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谈《再别康桥》的朗读 有人称《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格律诗”。 也有人说它是“新诗中少有这么讲求韵律、与古典诗词意境如此接近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的情态异乎寻常:先锋诗渐渐走火入魔,远离群众,失去读者;传统诗词重新崛起。为了摆脱新诗的困境,为了改变新诗史上一腿长(自由诗)、一腿短(新格律诗)的畸形面貌,一大批有志于建设新格律诗的诗人、评论家、学者,终于集结在一起,在特区深圳成立了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1994年10月,学会在北京召开雅园诗会,中国新诗史上第二个格律诗派——雅园诗派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中华词学研究室顾问、陕西龙园餐饮娱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子先生独力创作的《子诗词》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诗词集分为诗部、词部、新诗上、中、下三卷。共收作品179首,附录有师友赠和诗词。该书格律诗词合谱适律。殊为难得,新诗热情洋溢、激情澎湃。月人高级编辑序论其表现手法为“铺叙重于勾勒,抒情重于议论”,艺术风格为“委婉重予豪放,轻松重于凝练”;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譬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化的典范。本就毛泽东格律诗平仄用韵情况作了详尽的考察。作认为,毛泽东从诗词格律既严格遵守,又不墨守成规,“平仄从严,用韵从宽”,这对我们创作传统诗词和探索我国诗歌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五四白话新诗散文化的无序状态,新月派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新诗格律化并非像有的评论家所说的“复古”或“拟古”,而是在强调传统格律的同时,又对传统格律进行了解构。新格律诗既是自由诗的格律化,又是格律诗的自由化。新月派站在历史的高度,将诗歌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自由化或格律化浓缩在同一时段并将二者辨证地融合在一起,为新诗的发展确立了可资借鉴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现代格律诗.也可以叫格律新诗、新格律诗或白话格律诗。现代格律诗派主要人物闻一多认为新诗的格律应做到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并指出新诗的格律就是节奏。主要是韵和顿(音尺),这些理论使新诗的创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诗词中仿字摹句的“源”与“流”的问题,“流”是抄袭,“源”是创作。只有分辨源流,方能识得真伪,比较优劣和艺术功力的高下。对古典诗词探明源流、分出清浊后有三种情况。应提倡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和培养独创性的“烧诗精神”。新诗创作也要分辨源流,领悟前人独创的精神,提高新诗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安徽太湖籍诗人朱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在维护诗的审美特性和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在创作中注意吸收古典诗词合理的艺术形式,精心创造形式完美的新格律诗;他主张借鉴外国各种诗体经验,努力实现新诗诗体多样化;他积极倡导现代叙事诗,并带头进行创作实践,在借用并改造传统题材、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探索现代叙事诗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他为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诗词是不会消亡的,即今旧体诗词其富生命力的名句也有如“种子”,将一代一代地“种在心田”。“我”(刘章)的走入诗界即得益于古诗句的薰陶。相比旧体诗词,新诗缺少“规矩”和“共同审美标准”。继承和发展旧体诗的传统,是发展新诗的一条“康庄大道”。“我”写了四十多年诗,新诗极少被引用,而一些讲究形式和声韵的山水诗句却经常被文友引用,即可为证。当然也要坚持追求诗意为第一原则,不可“因声律伤诗”。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夕,新诗冲破重压而诞生,呈现出崭新姿态。伴随着各体新诗的发展,诗歌工作者也走过了新诗格律形式的探索历程。七十年来,出现了许多见解各异的新诗格律理沦,创作了大批风采多姿的新格律诗作。这是一宗宝贵的文学财富。“一个民族的诗在历史过程中有一种继续不断的日渐发扬光大的生命,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新诗沿着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诗歌艺术形象特征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悠长的诗史中,创造优美的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我国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不朽诗篇.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输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和变革.继后,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运动随之酝酿到来.因此而引起的激昂的思想情感,用我国旧体诗词的形式决然无法表现,于是产生了中国新诗.最早尝试新诗创作的是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胡适、刘半农和沈尹默,史称初期新诗创作“三巨头”.初期新诗创作努力摆脱旧体诗词格律形式的束缚,将崭新的内容充入韵  相似文献   

14.
1959年《文学评论》组织的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讨论,主要就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节奏与平仄、押韵之间的关系,“自由格律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而讨论中对“节奏”与“格律”概念以及对格律诗、自由诗的认识,则启发我们重思当代新诗创作中的韵律问题。如果从新的理论体系出发,对节奏、韵律和格律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次讨论中的理论成果和局限。同时,这种重探和对话,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新诗韵律不一样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新诗人,创造了完全解放的新诗体——自由体诗,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创了新的诗风。在新诗的第一个十年,“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中国新诗的第一次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不发达,主要表现在基本理论的薄弱,当前更是如此。这都和对白话新诗整个发展史的认识分不开。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发生的中国启蒙运动,因此,它带有某种盲目反传统的倾向。白语新诗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产物,思想的解放不等于思想载体(诗歌形式等等)的解放,因而诗歌形式的研究成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以倡导白话格律诗的创作作为目标是过去诗歌形式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新月”诗在我国新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以往论“新月”诗,谈得最多的是以徐志摩和闻一多为代表所追求的“精致小巧”、“玲珑剔透”的新诗理论和实践,很少谈及另一位新月诗人孙大雨。孙大雨提出新格律诗的“音组”理论及其创作中的“粗笔浓墨”诗风,在“新月”诗中别具一格,并由此奏出“新月”诗派互补共生的多彩韵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闻一多对新诗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三个方面 :主张诗应当富于时代精神和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浓郁诗情 ;主张诗应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张诗应当有艺术形式的规范。着重论述闻一多为建立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而提出的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 ,并联系新诗的历史和现状 ,论述闻一多这一理论主张对新诗创作、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认为新诗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有悖于闻一多关于新诗的理论主张。认为新诗应在继承民族诗歌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发挥民族语文的特点和优长 ,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 ,学习和发展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 ,以实现新诗的格律化 ,创造出新诗形式的艺术规范来  相似文献   

19.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是诗的三种基本体裁。中国新诗(自由诗)本来就是为冲破传统诗词的格律禁锢而创立的,不必刻意格律化。格律诗简洁精致,更适合于记忆和背诵;自由诗以其语言表达的清晰和明快,更适合于朗诵,更富于朗诵现场的感染力。各种诗歌体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多元并存。  相似文献   

20.
<正>倡导格律的深刻根源三十年代几个知名的文学史家赵景深、陈子展、朱自清都称新月派为格律诗派或西洋律体诗派,可见他们对新月派倡导新诗格律的深刻印象。从“五四”前后到抗战爆发,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几个阶段。在草创期,胡适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