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学生学习新时代思想的重要教材,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着新时代培根铸魂的使命。从《读本》与思政课在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策略的融合和教学评价的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讨《读本》与思政课(道德与法治)的融合策略,以提升思政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是实现铸魂育人学科价值的重要教材。《读本》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要以价值为引领,擦亮教学底色;以素养为目标,提升育人成色;以情境为载体,增添课堂亮色;以评价为抓手,彰显学科本色。  相似文献   

3.
在八年级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以下简称《读本》)教学,使《读本》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求教师在把握《读本》逻辑基础上整合文本内容,做到眼中有书;在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人;在教学方法的不同选用中锤炼学生思维能力,做到手中有法;在引领学生实践体验中落实铸魂育人,做到脚下有路。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被列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程,初中学段课程安排在八年级。要使《读本》教学入脑入心,教师需要不断探究《读本》教学的“打开方式”。可以借鉴议题式教学与“互联网+”相融合方式开展《读本》教学,做到议题设置求真、议题立足求思、议题引领求育、板书设计求美,切实发挥《读本》的铸魂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读本》是一本兼具理论性、思想性、文化性的文本,将其融入、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构、体验,促进学生素养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要将《读本》的思想性、理论性与道德法治课程的实践性、亲和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读本》的培根铸魂育人功能,彰显《读本》的立德树人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下高效使用《学生活动手册》对培养学生数据型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使用《学生活动手册》可提升学生利用数据的科学素养;在融合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学生活动手册》数据时,用信息技术赋能线上教学;在用《学生活动手册》进行效果检验时,丰盈学生智慧。丰富课堂活动记录形式是高效使用《学生活动手册》的重要途径。学生录入实验数据后可直接生成统计表,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据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洁 《中国德育》2005,(4):58-59
《德育》系列读本时代气息浓、贴近生括、可操作性强。我校将《德育》读本作为实验的重要载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以下简称《读本》)进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已有两年。思政课教师应在第一年教学实践基础上,以更宏观的视角、更有效的方式、更扎实的举措推进《读本》教学,形成教育合力、传递思想伟力、提升育人效力,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文章从“坚持教为主导,做到以教促学,用教师真教引领学生真学”“坚持读为抓手,实施多维阅读,用叠加裂变促进学生真懂”“坚持行为根本,落实知行统一,用序列活动实现学生真用”三个维度,浅谈《读本》一体化、综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林雯雯 《天津教育》2023,(18):132-134
<正>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其主旨是探索如何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落实到中小学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追求适性育人、个性发展和五育之间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当前形势下提高《生物饵料培养》课堂教育质量的措施,关键是要以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具体的措施包括: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指导思想;联系科研和生产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以丰富的科研和生产实例阐述理论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杭州市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以“小候鸟驿站”为实践载体,定位“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体育课程立基础、以德育课程树灵魂、以智育课程搭枝干、以美育课程活血脉、以劳育课程展气魄的“五位一体”的“融合育人”课程体系,坚持直接教学与实践体验共生教学策略,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2.
李卉 《甘肃教育》2021,(4):64-65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教育要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陇西县渭州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课堂育人”“生活育人”“协作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路径,符合时代要求,切合学校实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从整体上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五育融合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认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方向。优美歌诗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是促进五育融合、提高核心素养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背景下,数学学科与“五育融合”承载着共同的育人使命,“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既是传授数学知识的基本场域,又是数学学科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数学课堂中走向“五育融合”,可以在微观上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观上改善数学教学现状、发挥数学育人价值,宏观上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目前“五育融合”在数学课堂之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学课堂之中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学策略,旨在实现以数润德、以数增智、以数强体、以数促劳,从而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处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和思政课教材关系时,我们既不能用思政课教材取代《读本》,也不能认为二者互不相干,而要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将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迁移到《读本》教学中,在教学目标、内容、资源等方面对《读本》和思政课教材进行整合,把《读本》内容适度纳入思政课纸笔测试,从而在《读本》和思政课教材之间形成铸魂育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针对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诸多困扰,提出优化课堂教育、优化课外活动、优化育人环境的《三优育人教改实验》,旨在于全面提高育人素质,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为例,阐述了整体外语教育观指导下小学英语育人课堂的建构路径,主要从以下五步展开:整体分析确立主题,挖掘单元育人价值;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架构单元育人蓝图;基于单元育人蓝图,构建整体目标体系;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凸显育人课堂本质;整体实施持续评价,跟进反馈整体育人。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14,(19):5-5
《中国教育报》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于2021年秋季学期在全国中小学使用,做好其与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学中的相互融合,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整体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从深化融合内容、优化融合方式、提升融合实效三个方面入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二者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健康的人才配置。站在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教育高度,审视《大学语文》课堂教育现状,重新设定《大学语文》课堂教育的思想基点,并针对教学对象的素质偏差,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将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