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在我国,自从有了文字,出现了阶级社会,就产生了公文.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极为简古难懂,内容多是商代王室祭祀占卜或狩猎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董勇 《今传媒》2003,(6):42-43
中国画报的根,若要追寻起来,可以上溯至原始人的摩崖壁画和陶纹刻画。那些生殖崇拜的图画,那些渔猎体验的再现或表现,被载于陶钵和山洞的摩崖等物质材料上,又用于人们的认知和审美活动,那不正是一种“画报”嘛?为了和现代观念的画报有所区别,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中国画报的“原生态”。 而奴隶社会镌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图形字画,则把中国画报由“原生态”推到了“萌生态”。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是画报的“隐生态”或日“寄生态”。因为图的符号化的结果,导致文字的迅速发展成熟,在认知和审美领域里,画的许多功能被字所  相似文献   

3.
出版印刷业以文字为主要对象,还需以某种物质作为承印材料。文字出现、印刷术发明后,记载文字、反映出版内容的载体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着。不同的载体,不仅代表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始汉字刻在陶器上;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青铜铭文为大篆;石刻文字、竹简、帛书由小篆演化为隶书,最后发展到楷书,完成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我国最早原始形态的汉字,或象形文字的前身,从仰韶文化时期开  相似文献   

4.
一、不同原料不同形式的书 1、龟甲兽骨的书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历代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采的图书遗产。但早期的图书材料不是纸,而是把文字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人们就把这种文字称作“甲骨文”。甲骨是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的殷代废墟中发掘出来的,所以又称“殷墟文字”。董作宾在《新获卜辞写本后记》里曾提到发现刻有“册六”二字的龟版,且有穿孔,可能是把许多龟片穿串成册。  相似文献   

5.
甲骨卜辞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占卜的文字。本文以甲骨卜辞上文字记载作为参考,重点分析了具有军事色彩的商朝晚期的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的原因,旨在为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研讨《中国出版通史》编撰提纲的会议上,几位专家谈到了纸的发明,对简册和版牍的革命性变革的那段历史.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青铜和石头,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与传播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供人书写的材料,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也只能由读者开动双脚去观阅,而不能用人手传阅,大大限制了其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由单纯的语言交流到相互间的文字交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命。 中国最早发现的文字档案是甲骨文档案。甲骨文档案最早形成于商代后期,距今大约有3300年的历史。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简称。所谓甲,是指龟的背甲或腹甲,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他兽骨。  相似文献   

8.
书刊装帧艺术,基本上包括封面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两个大的部分。但是,现在大都是重视封面设计,而忽视内文版式设计。一从我国书籍的演变史来看,版式设计的历史是早于封面设计的,当书还没有封面时,书的版式就很讲究了。如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西周至战国时代刻在青铜上的铭文,它们的字距和行距都很适度,排列十分整齐,既醒目又爽目。还有战国时期的“简策”,它的尺度、行距和字距、字数和行数,都很考究。和“简策”同时并用  相似文献   

9.
甲骨,是使用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的一种重要的档案记事材料。现所发现的甲骨档案以商代为主。19世纪末叶,一些古董商和学者们收集到一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追根溯源,找到河南省安阳附近的小屯村,考证出这里就是史籍中记载的,位于“垣水之滨”的“殷墟”。因此,从这里大量出土的刻宇的龟甲与兽骨档案,就被称为殷墟甲骨档案。 迄今为止,共出土甲骨档案15万余片,其中在国内收藏(含台湾省藏)的约12.7万余片。甲骨刻辞最长的一篇90余字,最短的只有1-2字。甲骨档案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了当时殷商统治者的全部统治…  相似文献   

10.
如果在谈西方报纸标题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报纸标题,自然会产生有益的联想。报纸标题,其实是在报纸上以一定视觉形状陈列的文字。这种特殊文字,和版面是一对孪生姐妹。原始人作画于洞壁,启萌了人类最早的关于“版面”的概念。文字成熟之后,从洞壁跃上了莎草纸、泥板、石板、羊皮,以及龟骨、兽骨、青铜、竹简、木牍、丝帛、纸,才衍生出今天的报纸,也才有了现代报纸标题。文字在每一种载体上的出现,也就是“版面”概念迭代的轨迹。宋朝人王安石曾经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我却认为,甲骨文何尝不是中国最原始的报?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殷墟甲骨文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在,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甲骨文的存世就更显珍贵。王懿荣:甲骨发现第一人最初,甲骨文以药材身份再现。多少年后,人们才知道,把甲骨卖给药铺的第一人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前小屯村的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村里经常有龟甲和兽骨从地下被挖出来,有的刻有符号,有的没有符号,但没人认识。当时的人认为,龟甲和兽骨上的字是天然就有的,见多了,也都不当回事。一天,生了一身脓疮的李成,没钱看医生,就把村里常见的龟甲和兽骨碾成粉末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线条比较简单形象,其传达出来的卜辞文学意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甲骨文字不能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必须对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深层意思进行挖掘,因而也就给人一种很诗意的场景。  相似文献   

13.
邢立志 《兰台世界》2014,(2):153-154
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线条比较简单形象,其传达出来的卜辞文学意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甲骨文字不能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必须对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深层意思进行挖掘,因而也就给人一种很诗意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五千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刻画符号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  相似文献   

15.
关于书的话     
传说苍颉造字的当晚,有鬼哭泣--文字里藏有被泄漏的天机.文字写成的书在古时候金贵异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诗经》、《周易》只存在王宫豪宅.写在羊皮上的一本《圣经》要用去三十只小羊.那时候,有一本书不异于现在有一辆奔驰600或是三桅游艇.那时候,只吃粗面包饮清水的僧侣在一豆油灯下读那金贵异常的书籍,心中虔诚异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档案的载体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演化.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缣帛纸张在我国古代均曾作为某一时代的主要档案载体而存在过.中国古代不仅重视档案的收集,而且也十分注重对档案的保护,在档案载体的保护方而积累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名词解释殷墟甲骨 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占卜用的龟甲与兽骨刻辞。此地是商代后期的都城,旧称殷,故称殷墟甲骨。从盘庚迁都至纣灭亡,经过了八代十二帝,共270多年,现在发现的甲骨已有十五万多片,甲骨上契刻的文字有四千多个,其中有三分之一至近一半已被认识。甲骨上的文字记载,是研究我国奴隶制社会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字的诞生,使人类文明向前跨出了巨大的一步。远古时代,人们占卜记事、刑律法典、歌功颂德、树碑立传,都已开始使用文字,那时文字的载体是龟甲、兽骨、铭鼎、石鼓、竹木简、摩崖等,这可以被称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书籍了。在这些“古籍天书”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朦胧又大气磅礴的最原始神奇的气质,作为宇宙间万物之灵的人类,有着大自然赐予的最神奇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档案     
我国最早的档案,广义地说应该从原始人类结绳记事后早期的刻划符号、文字及奴隶社会以来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说起。它们把古代人的经历及需要记的内容,用特殊的方式记到特殊的器物上(如刻划到陶器上、青铜器上、龟甲兽骨上,  相似文献   

20.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