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江苏锡山高中、北京三十五中等六所中学成立的"中国高中六校联盟",致力于"走向现代高中"的学科建设,为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本质回归,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每个学科组都必须提炼出"学科宣言",让每位教师清楚自己对学科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追求。教师上课,必须对所教学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哲学的层面上明确"我是做什么的""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我需要什么支持"等问题。教师一是要明确自己是教书育人的,这是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二是要明确自己是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4,(24):34-34
正高中教育综合化的主要内容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华在《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制约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化是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高中教育综合化,即在高中阶段实现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学科与实践学科、书本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实现高中教育综合化,需打破"普职对立",重建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普通高中教育重建应体现其"职业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师教育历史上延续至今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不仅引发了理论上的纷争,而且导致了实践上的低效,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学术"观念的缺失。因此,教师教育应当把中学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作为"教学的学术",并通过建立教师教育学院的体制创新、以学科教学论教师为主体的师资创新以及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学科创新方式,促进我国教师教育走向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概述了情境教育思想和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然后论述了情境教育思想对高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包括讲究"真",助力构建生命观念;追求"美",展现精美生命本质;注重"情",全面培育社会责任;突出"思",注重发展科学思维;实践"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师教育》2020,(2):45-51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深陷"学科虚化"、"学科失宠"与"学科混战"等"三重焦虑"之中,回归教师教育学科主体地位是重振师范院校的正途。在师范院校中,这些焦虑的直接体现是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布局萎缩,校内教师教育学科紧缩,以二级学科设立为标志的教师教育学科内核重构运动悄然兴起。面向未来,当代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思路是:坚守"师范大学"的初心,构建"大教师教育学"学科体,强化学科体内部的互动与融合,推进"三层整合"思路,以及做强文理学科的教师教育方向。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要求课堂教学应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学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就要有效渗透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超越学科本位,不仅要做学科教学,更要做学科教育。实施学科教育的几条路径:尊重每一位儿童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密切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重视教学内容之间的"广泛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容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或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适当连接;强化学科核心思想和学科本质特征的教学;倡导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二级学科的倡议渐成热议。2006年12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专门探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知识被誉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其实质是"转化",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学智能.对于师范生而言,这种教学智能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师范生的自主建构,即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其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教育是促成师范生习得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赖配根 《人民教育》2012,(23):38-44
"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雅斯贝尔斯一所位于城郊、强邻环伺,本为乡村高中的学校,除了杀出一条"血路",还能否拥有一丝教育的浪漫?高中,在升学夹缝中挣扎生存的高中,还能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吗?走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锡山高中"),晤对唐江澎校长和一群内心澎湃、外表沉静的教师,笔者试图找到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工作主题。由于教育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因此,尽管从微观来说,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学生)的质量上",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教师高质量的"教",教育质量也就无从谈起。而实  相似文献   

12.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常的"三段论"不免失之粗混,方法论上的"综合论"实乃说到容易做到难。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2,(11):80-80
●潘新和:先做"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一个学者型教师,要对学科教育史有基本的了解和研究,要先做学科"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这是无可逾越的铁律。否则,一定只能成为空头"教育学家"、伪"教育专家"。(《福建教育》2012年4期)●李晓风:历史学科教育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中学历史学科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学生对人和社会的领悟,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内卷化是学科发展中出现的一种表面"繁荣"与实质"停滞"混为一体的焦灼状态。教师教育学科正位于学科内卷化发展的临界点上,其直接表现是"虚假繁荣""表面强势""一味体量扩张"。学科范式突变是破解教师教育学科"发展路径依赖"的基本原理,其切入点是:选好学科生长的突点,激活学科增长的动能,治理学科发展的内外关系。当代我国教师教育学科质变正迎来新机遇,其中社会需求高涨、研究队伍膨胀、学问积累激增等最为明显。面向未来,教师教育学科走出内卷化困境的行动策略包括:学科热点驱动策略、学科基础夯实策略、学科内能释放策略与学科基质提炼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金钧 《教书育人》2011,(19):7-8
"只教考试有用的,不教考试无用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考纲解读后的"有的放矢"。有不研究教育的老师,但几乎没有不解读考纲的学科教师。在高中几乎没有完整的教材,不要以为这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减法",在这里只有减法,没有加法。可是这种减法,并没有减轻负担,它是以考纲为轴心,把教材中、考纲不作要求的部分,如,研究性  相似文献   

16.
龙宝新 《教育研究》2021,42(7):60-70
"教师教育学科现象"的发生具有鲜明的中国化要求、中国化底色,其源于新时代国家战略、优秀教师供需矛盾、大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学科后"时代,教师教育学科发展面临学科基础虚化、学科教学论"双边缘化"、回避"双核冲突"以及研究重心移位等问题.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遵循其广域性、交叉性与嵌套性等特点,以学科耦合为统领,通过观念层面、主体层面以及组织层面的耦合,加快教师教育系统各层级、各维度、各领域的耦合进程.通过达成师范性与学术性、文理专业与教育专业、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学科院系与教育院系、师范院校与综合院校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走向深度协同耦合,创建最佳教师教育耦合态,这是教师教育学科破解根源问题、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17.
龙宝新 《教育研究》2021,42(7):60-70
"教师教育学科现象"的发生具有鲜明的中国化要求、中国化底色,其源于新时代国家战略、优秀教师供需矛盾、大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学科后"时代,教师教育学科发展面临学科基础虚化、学科教学论"双边缘化"、回避"双核冲突"以及研究重心移位等问题.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遵循其广域性、交叉性与嵌套性等特点,以学科耦合为统领,通过观念层面、主体层面以及组织层面的耦合,加快教师教育系统各层级、各维度、各领域的耦合进程.通过达成师范性与学术性、文理专业与教育专业、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学科院系与教育院系、师范院校与综合院校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走向深度协同耦合,创建最佳教师教育耦合态,这是教师教育学科破解根源问题、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落实教育标准、支持教师教育一体化形成和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现实问题三方面论述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阐述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构建包括"学习者选课指导系统"、"教师资格分级认证系统"、"教育学科课程管理子系统"和"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系统"在内的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并对教育学科课程提出分为国家课程和高校校本课程进行设置的设想。探讨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管理与运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新课程结构中,活动课是三大板块之一,它的开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观念的陈旧、活动信息的狭窄、条件的限制等,存在两种严重偏颇的现状:一是"异化",一些教师习惯以学科类课程讲授,常常把活动课异化为学科课程,甚至变成补习课,完全丧失活动课的内在意义和原则特点;二是"散化",教师完全放手,  相似文献   

20.
学科立场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基质",对研究活动具有方法论的规约意义,是学科独立性、合法性、价值性的前提。教育研究作为教育学学者的学术自治,理应恪守教育学的学科立场。但教育研究中学科立场的缺失,使教育研究泛化为"研究教育",教育学泛化为"关于教育的学",以致出现了研究繁荣、学术衰微的现象。为此,重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要求教育研究恪守独特的价值取向、厘定研究的问题域、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培育教育学的独立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