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关键环节。为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从课程学科地位、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机制角度分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建议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工作,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方位科学评价方法,为高校进一步完善育人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信义 《知识文库》2023,(10):186-188
<正>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仅仅通过开设一门“劳动技术”课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人了吗?事实未必如此。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平日过的是少爷小姐的生活,便念尽了汗牛充栋的劳动书,也不算是劳动教育。”我们必须找到劳动教育的新支点,做到课内与课外、知识与实践、学习与劳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过上劳动的生活,方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它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二十四项常能”的课程开发。劳动教育需要支点,而与此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是最好的支点。  相似文献   

3.
<正>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注的重点,开设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也是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该课程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淡薄,劳动技能欠缺,同时,家长也对劳动技术教育存在一定偏见。所以对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让他们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内容范围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令性领域。其中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以劳动技术教育内容为主要载体、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中小学劳动技术活动现状并不乐观,为此探究其问题根源,寻求解决策略,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贵州教育》2023,(12):21-24
<正>教育是责任,更是使命。贵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坚持价值引领、实践体验、遵循规律的原则,研究确立细化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分层分步,明晰区域推进劳动教育,在全市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一是聚焦课程,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发地方课程,鼓励学校灵活多样开设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校内外生活和学校教育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6.
殷红 《辽宁高职学报》2023,(2):70-72+90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劳动意志、劳动观和劳动品质的课程。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总体目标,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劳动教育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分别设定评价标准,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强调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技术课作为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全面育人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学科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中部地区D市初中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研究其劳动技术教育价值观的缺失和课程实施的不足,探究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地位、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机制、师资保障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来推进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实施和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价值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活动方式十分契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二者融合实施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研究,以及在劳动技术教育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两条路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技术课发展方向探讨鲍珑一、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我国在小学、中学分别设立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课程的设立是我国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的发展,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技能素质的...  相似文献   

11.
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新课标对小学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就我国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云鹤  闫玉 《成才之路》2023,(31):141-144
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类学校应正视劳动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其中包含许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以弥补劳动教育课程思想性的不足。文章分析加强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与职业化发展,标志着高校劳动教育步入了新阶段。文章梳理了师范生劳动教育与科学技术、STEM教育、Tinker教育、创客教育及中小学工程启蒙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技术与工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促进劳动教育目的实现的可行性。从目标、内容、路径、评价四方面明确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理路,突出劳动教育课程特色;建构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创设劳动教育课程校内专属体系、校企合作体系及社会支持体系,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劳动技术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最直接的课程载体,开足、上好劳动技术课是对党中央倡导劳动教育的首要回应。苏州市近年来在区域层面探索劳动技术"微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寻求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地方式,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找到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的一个载体、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的一项必修内容,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我们组织编写了云南省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地方教材《劳动技术》,每学期一册,供义务教育阶段3 ̄6年级学生使用。一、《劳动技术》的新编背景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国家指定性的学习领域划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中学开设劳技课,是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现阶段,农村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贯彻劳教结合方针,除了学校搞好劳技课的课程建设以外,还必须有切实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等师专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必须坚持的原则、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实施策略等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制订高等师专劳动技术教育选修课教学方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问题,开始加强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1953年至1957年,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与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劳动技术教育明显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978年后,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指引下,劳动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学科和课程地位再一次得以确定。1993年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劳动技术教育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新课程把劳动技术教育变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客观上削弱了它的课程地位。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要素,应还原它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重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劳动教育应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把握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片面化、课程内容智育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应基于校本课程建设,重塑课程目标以突破片面性,重塑课程内容与实施以融入情境性,重塑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回归主体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构建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紧扣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打造“思政劳育、美术劳育、体育劳育、专业劳育、生产劳动、社会劳育”课程群,构建“1必修+6融入”全链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育,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和独特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