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卫 《中国培训》2005,(6):39-40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物质激励)和负激励(如罚款等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  相似文献   

2.
激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理论的目的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经验和方法,同样需要采取激励方法,包括言行激励、目标激励、信任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等。  相似文献   

3.
激励是一种刺激,是改善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物质和精神的激励,可以诱导其行为向积极和主动的方向发展,从而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 一、激励和激励资源 我们讨论激励资源时,首先应探讨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 一般说来,人们具有各种需要,激励就是对这种需要予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激发人们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种类很多,如目标激励、强化激励,物质激励、信任激励等等,本文仅就情感激励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世界上,唯有人是有意识、有情感的。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喜、怒、哀、乐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那些能满足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物质需要、社交需要等是高校教师的需要特征,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激励机制的民主管理激励系统着力点,即建立政策激励系统、思想激励系统、关怀激励系统、民主管理激励系统及评价激励系统。  相似文献   

6.
魏东平 《文教资料》2007,1(25):141-144
精神需要是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由于对某种社会生活或现象感到欠缺或不平衡而渴求得到满足或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当前,在教师需要及其激励中,主要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上,重物质需要轻精神需要;二是把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精神追求归结为道德需要和道德追求,忽视教师精神需要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针对当前教师精神需要的特点和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进行合理调适与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激励。薪酬作为一种安全保障和工作回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企业制订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励员工积极性,是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人们的一切行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生理需要;二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分为两种:一种高级的物质需要;另一种是精神需要。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学习动机是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分析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激励的重要性,以高职院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和激励模式为突破口,探讨高职院校采取有效激励的对策:一是全面了解教师需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薪酬福利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四是塑造有归属感的校园文化,形成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它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运用激励机制进行学校管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激励的前提——满足需要 人们不仅有自然性需要,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性的需要和精神性的需要。学校应创造条件,努力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满足合理的物质需求。学校争取各方支持,改善了  相似文献   

11.
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内在功能和运行方式。激励的目标模式是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协调发展。它包括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典型激励、物质激励和领导行为激励。其载体有文化载体、制度载体、形象载体和物质载体等。  相似文献   

12.
一、激励的心理依据“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在需要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人们对物质或精神的渴求,为实施激励提供了心理依据。人类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管人的行为怎样千差万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71):1-2
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创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本文从高校学生创业发展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出发,将创业过程分为创业准备阶段、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提出应根据创业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创业教育的激励目标,遵循阶段性、多样化的原则,实施相应的激励策略,并从情感激励、环境激励、物质激励、目标激励、评价激励、发展激励等六个方面对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激励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激励的实质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其振作。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是激励的完整内容。培养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激励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是激励的基础,公正是保证激励的重要原则。激励的方式有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效价初探史丰胜一、采用多样的激励方法在教育管理中,根据被管理者不同需要,激励的方法应该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不外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激励解决人的物质需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收入虽有较快增长,但与其付出的劳...  相似文献   

16.
激励一般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管理一般以精神激励为主。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管理中开始以物质激励作为主要手段,精神激励则作为辅助手段,甚至渐渐淡去往日的光辉,被人们视为过时的激励方式。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精神激励依然有着其他激励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物质激励的作用是暂时的,只有精神激励才能给予员工更为长久的激励。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在经营者激励制度的设计上,要以满足经营者的合理需要为前提,通过满足经营者的合理需要来诱导经营者完成企业的使命。选拔激励、控制权激励、薪酬激励、市场约束性激励构成了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借用分工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控制权理论、博弈论、声誉理论、绩效评价理论、制度环境理论等从激励内容、激励过程等方面深入研究了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模式选择问题,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有效激励手段,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瓶颈"。本文在对比分析了当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后,提出了精神激励的主要方法,探索民营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精神激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走出激励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激励就是“奖金”。说到激励,很多人就会想到“奖金”。我们不可否认,丰厚的薪酬和巨额的奖金确实能够激励教师。但是,单一的物质激励会因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而逐年递减。其实,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晋升、委以重任等都是对教师的激励;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内在功能和运行方式。激励的目标模式是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主作绩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协调发展。它包括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典型激励、物质激励和领导行为激励。其载体有文化载体,制度载体、形象载体和物质载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