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渐城 《今日教育》2014,(7):114-1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要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反观教学现状,教师注重“精算细算”,忽略“估算”,导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和能力。如在大数估计中出现乱猜测的“随意估”,址到“大约”就估的“机械估”,答案干篇一律的“单一估”,先算后估的“算着估”。  相似文献   

2.
【案例前的思考】◆课堂上怎样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估数活动?◆估数活动对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起多大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背景介绍】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数豆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课前我一直在犹豫:现在的孩子很聪明,100以内数的读、写、数都没有问题,还有没有必要用一节课来数豆子呢?我又想:以前的统编教材中没有这样的教学内容,现在实验教材中安排“数豆子”,肯定有“数”的必要。课…  相似文献   

3.
一、估算教学应关注意识的培养 由于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较多接受的是精确计算的训练,形成了学生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势,估算意识十分薄弱。况且有些教师在教学估算,如39+42时,直接出示算式让学生进行估算。由于数据不大,直接口算反而容易,估算的优越性无法得到体现,但学生又迫于非要估算的无奈,就出现了“先算后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初步的估算技巧。"在这样的形势下,估算教学势必要落实到课堂中,并渗透到考试里。与此同时,这崭新的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问题之一:估算≠瞎猜现象:对于刚接触估算的孩子,一听说"估一估"、"猜一猜"(如北师版第三册"有多少粒豆子"、"树叶有多少"),他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瞎说;在长度和质量单位教学时,对物体长度和质量的估算也很盲目。  相似文献   

5.
估算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估算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估算任务的主观性、估算方法与结果的开放性、思维过程的复杂性等,常常导致教师与学生熟悉的思维方式呈现对立状态。在理解估算内涵的基础上,厘清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估算内容的编排脉络,透析估算教学的现状:看词辨估,以假估代真估,取精算舍估算。进而寻求将估算内容与教学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择需而估:凸显估算意义;比优巧估:优化估算方法;以用促估:培养估算意识。  相似文献   

6.
唐进 《考试周刊》2014,(26):150-151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在当今社会,复杂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完成,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数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培养估算意识;估算方法多样化,培养估算能力;培养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的活动是让一只杯子的水跑到另一只杯子中,最后才让学生感受空气。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还安排了三个小实验:砖块里的空气、往漏斗里倒水、让瓶子里的红水流出来。  相似文献   

8.
估算作为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正越来越受到数学课程顶层设计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很多一线教师简单地认为估算教学就是求近似数的教学,误认为对计算结果进行取舍就是估算.为师者往往教导学生,见到“大约”就估算,需要估算就先算后估.这种错误的目标定位,直接导致了“估算”教学的举步维艰,致使学生的估算意识淡薄、估算能力低下.对估算教学必须引起重视,估算教学的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9.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估算意识,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的确,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估一估。  相似文献   

10.
估算作为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正越来越受到数学课程顶层设计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很多一线教师简单地认为估算教学就是求近似数的教学,误认为对计算结果进行取舍就是估算.为师者往往教导学生,见到“大约”就估算,需要估算就先算后估.这种错误的目标定位,直接导致了“估算”教学的举步维艰,致使学生的估算意识淡薄、估算能力低下.对估算教学必须引起重视,估算教学的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日益发展的今天,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许多国家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2000年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做判断的习惯。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90年代。在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在2001年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课程实施意见”中又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  相似文献   

12.
谈估算教学     
估算,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纳入了数学课程标准,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设了估算课程。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对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要使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在实践中,我对估算教学有以下心得: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培养学习估算的欲望。估算教学应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例如:“某市一次水灾,大约15万人生活受到影响,估计灾情持续一个月,假如你是市长,请你估计一下大约要准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估…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估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学生估算意识淡薄,估算能力低下,并没有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从"估"的理性思考和"算"的实际效果这一视角阐述对估算教学的一些认识,通过对估算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寻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几乎全被老师接受,唯独估算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重视不够、教法不当.所以,我们应正视现状,在教学中反思,在把握估箅本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估算,使学生在学估算、用估算的过程中,心智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估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能发展学生的数感,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又能支持探索笔算并监控笔算的结果,还能便捷地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及其技能培养的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那么,如何才能估得对、估得准,将多种估算方法和谐地融为一体呢?下面以自己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谈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估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由此,我们应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一、增强意识,让学生喜欢估算以往数学教材,估算内容少、散,又为选学内容,没有引起师的重视,导致学生估算意识薄弱。为此教师应加强学生估算识的培养。1.突出估算的重要性。估算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广泛的用,但由于教学的忽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很少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举实例,多加引导,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要用到估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估算,关于估算教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估算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断遭遇尴尬,如学生更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不愿意估算,常常先算后估,为估算而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不能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选择估算,一看到“大约”就估算;学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策略和方法;教师不知如何评价估算结果的优劣……凡此种种,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对估算的价值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估算教学的策略方法缺少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估算和估算教学作一番“根茎”的追问。  相似文献   

18.
“一位参赛教师拿着一个盛了半杯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走进教室,上课了,该教师拿起杯子喝了一口,下面的评委老师和学生都很惊诧,怎么公开课上老师还喝水?正当人们惊诧时,老师把杯子放平,说:“同学们,看看我杯子里的水平面什么形状?”学生说:“圆形.”老师把杯子倾斜,“现在水面是什么形状?”学生说:“椭圆.”至此,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讲椭圆,而且椭圆是用倾斜的平面  相似文献   

19.
估算教学是估算思想感悟与意识培养的统一体。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到简化思想,触及到估算的灵魂,学生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时,才能自动调用头脑里的估算策略,并且根据现实的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估算才能能动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里。  相似文献   

20.
生豆芽     
9月17日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生豆芽。我找来一个小杯子,在杯子里放上一点水,把豆子泡在了水里。我等啊,盼啊,豆子怎么还不发芽呢?妈妈告诉我:“生豆芽要有耐心,时间到了,豆子才会发芽。”听了妈妈的话,我便开始了耐心的等待。中午,豆子终于有了变化:豆子变大了,有的都胀破了皮。晚上的时候,我终于等到了令人兴奋的一幕:豆子长出了细小的芽,新芽是白色的。9月18日今天,是我生豆芽的第二天。早上,我跑去一看,哇!豆子的芽长长了许多,大概有5毫米了吧!中午,豆芽变得更长了,有1厘米了,豆子的绿衣裳也脱了下来。下午,豆芽变得更长了,足有2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