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然界中,某种植物当它单独生长时很正常,而一旦在它周围另栽种某一种植物,生长便会出现异常情况,甚至会引起一方或双方的死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某些植物之间存在着相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要植物生长茁壮,需要施肥.但是施肥过多时,会使植物发生什么现象呢?试做下面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民 《中国教师》2009,(19):53-54
<正>"共生效应"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系指生物群体生长生活在一起、相依共生的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把"共生效应"概念引入到教师专业发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回顾20多年的工作历程,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成长也主要得益于这种"共生效应",得益于三个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吴珩阳 《语文天地》2010,(12):142-142
一、关心尖子生之间的互相促进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茧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就是“共生效应”。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凋。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回顾20多年的工作历程,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成长也主要得益于这种“共生效应”,得益于三个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浅析植物生长螺旋现象的动力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界生物生长现象为背景,应用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地球自转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时表现出来的螺旋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在学生学习完植物的向性运动后,安排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我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回顾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玉米苗倒伏后,过几天发现又“抬起了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的同学认为是“光照引起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这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科学课,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理,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特别感兴趣。上册我曾经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生长变化现象,如叶的生长变化,树的落叶现象等,学生对植物的构造基本了解,这学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我在教学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因为这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的。《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我先从介绍凤仙花开始。  相似文献   

10.
不仅宠物会给主人捣乱,连家里养的植物也会使坏.植物"报复"并非罕见现象.同我们人类一样,植物也是生物,也会喜悦、惊恐、同情、反感.土豆被削皮时,会发出叫喊声,只不过其音频入耳无法接收.……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依据和构想 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前面讲过的向光性内容,分析了植物显示出向光性的原因,并由此得出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结论.然后,结合一些例子,讲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2.
“共生效应”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系指生物群体生长生活在一起、相依共生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事实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存在着“共生效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几乎所有教师都在实践中提倡学生要互利共生,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却提及很少。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间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  相似文献   

13.
如何激发、培养、巩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进行了如下探讨。1解释生物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植物的茎则是背地生长,同样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为何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生长呢?教师首先提了该现象是植物对重力所产生的一种应激性,然后,运用报、茎等  相似文献   

14.
正合作才能共赢我非常欣赏《周易》上的一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句话正是这一论点的精辟表达。合作意识太重要了,没有合作精神,谁也很难干出大的事业,老师不能成为优秀教师,学生也无法实现高效。大自然中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成长时,则会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间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生长需要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样阐述的: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有的学生甚至像背绕口令一样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掌握其中奥妙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一、集思广益,发挥“共生效应”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独立识记生字时,对于一些笔画较多或是结构复杂的字往往束手无策,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对话场,形成“思维风暴”,进而凝聚集体智慧,破解个人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 生长素是植物特定部位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该激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课本对其解释是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在教学中,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必须对以下两方面有透彻的认识。首先,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正确认识。浓度的高低是以生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在介绍生物体都有应激性时,举了一个例子:“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在介绍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时,讲道:如果我们把一株盆栽的植物放在窗口,往往可以看到幼嫩的枝向着光源生长。这是植物茎的向光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向光性是指植物生长随光方向弯曲的现象。迄今,国内所有植物生理学教材都采用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低,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从而导致向光侧生长慢而背光侧生长快,使植物发生向光弯曲的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早在1928年,Went就发现燕麦胚芽鞘经单侧光照后,背光侧顶端扩散到琼脂凝胶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