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代》2007,(10)
"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这是在《做一个最好的你》这篇课文中,使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我学习了《做一个最好的你》这篇课文。文章中,心理  相似文献   

2.
正弗朗西斯·雅姆在其《十四篇祈祷》中写过这么一句:"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用这句话来综叙白才的散文,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我先后主编了《中国西部散文百家》、《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中国西部散文地图》、《中国西部散文诗》,白才都给了稿。这几本书选入了白才近3万字的作品。特别是《内蒙古60年散文选》一书,我请一位评论界的朋友作序,朋友由衷地写出了我还未来得及表达的词句:"白才虽年过半百,但其《鄂尔多斯三章》、《一个人的年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与你相遇实属偶然。在一堆"名门闺秀"中,你清纯的文字,像五月的石榴花,发出一缕淡淡的清香。可是这缕清香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躁动喧嚣的阅读中,你给我的心灵带来前所未有的宁静,特别是《书香一缕》《追忆黄金时光》《美文经典》等栏目的文章,拨开我心头抑郁的云雾,使我浸染在川端康成  相似文献   

4.
钱锺书先生在《卷耳四章·章四句》中提出了"话分两头、双管齐下"的诗歌意境,并否定孔颖达对《卷耳》这一章的《正义》与毛《传》所提出的"思妇一章而劳人三章",以此来佐证确有这样的诗歌意境。传统文学中这一意境确实存在,高中阶段的古诗文选读中就有,但钱先生似乎举例不妥。孔《正义》与毛《传》对篇中之"我"的判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过程中,我想给学生补充介绍一些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事迹。在备课时,我发现教材中提到彭加木时,把"彭加木"写成"彭家木"了。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这一方面的材料竟然是一片空白。"彭加木"与"彭家木"是不是同一个人的名字的不同写法?带着这一问题,我用"百度"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在吃"上好佳"牌子的田园薯片时,发现其包装袋背面的第四行"使之与公司的精典产品相结合"中出现了"精典"二字,这让我非常疑惑。我只知有"经典",不知有"精典"。为此,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7.
朱思克  孙涛 《语文天地》2013,(15):19-21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934年1月1日,郁达夫在《元旦感想》中写道:"想起范石湖的‘老病增年是减年’,少不得又要黯然神伤了。"又在这一年的《新年试笔》中说:"假若要我说出新年的心愿,而来作我的一年的希望的话,那我只盼望着今年一年能够不动一动笔,不写一篇字而可以生活过去。"郁达夫的确有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说明 《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失误原文】永不言弃———读《这也是一切》有感陈冰婷我喜欢在闲暇时翻阅舒婷的诗集,诗集中有一篇《这也是一切》总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之类的佳句,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永不言弃!这让我想起了千年之前的汉代,司马迁用他手中的笔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纵使身心饱受摧残,司马迁也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诗中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有一间房子,虽然没有面朝大海,可也一样春暖花开。我这间房子叫书房,有书可读就是春暖花开。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杯清茶一本书,正如《我的秘密书架》中所说:"躲进书房,把门一关,就像是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我的教育人生就在"边读书,边实践"这六个字中慢慢铺展开来。边读书,边实践,我结识了魏书生、王晓春等教育大家,我的小书架上多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实现可能     
<正>2015年年底,按照惯例,我的工作室要统计各个成员的教育教学成绩。信息发出去不久,祝祖岗便在QQ上发来了一串长长的信息,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知道这一年里,他为了准备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在这一年里,他还能有这么丰厚的收获,这真的似乎不太可能——在《福建教育》《广东教育》《学校管理》《名师之路》《南通教育研究》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5篇:在江苏省"教海探航""行知杯""新世纪园丁杯"征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江苏省班主任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我承担了一个"复式班"的教学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我就遇到了难题。开始时,我每节课都手忙脚乱,效果还不好,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没办法我向校长请教,校长安慰我不要着急,并给我几本《黑龙江教育》说:"这几本杂志也许对你会有帮助。"这是我校惟一的一种教育刊物,我如获至宝,每天有时间就看,从此《黑龙江教育》成了我工作的伙伴,备课的助手,教学的参谋。我的课堂教学也因此有了活力,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1991年同江市首届"复式班"课堂教学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这给了我很大触动,着实让我激动了好长时间。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不断在《黑龙江教育》中汲取营养,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  相似文献   

13.
《务虚笔记》中,作者史铁生借由女教师O发问:"我们活着,走着,到底是要走去哪儿?"没有人能回答这一问题,听听雨果"没有答案"的回答吧:"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务虚笔记》中,作者也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在"童年之门"的叙述中,给出了一种答案——命运的起点,决定了我们最终要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14.
按教学进度该上《螳螂捕蝉》。一想到该上这节课,我心里就不禁一阵窃喜--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因为就是凭着这一课,我在全县课堂教学达标评估活动中获得了"A"级。要知道,这个"A"级是多少教师梦寐以求的呀!  相似文献   

15.
一直喜欢《乐府》,可能正是因着它与今天这张牙舞爪、过分现实的生活相去甚远。而《乐府》中那随处可见的"玄"也一如王菲歌中唱的"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与我如影随形。昨晚,我读《乐府》,见着好几首关于思念的诗。《伤歌行》里,说的是思念成  相似文献   

16.
品读幸福     
<正>窗外,月明如镜。晚风中摇曳的凤尾竹轻柔地拂着月光,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在这静谧的夜晚,我细细地品读幸福。我在那书香中嗅到了幸福的芬芳。学到朱自清的《春》时,我感受到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柔情;学到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时,我感受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品质;学到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感受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  相似文献   

1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年轻时,我曾不止一遍地读它,并为书中许多动人情节和名言警句感动。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书中对真实性所抱的态度是严肃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钢铁》  相似文献   

18.
李剑平 《师道》2013,(9):60-60
2007年的某一天,《师道》杂志的田编辑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走近名师"栏目想要推介我。我半信半疑,毕竟,我与《师道》杂志编辑部素不来往,与田编辑也并未谋面。仔细打听之下,方知田编辑在中央教科院的《教育文摘报》第一版看过我的"事迹介绍",这才醒悟人家田编辑是"唯才是举",或是要进一步挖掘我的"亮点"。于是,这一年的《师道》杂志上,推出了有关我的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两次提到了"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一次是在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中,教材提到"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另一次是在第九课《心有  相似文献   

20.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在讲授这门课时,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努力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一、通过了解这门课的必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绪论》是《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序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