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政治伦理追求国际政治的向善之道,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中所蕴涵的“和”性伦理.责任伦理、正义伦理是国际政治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认真梳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当然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对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进行延伸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世界的真正构建。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是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融合,具有明显的和谐性特征。政治文化的和谐对于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塑造合格主体,提供伦理支撑,注入全球化时代的新意蕴。  相似文献   

3.
全球政治伦理的可能性及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政治伦理在世界各政治文明形态的比较中发展 ,在多元化与一元化 ,普世性与本土化、区域化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全球政治意识伦理”。各民族国家政治伦理的发展 ,既要纠偏西方现代性启蒙心态的政治伦理的一元强求 ,又要反对价值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全球化对中国当代政治伦理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我们应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东亚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占比重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东亚地区的合作不仅引起本地区各国的重视,而且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和谐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和谐东亚"具有更加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上关注的热点,全球化进程的最基本特性是它的“多维性”。尽管绝大多数学关注的是全球化的经济层面,即经济全球化,但全球化的政治层面,即政治全球化不容忽视。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愈演愈烈,全球化正极大改变着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内容和形态。  相似文献   

6.
政治生活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个体生存问题以覆类生存问题构成了政治伦理的双重底线,个人美德和公共道德的价值共契成为化解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之间五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政治,亟待建构一种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的”、“宽容的”以覆“发展的”等价值观的底线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努力、共同面对的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不仅经济、政治、生态领域的全球化愈演愈烈,全球普遍价值的建设也成为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亚作为多元世界的重要一极,在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利用自身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其他地区一起平等地、积极地重建世界的新价值观。作为东亚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和谐、忠孝、整体主义、义利兼顾等价值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8.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化和当代国际政治发展演变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和政治的客观发展,决定了全球化只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漫长的西方殖民化或西方化的终结而产生的一个新阶段。简而言之,全球化是世界历史(或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新阶段。文章还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透视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和谐政治文化的透视与演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和谐意味着“和而不同”,和谐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是互动的关系。和谐政治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内容和影响因素,也是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于国际全球化大潮中,中国和谐政治文化建设有机遇亦有风险。在党的领导的大前提下,中国经由“和而不同”、人本、法治、改革和创新的路径演绎和谐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不但是多元包容、开放协商、民主自由的文化,而且体现人文关怀,扶助弱势群体,达成社会公平,摒弃了人治,扬弃了礼治,廉政而法治。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学研究与教学随着全球化的降临越来越普遍。译介的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世界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它与伦理学关联性研究。世界文学的伦理思想准备的规范就是在“世界”本身这个概念危机上,世界文学伦理的内涵在不同的异议中寻找共同的利益。世界文学没有必要远离伦理之土壤。文章认为转向伦理学的文学批评与哲学批评是不会过时的,并且会长期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由河北师大法政学院王丽娟教授著述的<全球化与国际政治>①一书从全球化的视角,以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从世界经济政治的行为体入手,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全球化运动进行深入剖析,对当代国家安全、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国际问题进行宏观阐述和微观分析.对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走向阐释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战略选择.有关信息表明,该书是我省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的首部著作,有着浓郁的创新特色.本书吸纳了我国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新成果,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通读全书感觉有几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应对全球化;应树立安全意识,坚持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应强化民族意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应增强全球意识,关注人类普遍伦理。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汲取儒家传统伦理精华,发扬家庭孝道伦理;确立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SA8000”运动,搞好企业伦理建设,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SA8000”无论就其所包含的伦理内涵还是作为伦理建设的手段,已深深地植根于经济活动,是源自经济活动本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伦理建设全球化的合理正当要求。依据“SA8000”进行伦理建设,对我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竞争力的提升和内部关系的协调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世界需要世界经济正义的伦理支持和价值支援。立足经济哲学视域,论文阐释了:何谓世界经济正义;为何要诉求世界经济正义;世界经济正义如何可能;世界经济正义对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全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使思政教育对象的成长及培养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环境,对思政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1)不断加深的经济相互依存对政府的传统管理职能提出了质疑,也对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发起了挑战。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已经联为一体,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置身于这种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领域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全球化进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凸显,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和学术文化科技交流更受重视,所以,异…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在2005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建设和谐世界是当今世界的现状决定的,是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和谐世界是和平、稳定的世界,是均衡发展、普遍繁荣的世界,是合作、共赢的世界。建立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倡导新安全观;消除发展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南北差距问题,实现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树立合作共赢的安全观、发展观,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求发展;尊重文明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选择。基于二者相辅相成与彼此制约的内在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互动性,就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互动原理的实质,趋利避害,构建有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良性互动的国际经济政治体制,就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滨州师专学报》2010,(5):132-132
2009年11月2日,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研讨会着眼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维护世界和平,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等重要问题,深入发掘《孙子兵法》这一兵学圣典的思想内涵,探索建设和谐世界的途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