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斌 《今日教育》2014,(10):37-37
要构建学校教研文化,首先要明确学校教研文化的构成要素,最简单的理解,教研文化就是"教研价值""教研秩序""教研符号"的集合。教研价值——我们为什么而"教研"?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一、什么是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组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组织。对一个学校而言,教研组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教研组文化建设就是依据教研组的特点,打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有特色的教研体系。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为什么要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我们学校是济南市一所普通的小学,每学期,老师们所教课程会有所调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学校文化,就是一个学校当中,隐藏于制度、管理、物质存在和校园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元素,就是一个学校教师身上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就是周围师生身上的素质修养和生活状态.学校文化不是一种显见的教育要素,但它蕴藏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校的教育活动,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及其学校生活样式方面也发挥作用.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是最能体现文化价值的地方,文化理应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一所学校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教研,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性活动.教研活动,应该在教中研,在研中教.若只教不研或只研不实践,那么,只能说它是无效教研、形式教研,是教研"荒漠化"的表现.目前,许多学校存在无效教研、形式教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前进步伐. 一、选对选好"领研人" 形式教研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缺少真正有教研能力的领头人.目前,绝大多数主抓教学的学校领导,或多或少存在着教研意识及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不及有些普通教师教研水平的情况,有些领导甚至"打肿脸充胖子",不虚心听取教师的教研建议,认为自己是抓教学的领导,搞什么、怎么搞,比普通教师懂得多、清楚得很.这种教学业务上的"形式干部",严重地阻碍了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学校要想通过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来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就必须配备一个能真正主持教研活动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5.
<正>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学校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研文化能对教师起到感染、凝聚、引领的作用,而消极的教研文化则可能导致教研活动缺乏氛围、内容缺乏深度、形式缺乏活力、过程缺乏合作,教研与教学两张皮。实施精准教研,让每个教师在和谐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杨庆余 《现代教学》2012,(Z1):28-29
如今,校本研修一词似乎已经被广泛使用着。什么是校本研修,简单地说就是以学校为本的教研。为什么要倡导校本研修呢?抑或说,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这可能要从传统的教学研究取向的变革来分析。教研,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学研究。诸如怎样理解学科的课程目标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得以实现?如何理解学科性质并组织有效、高质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我说不出到底什么样的教研是真教研,更没有资格和水平谈论教研的概念与价值取向。但是,在自己从教近二十年的经历中,我却发现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域里,尤其是在一些普通的学校里,确实存在着一些形式的、无效的、年复一年循环重复、死气沉沉的教研活动。为什么学校总是想尽办法,费劲心力,挤压时间来组织这些形式的教研活动呢?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教学就是即兴创作",那么教研就是有准备的创造。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以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装点门面"为目的的教研,把学校和广大教师拖入了"被教研"的泥潭,教研成了听课、评课的代名词,提起教研,很多人打不起精神。为什么武汉市小学高效课堂巡礼"走进区域、走进学校、走进学科"活动  相似文献   

9.
关注学校教研文化建设,探讨其内在机理与外部支持因素,这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新文化创生的重要策略。但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更多关注具体"事务",忽视了教研中"人"的发展,缺乏一种"长程"教研意识,存在着诸多"形式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学校教研之理想价值的发挥。新型的教研文化应注重在"成事"中"成人",深化对教研的多层次理解,在学校的日常变革实践中促进新型教研文化的创生。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校本教研文化呢?我们认为,它是以学校为基本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学校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教研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张扬办学理念、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不断传承、发展的精神财富。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因此,作为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文化必须定位于人的价值的实现。那么,教研文化的建设就需要学校在教研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尝试。一、构建幸福理想,形成追求卓越之风幸福理想,是让教师在精神上树立一种追求意识,理念要新颖,行为要赶超,态度要理性。我们觉得在不  相似文献   

12.
学校日常教研,有的老师认为就是教学科研活动.其实,日常教研活动和"教学科研"之间还是有距离的.这不仅仅是中间少了一个"科学". 那么,"教学科研"距离我们日常教研有多远? 备课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只是"教学科研"活动的雏形、基础.校园日常研究,并不等于"教学科研".为什么?因为"教学科研"是要提出新思想、新理念,要形成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的重建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再生是一个发展新的价值、新的信念和新的规范的过程。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研文化建设的主体,教研文化的形成和凸显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推进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价值多元、道德多元、文化多元的大变革时代,判断力教育势在必行。多元化时代的判断力教育有三大问题有待阐释,分别为"什么是判断力教育""为什么提倡判断力教育"和"怎么开展判断力教育"。从哲学的角度对"判断力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反思和批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为什么活着,你为什么而努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诸如你认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还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教研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如何针对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困境,探索出一种极具个性化、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解决学校校本教研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积极探索以"主题·统整"的形式撬动各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度变革,形成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  相似文献   

17.
曹艳萍 《教师》2011,(4):14-15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真正让学校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领导、教师间的一种平等、合作、沟通与互相启迪的教研文化,增强了教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真正让学校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领导、教师间的一种平等、合作、沟通与互相启迪的教研文化,增强了教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对教师专业发展中PCK的构成要素和价值归属的梳理,有助于明晰高职教研的定位,改革高职教研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针对当前高职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建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明确高职教研的定位;搭建"合作性"教学文化的教研平台,优化高职教师PCK提升的路径;分层分类,创新高职教师PCK提升的教研活动形式;制度保障,完善高职教研活动的绩效考核机制;文化融合,探索符合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校干什么?办学做什么?校长有什么用?学校的一个重大责任就是把社会的核心价值、主流价值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包括民主、科学、和谐、发展、自主、自觉、尊严、幸福等。当前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则是公平、质量、改革、发展,前面两个是任务,后面两个是途径。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