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电台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至今已经持续开展六年时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六年累计有66个批次、674人次参加过活动.2006年春节刚过,天津电台8名女记者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涉县天铁公司采访调研,采写了《天铁的春天》等一组生动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于是,这次被戏称为"八女进山"的活动开启了天津电台一项集采访、调研、培训为一体的系列活动——"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蹲点手记     
秋收时节,我们来到革命老区邯郸涉县。三十名年轻记者,分住在邯郸豆庄、水溢河、北寨、南寨和东戌五个村。笔者住在东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拟定一个星期时间的基层蹲点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收获成长     
本书讲的是家庭教育,讲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对家教我没有研究,说不出所以然。但本书作者樊华是一名记者、沈阳晚报的一名年轻记者。记者是我熟悉的行当,我就从记者、从年轻记者成长角度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4.
笔者是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电视新闻采访、摄像、写作、编辑、播音的年轻记者,播音员和编辑,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年轻记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5.
武陵 《新闻导刊》2008,(3):39-40
"一辆摩托转农村,3年行程4万里。追寻新闻三贴近,经常奔波在一线。"这是《武陵都市报》记者龚杰品做记者以来的真实写照。龚杰品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位对新闻充满激情,并取得不错业绩的年轻记者。他是一名自己买摩托,自己加油,自己买相机,文字和摄影一人做的全能记者。他的典  相似文献   

6.
张建星:1958年3月出生,1983年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原本想当作家,一不小心却当了记者,且18个月后当上了记者部主任,1988年成为天津日报社最年轻的编委。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有数部文集问世。1995年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2000年起任天津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1,(16):27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5月28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空中的梦想家》新书发布会在书博会举行。与众多名家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主角是一名90后年轻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网络、QQ、微信等诸多通讯手段层层不穷,这对新闻记者而言是巨大的便利和帮助,而便利的通讯手段也催生了一些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不务实的采写作风,结合当前各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县级基层媒体的年轻记者,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脚底板下出新闻的重要性,这是做一名合格记者的出路和秘诀。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界的实践准则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界的一句老话,它道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9.
余加亮 《新闻世界》2014,(5):98-100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要有崇高的追求、坚忍不拔的耐力,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等优良作风,本文笔者以自身的工作体会诠释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一名有影响力的记者,希望能对年轻的从业者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自觉追求,笔者作为《嘉兴日报》最年轻的机动采访部实践,谈谈作为一名机动记者如何在采访中体出一种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南振中同志的《与年轻记者谈成才》,又一次引起我对“成才”问题的思考。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年轻记者早日成才。成才的人愈多,党的新闻事业就愈有希望。“成才”是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话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年轻记者成才的先决条件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即使成了“才”,也是“歪才”。我这一生中碰到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有些人的确是“才华横溢”,可惜最终未能成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做人的问题上没有过关。年轻记者在做人的问题上,必须…  相似文献   

12.
13年前,我从一个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一名电视人,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走上的是一条永远处于冲锋状态的路。初到电视台,我被分配在新闻中心报道部,成为一名《辽宁新闻》的记者。我从心底里感谢那两年的工作经历,它为一个年轻记者的成长打下了坚实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4.
由中宣部等五部门组织的中央17家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年轻编辑记者通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听革命传统教育课、与当地媒体采编人员座谈交流、走进窑洞炕头和乡亲们朝夕相处,使思想感情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从中感受到延安精神不再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农民”的字眼也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本期“记者亲历”栏目编发的《解放军报》两名年轻编辑的亲历和感悟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鲁艳敏  杭丽坤 《传媒》2019,(17):26-28
2019年7月19日,平阴县孔村镇西部山区的绿泽画院,三三两两的残疾人放下手中的画笔、刻刀,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拿起拐杖或是开上电动轮椅,向新建成不久的绿泽残疾人美术馆三楼“走去”。这一天,他们要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到平阴实践锻炼的年轻记者结成帮扶对子。去年以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济南报业)开启了一场以“承诺在基层亮剑在一线”为主题的百名年轻记者实践锻炼活动,以上是活动中的一个场景。济南报业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活动给报业集团带来了什么?年轻记者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锻炼?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来,随着记者队伍的迅速壮大,记者的从业年龄也愈发年轻,我做了八年的记者,仍不到三十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是一名年轻的老记者,这些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新闻采访一线,从事人物专题的采访报道,对我来说,工作中最难的部分不是如何把人物的事迹讲述精彩,而是如何让我的讲述做到真正的"真实",也就是我们媒体人几乎天天都在思考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刚调入人民日报几个月,就到甘肃驻站;驻站一年发稿600多篇,相当于8年的额定任务,列人民日报记者部驻站记者发稿量排位第一名。下面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甘肃驻站一年的实践体会。细阅此文,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人民日报一名驻站年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听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闻记者如何去发现和挖掘新闻资源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8.
去年暑假,我在南方某报实习,跟一名年轻记者跑社会新闻,这位记者勤劳肯干,每月发稿量都名列报社前茅,对实习生也尽心指导。但我发现,在多次采访火灾新闻时,记者只是简单地向目击者了解火灾发生时间及现场状况后,便草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一位老记者:“我们能用电话采访吗?为什么领导上总强调不要用电话采访呢?”这位年轻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觉得用电话采访效率高。新闻不是要讲时效吗?为什么有现代化的工具不用呢? 应该承认,电话采访我们有时也是要用的。1986年夏天,一辆载着60名北京游客的大旅游车在去五台山的路上翻入深沟。新华社山西分社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这件恶性事故应马  相似文献   

20.
刘畅是湖南电台交通频道的一名年轻记者。在这次抗冰救灾的报道当中,她克服重重困难,二十多天一直奔跑在最前线,采写了大量重大而鲜活的新闻报道,而一只小小的手机也将她和国家总理温家宝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