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选择题1.很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溶液;③表示物质处于液态.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是以上三种含义的是().A.氯水B.重水C.水银D.水晶2.向一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正地确的加是入(绿豆大)小.的选项中固体,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则下列说法A.固体可能为金属锂B.固体可能为金属钾C.固体可能为单质硫D.固体可能为金属锗3.著名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将获得的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成“金溶液”,发生反应:Au+HNO3+3HCl AuCl3+2H2O+NO↑,AuCl3+…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自然》第四册出现了“固体”“液体”“气体”三个名词,教材中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初步概念,即知道三类物体的属性,如固体是以“不会流动”作为特征;液体的显著特征是“像水这样会流  相似文献   

3.
植物导管输送水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导管输送水及其运行速度是可以用一定的方法来测试的。介绍了将植物枝条“竖割”后,分别用“基础检测”和“综合检测”来检测导管输送水(侧重检测导水速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论述了相关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1989年7—8合刊上有一篇杨晓峰同志“碘遇淀粉变蓝提法不妥”的文章。我认为杨晓峰同志文中所得的结论:“淀粉遇碘变蓝的提法仍欠妥。其一,固体淀粉遇固体碘时,淀粉变淡黄色或灰黑色。其二,淀粉浊液遇稀碘水显紫蓝色或淀粉溶液遇稀碘水显蓝色。因此,“淀粉遇碘变蓝色”应改为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为什么在看到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而不把水全部蒸干?为什么还要将固体移入新做的过滤器里,并用少量蒸馏水均匀冲洗,洗掉固体表面残留的液体?  相似文献   

6.
师:我带了点东西(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大家认识吗?生:玻璃,跳跳球,石子,泡沫,乒乓球。生:还有木块和食盐。师:这不是食盐,是白糖。生:还有玻璃缸,缸里有水。师:太棒了,哪些属于固体?生:有玻璃,有石头,好像只有水不是固体。师:那水属于——?生:液体。师: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生: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生:白糖会“融化”。师:“融化”?有个同学有意见,请你说说。生:是溶解。师:为什么不可以说“融化”?生:融化后还可以看见,冰融化了变成水,水还可以看见。生:还有巧克力也可以融化。师:太棒了,白糖放入水里,会怎样…  相似文献   

7.
不少同学感到求解化学推断题较难,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求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如将“题眼”作为解题突破口,就能很快根据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顺推或逆推出各种物质.常见的推断题有哪些“题眼”呢?下面作简单归纳:一、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推断1.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等.2.蓝色不溶于水的沉淀为Cu(OH)2,蓝色溶于水的固体为CuSO4·5H2O.3.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4.不溶于水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5.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为BaCO3、CaCO3、Zn(OH)2等.6.遇水变蓝的…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在我国有的地方称之为“山洪”、“龙扒”等,它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一种历时短暂、破坏力强大的特殊洪流。其中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大多超过15%,最高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学生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步骤(一)中的第(5)步“把滤纸上的固体晾干后转移到研钵中”,其中的“晾干”一词,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因为过滤后从滤纸上得到的氧化铜固体与水混杂在一起类似于“烂泥形状”,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质。在世界上,水无处不在:大海里,河里、湖里、云朵里、生物体内,就连人体中也含有约占体重70%的水。那么,水真的很普通吗?如果将普通的水经过特殊处理,那么它就不“普通”了。经过磁场处理过的“磁化水”可以促进种子发芽、植物生长,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高压电场处理过的“电场水”,它的自然蒸发速度降低,水中溶氧量减少,从而抑制水中霉菌生长。因此,“电场水”可以保鲜、防腐,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有用电化学法制成的“碱性水”,犹如矿泉水一般,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普普通通的水怎么会变得这么神奇呢?原…  相似文献   

11.
植物怎样“喝水”是—个能够激起研讨兴趣的问题,遵循“问题——设想——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植物体内水的运动,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植物怎样“喝水”》(第四册十一课)之前,学生在上学期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科学发现于问题 ,具有科学创造力的人是敢于怀疑一切的。自然教学应培养学生“有问题的头脑” ,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而达到启发思维 ,指导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可抓住新旧知识的关联点或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去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如教学《植物怎样喝水》一课 ,可联系“人的消化吸收”等旧知识 ,引导学生产生“人要吃食物 ,植物吃食物吗?”“人通过内部器官消化吸收食物 ,植物怎样吸收?”“组成生物体的很大部分是水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等问题 ,从而揭示研究课题 ;而后 ,教师继续联系人体循环知识 ,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考化学压轴题貌似“风平浪静”,实则“暗礁”四伏,稍不注意就有“触礁”的危险。例1.(1993年全国高考题)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克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毫升,  相似文献   

14.
一踏进中学大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尽管语文、数学、英语课使我爱不释手,但生物这门自然基础课,把我带到了大自然中,吸引我去探索生物的秘密。 前不久的生物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植物对水份的吸收”一课。原理很简单,植物离开水,就要“渴”死。可是事情很奇妙,植物没长“嘴”,从哪儿“喝”水呢?老师说:“植物主要通过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份”。那么,根毛怎样吸收水份呢?教室安静极了!只听见老师的话语在上空回荡: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失水。当周围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相似文献   

15.
难熬的冬天终于过去啦!我要发芽, 我要发芽!可我该怎么做,才能顶破厚厚的土壤,长成一株健康、漂亮的植物昵? 4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里的植物第一次“走”上陆地。从那以后, “如何喝到足够的水”就成为植物一生最最重要的“功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中,“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清楚“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之后进行的。这样安排满足了学生“追根”的愿望,符合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对“水分如何从外界进入植物体各部”的学习。教材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及“水  相似文献   

17.
《生物》第七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水循环;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练习解读实验数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为什么需要水、练习画直方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植物怎样“喝水”》(四册第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这课,专门研究植物的水分代谢,它分三个过程:根系吸收水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水分的排出。本课正是按照这三个过程来研究植物和水分的关系的。教材的第一部分讲述小林发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科学方法。先是根据植物需要水却没有口的现象提出问题: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再根据水浇在土壤里的现象提出假  相似文献   

19.
水库生态系统中温暖的阳光,碧波涟漪的库水及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养料,……是一切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非生物环境,它却是哺育着水库中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摇篮”。水中的光合细菌,浮游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库岸陆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等是水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初级生产者),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20.
崔华 《化学教学》2006,(7):12-12,11
实验一:粗盐的提纯,现行的旧版初中化学教材P205页(人教版):“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粗盐的产率”。而同样这个实验,人教版87年3月第2版初中化学教材P245页:“等到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用玻璃棒把固体移入一个新做的过滤器里,用少量水均匀冲洗,洗掉固体表面残留的液体。把制得的食盐跟原来的粗盐进行比较,然后把食盐倒入教师指定的容器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