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凝结现象在地面和大气中均能产生,不同的大气形势下形成的凝结物,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雾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的形成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风力微弱、大气层稳定,并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充足的凝结核,其下层与地面相连接。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雾就由过冷水滴和冰晶组成,温度愈低,冰晶所占的比例就愈大。雾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妨碍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影响显而易见。如机场有雾,飞机在起落时均会受到影响;随着汽车业  相似文献   

2.
    
我的名字叫“雪”,也许我长得像花吧,我们降水家族的成员都叫我“雪花妹妹”!其实我们并不是春姑娘撒下的花,而是由于气温较低,水气在空中直接凝结所致的。当云层中同时存在着冰晶和过冷的水滴时,我们就更容易产生。不过,叫我们雪花也是很切实际的。由于过冷的水滴比冰晶蒸发得快,当冰晶上的水汽达到饱和时,过冷的水滴仍在蒸发,蒸发的水汽在冰晶的表面上凝结,我们的体积也逐渐增大,成为六角形的小冰花。由于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及温度高低不同,因此,我们形状多样,结构复杂,已经发  相似文献   

3.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4.
云、雾、霜和露等都是水汽凝结的产物。如果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发生在空中 ,就形成云、雾 ;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 ,就形成露、霜、雾凇和雨凇等。前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空中凝结物 ,后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地表面凝结物。所谓水汽凝结是指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则称为凝华。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二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大气中饱和水汽与气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参见教材“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所以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有两条途径 :(1)在一定…  相似文献   

5.
司机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吧!告诉你们,我呀,就是你们"谈雾色变"的雾呀!知道我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会儿,有些司机朋友又皱眉头了吧!其实呀,我和云都是浮游在空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我生活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活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当空气中的水汽凝成水滴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一千米以内时,我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霜=霜冻吗?     
统编中师《物理学》第二册第100页说,“知道了露点可以预报夜间有无霜冻。如果露点在0℃以上,那么结霜的可能性就小。因为存这样情况下,气温还不到0℃时水汽就开始凝结,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将会阻止气温继续下降,从而气温可以保持在0℃以上,不会有霜冻。”(重点行号是笔者所加,下同)这段话不仅不严密,还认为霜就是霜冻。在另一本《物理》中又这样写道:“出现霜冻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因为只有水汽达到饱和以后,才有水滴出现。第二是要气温低于0℃,因为在0℃以下才能凝固成霜。”这段话在  相似文献   

7.
鲍辉 《地理教育》2014,(1):121-121
一、从雾到雾霾再到霾 雾是悬浮于近地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相对湿度一般大于90%,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按成因一般有两种:辐射雾与平流雾。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形成条件:①近地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  相似文献   

8.
① 小时候,我躺在草坪上凝视天空,看着云卷云舒、变幻莫测.先是形状改变,然后会移动,最后甚至会消失.这些云好像是在通过这些变化同我们对话,讲述着世间万物的转瞬即逝. ②云到底是什么呢?实质上,云是地表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这取决于具体的温度)所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它形成于大气气压较低的区域中.热空气不断升高,并且随着抬升的过程降温,直到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为止.不同的高度、气温及气压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云.  相似文献   

9.
演示露和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如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能形成露和霜.当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水蒸气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会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就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相似文献   

10.
熏烟防冻     
在深秋到次年早春晴朗的夜晚,我们常常看到农民在田边用柴草熏起股股浓烟来防止霜冻。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我们可以用地理学中有关知识来进行解释。 我们知道,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所含水汽在地面物体(包括农作物)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霜冻就是  相似文献   

11.
雾与天气     
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积累,总结出了许多有关雾的谚语,如“十雾九晴”;“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三日雾浓,必起狂风”;我“凡们重要雾想三弄日懂,这必些大谚雨语”;的“春含雾义,日搞头清,雾夏与雾天雨气,秋的雾关凉系风,就,冬必雾须雪了”解等有。关雾的基本知识。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过剩的水汽便会凝结成小冰晶,而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气中影响水平能见程度的天气现象就称为雾。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般雾的能见度小于1000米。大雾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在大雾天,飞机不能会起因飞和能见着度落;低…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     
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霜究竟是怎么“降”的? 地球上白天因为受着太阳的照晒,气温总是比较高些,大地里的水分在不断蒸发,这样使得接近地面的空中,老是有着一定的水蒸汽。深秋,冬季和初春的夜里,气候非常寒冷,特别是没有云,没有风的夜晚,寒冷的空气积貯在地面附近,当地面上的物体冷到0℃以下时,它周围的水蒸汽就凝结成了冰晶,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由于霜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汽凝结而成的,所以它就不管上面下面,里面外面,只要有凝结的条件,它就凝结起来。这样,我们居然也能从瓦片底下找到它的踪迹。霜的凝结,也看所附物体散热的快慢和面积的大  相似文献   

13.
雪花的世界     
郜键 《新高考》2008,(4):F0003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空气中的水汽要形成降雪,不是温度低于0℃就可以了,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教材中关于雾的形成和云的形成是这样讲的:“从地面到高空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的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从字面上去理解好像是说雾可能是小水点也可能是小冰晶,也就是说它形成的温度可能在0℃以上也可能在0℃以下。但是我在另一资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冬天的早晨,当你走出家门时,有时会看到大街上被“白气”笼罩着,使你看不清房屋和东西,有时连离你很近的物体也看不清了,这些  相似文献   

15.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冷,将会凝结成水滴,进而积聚成云,每片云会有数十亿计的水滴。当云变得越来越重时,就会形成降水落到地面。空中的降水一般分为3种,即雪、冰雹、雨。天气预报降水量的多少用毫米表示,如100毫米的降水量等于1平方米的范围内平均有0.1米深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1,(12):50-51
雪花形成于气温在O℃以下的高空中。光有气温条件和水滴是不行的,要变出美丽洁白的雪花.我们必须得感谢一位不太受欢迎的朋友——灰尘颗粒.有了它们充当凝结核.云层中的水汽才能不断凝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露”、“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物相变化中都属凝结(液化)现象.在气象学中,“露”、“雾”都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它们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要达到这个条件,必须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水汽压增大,或者降低气温,使饱和水气压减小.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凝结现象都是因为气温降低,饱和水气压减小而产生的.常见的使大气中水汽冷却降温的过程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等几种形式.其中又以绝热冷却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雪花的自述     
“生在天宫不是仙,名字带花不是花.春夏秋季不露面,寒风伴我走天涯.”聪明的你,猜着我是谁了吗? 我呀,是由母亲“冰”和父亲“水”共同打造的美丽使者——雪花. 我是水族中的一员,因为受到太阳公公的“提拔”,被送入到高空中.当高空的气温在0℃以下时,我们便成为一个个小水滴,然后再结成小冰晶.我们的身躯很小,直径才几微米.在寒冷的冬季,云妈妈将一颗颗小冰晶凝结增大,慢慢地我们便会生出六个美丽的花瓣.你知道我们呈六角形的奥妙吗?让我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19.
在气象学中,霜和霜冻的概念是不同的。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屯左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至0℃以下时,就会形成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它是一种天气现象。霜的出现既与温度有关又与空气湿度有关。应该指出的是霜本身对作物并没什么危害,而生成霜时的低温冻害才是危害作物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0.
1.冷空气和热空气在天上相遇后,水汽凝结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云。云有厚有薄,有高有低,被风一吹,千变万化,有的像游鱼,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绵羊……天上的云聚集起来,就会下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