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私自朗诵     
如果房间洁净,心中安静,如果整栋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起来,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就是朗诵。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朗诵散文。它具有丰富浓厚的感情色彩,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精粹警辟的思想见地。朗诵好一篇散文,既是一种艺术创造,又能从中汲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几年,我朗诵了一些散文,有点肤浅的体会。一、运用想象获取感觉想象,是朗诵者本身所接触过的彼时彼地的场景被作品提供的此时此地的情景激发而在脑子里产生出画面的思维活动。有了这样的想象,朗诵者对于作品描绘的情景就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从第一届的参赛选手,到第二三届参与辽沈赛区组织选拔工作,我深切感受到朗诵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朗诵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三届大赛辽沈赛区成绩不俗,获奖者中播音员、主持人选手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人认为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基础好、声音条件好、字音规范、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4.
各地广播电台近年来不断增加版块,音乐台、文艺台、新闻台、交通台、经济台齐头并进,开辟了无数新栏目,因此也就涌现了众多主持人。由于很多节目的主持人没有受过专业系统训练,使得节目声音质量出现滑坡,有些节目甚至不堪卒听。广播朗诵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朗诵而出了名的播音  相似文献   

5.
朗诵是有声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将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无论是对于抒发个人情感还是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积极的推广意义。由于朗诵艺术有着二度创作的特点,除了对发声语音规范和朗诵外部技巧的掌握,其创作心理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文字作品通过复杂的创作思维过程形之于声,达到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的统一,让受众享受到高度的审美体验,是值得每一个朗诵艺术创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艺术创作论的基本原理,对朗诵的创作心理和思维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演讲和朗诵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广泛开展的口语表达活动,它们都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诸如要求运用规范的口语,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情,要注重态势语的运用,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等等。因此,许多人,甚至是演讲大赛和朗诵比赛的评委们也会混淆这两种口语表达形式,其中突出的表现是给朗诵意味十足的演讲打出高分。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举办成功了,在广播界、新闻界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本文作者认为:活动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大,群众参与度高;二是评委阵容强,热情高,把关严;三是选手与组委会、评委会互动性强。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6):70-73
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语言艺术。本文试图从研究朗诵艺术的由来着手,分别从形象美、韵律美、情感美、意境美、理性美、造型美、和谐美等方面探究舞台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总结分析各种美感的实现途径,以期对舞台朗诵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播音朗诵是一种再度创作的过程,朗诵者运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抒发文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声音中已经融入了朗诵者自己的感情色彩.本文主要分析语言表达中外部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外部技巧对播音朗诵美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与文学作品鉴赏的三个层面相对应的,文学作品的表达也可分为三重境界:文学作品的逻辑表达、情感表达和意蕴表达。意蕴表达是文学作品朗诵的最高境界,它以逻辑表达和情感表达为基础,进而进行深层感悟。文学作品朗诵从逻辑到情感、再到意蕴实现三度跨越,最终通过对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与表达,实现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健 《新闻世界》2014,(8):60-62
朗诵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人们在过去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是见字出声,但是意境美的营造,赋予了朗诵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朗诵艺术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的优长,把情与景、情与境完美结合,在创作主体的二次创作下,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含义,以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营造出的意境美,带给了创作者和受众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7,(2):44-45
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健身方法异彩纷呈。而朗诵,便是日本人喜爱和盛行的一种独特形式。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人在朗读时,70%以上的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超过默读和识字,相当于大脑的“热身体操”。如果长期坚持,反复练习朗读,能强化人的记忆和提高注意力,使之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界》2011,(5):F0003-F0003
2011年5月2613,由贺州市冈书馆、贺州学院图书馆和钟山县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永远跟党走·2011中华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在贺州学院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何晓红 《新闻窗》2014,(3):75-76
很少有人把播音员、主持人的朗诵能力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相提并论,似乎表明朗诵与播音主持是互不相干的另类形态,可有可无。甚至有一种论调认为“为什么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会朗诵?不会朗诵不是一样能主持节目,能播音吗?”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它也表明了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对朗诵能力的忽视甚至轻视,更没有意识到朗诵能力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里,存在朗诵能力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朗诵艺术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承载着主体和对象的真情实感,是由它们共同参与产生的。朗诵者可以将静态的文字通过再创作,添加自身的情感和想象,以语言表现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诵会迸发艺术的生命力,创造出魅力四射的艺术形象,给听众展现出一副美好的情景,在各角度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所以朗诵就是听众和朗诵者共同审美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探析朗诵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由省馆与《齐鲁晚报》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颁奖典礼暨汇报演出在报告厅隆重举行,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社文处处长孙猛建、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齐鲁晚报副总编辑许志杰等领导应邀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相似文献   

17.
曾卉 《大观周刊》2011,(2):57-57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的动l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汪艳琼 《大观周刊》2012,(52):265-26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他们的诗歌如山一样巍峨高耸,如海一般波澜壮阔。他们多姿多彩的创作,让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赵雪梅 《大观周刊》2012,(52):272-272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素琴 《大观周刊》2012,(26):217-218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英语教学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