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探月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其中提出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月球探测;2020年前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各国的评论一致认为,美国新太空计划的目标是控制能源、军事优先。欧空局根据美国新的重返月球计划,迅速调整月球探测计划,2020~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2035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2.
林泉 《百科知识》2007,(2S):19-19
凭着现在的科技水平,人们登上月球并非难事,然而要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就很难了,其中难点之一是月球上没有氧气,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在月球上制造氧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年”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水漫太阳系     
地球是存在水的唯一太阳系天体吗?现在更多的迹象表明,在月球上,在火星上,在木卫二、三、四上,在土卫六上,太阳系“到处”都可能有水,这些水存在于我们感到难以理解的环境中。 月球并不一定是荒漠 如果几年前有人打算到月球去找水,大家可能会嘲笑他的无知。因为人类早在1969年登上月球的时候就已经证实了月球上既没有大气也没有海洋,有的只是荒漠。除此,宇航员还带回了大量月球上的岩石标本,研究人员对这些岩石标本研究后发现,月球岩石内根本不含有水分。月球上怎么会有水呢?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许多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车”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的月球探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月球探测是我国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 三个里程碑,自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后,迎来了“重返月球”的又一次 月球探 测热潮,以开发利用月球上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矿产和空间环境资源等为最终目标。 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月球探测的技术能力,首期工程的科学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r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听说了一件稀罕事——北京有一家名叫“月球大使馆”的公司,专门卖月球等星球的土地。而据报道,贩卖月球土地这件事源自美国,北京的这家公司声称是从美国总公司得到的代理销售权。这件事情台不合法暂且不论,但是有人敢于把月球土地卖了,让我感到很吃惊——月球是属于美国人的?地球人的?  相似文献   

8.
月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难以达到的苛刻…  相似文献   

9.
袁海 《知识窗》2007,(3):50-5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于近日首次透露,美国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立月球基地,进行地球人小规模短期移民,并在4年内完成永久性定居。按照该计划,未来月球基地将可能落户月球南极地区,因为那里可以获取更多太阳能和氢气等资源。这将是人类开始恢复在太阳系进行载人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为未旗插上月球然后留个脚印那么简单。”按照该计划,NASA将于2020年前后开始向月球小规模移民。在头4年内,月球基地由于受能源和其他供给的限制,只能接待宇航员为期一周的短期访问。随着条件成熟,接待时间将延长至6个月,直至接受永久居民。  相似文献   

10.
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地球时,带回一块奇特的带有微磁性的月岩标本。月核的体积很小,根本不能产生磁场,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或许是小行星曾撞击月球,使月球上的岩石带有了磁性,或许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45亿年的历史中,月球经历了小行星和彗星的无数次撞击。每次撞击对于月球来说,都是一件蔚为壮观的大事,而在大约39亿年前的那段时期,月球所经历的一场深重的灾难则彻底改变了月球的地貌,其80%的表面,由于不断的大撞击形成了1700个直径达100公里的大陨石坑。  相似文献   

12.
撞击月球     
腾月 《知识窗》2007,(1):50-51
还记得美国宇航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的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美国人好像是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与撞击慧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做准备。  相似文献   

13.
谁要“摧毁月球”2002年5月初,俄罗斯五位科学家向俄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摧毁月球!这几位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拙的倾斜姿势围绕太阳运转,因此造成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灾害不断。如果把月球摧毁,地球就不再倾斜,也不再有四季的轮回。整个地球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天堂,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也会一去不复返。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科学家名叫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他在俄罗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天体物理学家,他也是“摧毁月球”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指出,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5.
本刊2000年11期刊登了美国科学家阿列克桑德·亚伯提出的设想,认为炸毁月球可以消除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灾害,人类可进入一个风调雨顺的理想境界。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地球的自转赤道面与公转黄道面间的23度26分倾角,亚伯认为是由于同球的存在才有的,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如果月球的引力能把地球拉歪了,那么比月球质量大81倍的地球为什么反而不能把小小的月球拉歪呢?事实上月球的倾角是很小的,对这一点亚伯该作何解释?  再看火星,它的2颗小卫星与月球比起来小极了,按亚伯的说法火星的倾角就应该是零…  相似文献   

16.
漫话月球车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7,(11X):20-20
在渺无人烟、荒凉无比的月球上,曾经有些“怪物”造访。它们像爬行动物一样在月球松软的月壤上缓慢行进着,时而前进,时而用它们像触角一样的照相机拍摄着月球的地貌。在一些“怪物”的背上还驮着满身武装的“外星人”。他们驾驶着“怪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前进,有时从“怪物”的背上下来,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他们认为有用的月球照片,  相似文献   

17.
月球10大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它们是“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缺陷,其中第三种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2007,(8):8-8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于8月16日发射月球轨道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探测。发射将在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完成,使用H2A火箭执行发射任务。按计划,这个名为“塞勒涅”号的探测器将在距月球表面100公里的轨道环绕飞行。  相似文献   

19.
对于那些幻想着在月球上建设欣欣向荣的人类村落的人们而言,在月球两极发现大片的冰块无疑将是绝好消息。将大冰块从月球表面切割下来融化成水,然后就可以饮用或者用于灌溉植物和制作火箭燃料。唉,可惜这一美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2007,(5):10-10
美国宇航局已经决定在月球修建一座基地。该局公布了关于机器人和人类探月的战略和基本原则,并认为在月球修建基地是让人类在月球上永久性存在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