边贸易协定上规模最庞大的法律体系。这些被誉为"一揽子协议"的法律文件并非WTO纠纷解决唯一法律渊源。其实,在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实践中,还存在众多潜在法律渊源:GATT的先前实践,包括GATT争端解决专家组报告;WTO的实践,包括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国际法上认可的国际惯例;国际权威学者的理论观点;一般法律原则以及其他国际法律文件。它们在一定意义上亦可构成WTO争端解决法律渊源,而且WTO争端法源还会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开始“新政”,法制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刑法首先修订,在经过近十年的前期准备和制定工作后,公布了《大清新刑律》;该法在法律体例形式、刑法罪名、刑罚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并在法律中确立了刑法礼法分立、罪行法定、法律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等现代刑法原则;刑法的变革使原有中华法系走向解体,是中国刑法发展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但在当时中国社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启示现代人要更新传统的刑法观念,树立现代刑法意识。  相似文献   

12.
晚清修律是通过参照域外先进法律文化来完成的.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清政府优先输入公法文化,再逐步引入私法文化.晚清政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既是为了尽快收回领事裁判权,也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公法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是法律发展后进国家实现由传统法治向近代法治转型过程中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末刑法改制是中国刑法现代化的进程的开端,其一方面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对西方近代刑法制度的引入,构建了近代刑法体系,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建立了近代的刑罚制度.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清末刑法改制也有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翻译西方法学书籍,引入西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法学的传入,在近代中国和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动摇晚清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以及对清末中国法制改革和法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西方法学的传入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规律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最杰出的法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以清末修律为契机,对中国法律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他潜心研究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舍弃当时在各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法,以日本为跳板,采择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使中国法制迈向了近代化的轨道。这一改革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其大方向是正确的。清末的法律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法律落后的现状,而且决定了中国此后法律发展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清末"礼法之争"在实质上导致了中国法律的转型,开启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所倡导的"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变化思想,得到有力的实现。通过对"礼法之争"前后两则判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清末司法官员在实践层面扬弃法律传统、促进法制现代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清末法制改革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清政府不得不将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律变革紧密结合起来。总体来看,清末法制改革开启了新式法律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法律人才的选拔任用制度,但是因为缺乏实施的诸种必要条件,法律人才的准备不足依然成为困扰清末乃至民初司法制度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政是清末统治者为挽救苟延残喘的政权而采取的应时之策,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但同时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修律也是如此,它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具有它的反动性;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变革,引进了一些近代法律思想和原则,推动了中国法制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形成完整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盛世危言》是他维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丰富的宪法思想、国际法思想和刑事法思想,这些对清末法律改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