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如何促进高质量的协作互动备受关注。多模态视域下的群体感知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感知信息,有助于学习者充分感知协作群体/同伴的协作状态,能够有效提升协作互动质量。然而目前有关群体感知工具内部机理和外部作用间关系的研究尚不明确。基于此,从多模态视域出发重新审视群体感知的内涵,系统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群体感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群体感知工具通过采集多模态的学习者协作学习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以帮助学习者获取对协作群体/同伴状态的有意识理解,促使学习者调节内部和外部的协作策略。在厘清群体感知工具内部机理和外部作用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多模态视域下的群体感知实现框架,并指出多模态视域下的群体感知在多模态展示和感知监控两方面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促进高质量协作交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9,(1):72-78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中引入"群体感知"这一概念,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为解决协作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新方法。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群体感知的概念和国外典型的基于群体感知的CSCL学习分析工具的不足,并依托功能设计原则,构建了基于群体感知的CSCL学习分析工具功能模型;随后,文章具体分析了工具功能的技术实现;最后,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对工具功能的整体接受度较高,认为工具能有效支持协作学习。文章的研究有助于在线学习者更好地互动交流、解决问题,推动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具备的一种基础而重要的学习能力,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式和发展轨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在协作学习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文章以87名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协作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所撰写的活动反思为数据源,对不同学业成就的学习者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调节活动、调节模式和发展轨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1)高绩效学习者具有更多的预先计划和自我反思等调节活动,但在行为表现阶段与低绩效学习者无显著差异;(2)高绩效学习者拥有更多的自我评估行为和更为深入的自我反思调节模式;(3)高绩效学习者在预先计划阶段即能够产生价值认同并激发学习兴趣,而低绩效学习者的价值认同更为滞后。针对上述差异,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启示,包括:为低绩效学习者提供预先计划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的学习脚手架、在任务起始阶段引导低绩效者实现对任务的价值认同、引导并辅助低绩效学习者开展自我评估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在线学习关注在学习中如何利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践证明,不同学习方式下网络在线学习者之间存在者强弱关系,并且在线学习容易忽视学习者之间弱关系的作用,而网络对话和论坛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互动和协作明确在线学习者的身份,营造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通过对话促进良性互动,进而构建在线学习者之间强弱关系。  相似文献   

5.
同伴互动是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关键,也是提升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调节学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而同伴互动作为学习行为的一种,同样可以被其影响,由于当前缺乏对在线学习过程数据的全面挖掘并量化自我调节学习和同伴互动,导致两者之间具体关系仍然有待深入探究。该文通过采集学习者的日志数据和讨论文本数据,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法量化自我调节学习水平,然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认知网络分析和LSTM方法全方位挖掘和量化同伴互动水平的行为水平、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三个维度,最后进一步分析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和同伴互动水平不同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显示,在线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习者还不具备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而且同伴互动也更多停留在浅层的行为层面;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互动时的认知结构会受到教师发布学习主题的影响;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对同伴互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混合学习强调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显得异常重要。文章旨在揭示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哪些潜在类别,不同类别学习者是否具有不同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过程模型,以及这对于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的设计有何启示。研究首先对239名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然后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学习者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水平的自我调节学习剖面类别。然后分别对三种类别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过程挖掘,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更多体现在执行阶段的行为上;(2)中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表现出更强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3)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体现出更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与更强的整体规划能力。因此,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需要引入自适应支持机制,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过程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难以传达可视化的非语言线索,需要应用群体感知工具促进知识建构和任务完成,但群体感知工具对不同条件下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清楚。对此,文章基于2002~2021年国内外35篇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中应用群体感知工具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群体感知工具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认知、元认知、社会情感与动机的发展,且其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学习效果显著优于社会科学;另外,群体感知工具应用于混合式学习情境下的多人协作中,提供多种类型感知信息、将识别主体细化到个人且不支持个人与同伴比较时学习效果更佳,但这种优势不显著。基于此,文章针对未来CSCL中群体感知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提出建议,以提升协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协作学习研究的前沿领域中,智能中介工具的加入使得原有“人-人”互动转变为“人-机-人”相结合的人机协同方式。智能学习分析仪表盘作为人机协同的重要中介工具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智能学习分析仪表盘能够从群体感知、适应反馈和师生代理三个维度来促进主体间互动的关系与结果,其实现的机制是以可视化表征原有人与人协作交互中的隐藏认知、行为与社交感知信息,引导学习者发现并消解认知与社会性冲突,建构群体公共知识;以感知信息为基础对群体互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并匹配反馈,优化协作学习路径;通过模拟教学场景与师生代理,重建“人-机-人”结合的协作交互过程,增强学习者的临场感与沉浸体验。智能学习分析仪表盘未来研究可能聚焦于:在群体感知层面,关注学习者视角下的多种感知信息可视化表征方式;在适应反馈层面,聚焦提升适应反馈信息的可解释性;在师生代理层面,关注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师生代理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9.
王梦倩 《电化教育研究》2022,(12):86-92+113
互动是在线学习共同体进行知识建构的关键中介,对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互动关系和互动内容的整合性分析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多层网络分析构建了在线学习共同体行为—认知—情感多层互动网络模型及显性可量化的指标框架。将该模型应用于分析中学生“数字化阅读”在线课程四个班级的互动,在群体层面上,学生读写能力和教师深度支持对于群体互动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上,学生的投入度和受关注度同步性不高,学生在互动中行为、认知、情感投入的同步性存在差异,而行为、认知、情感层面受关注度则具有较为普遍的同步性。该模型能够对在线学习共同体行为、认知、情感互动的关系和内容进行整合性量化评价,对开发智能化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互动评价工具以及为学习者在线互动提供教学支持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共享调节学习评价涉及协作学习的不同维度和过程,同时兼具群体感知的功能。现有的评价存在分析维度单一、数据利用不足、缺乏对互动过程的挖掘和跟踪等问题。将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引入共享调节学习的评价,可以充分反映共享调节学习特有的理论观照,呈现调节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评价维度的关联性以及调节的内在机制。基于SNA的共享调节学习评价框架,在数据收集以及分析工具方面,拓展了现有的共享调节评价维度,其引入群体交流模式、群体互动紧密性、个人或群体角色、不同关系维度、多模社会关系等评价分析工具,对共享调节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跟踪,促进了群体的自我感知。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为解释案例说明概念框架的应用过程,也表明了基于SNA的共享调节评价能够评估共享调节学习的协作过程,促进共享调节水平的提高,相应的评价工具能够促进协作学习活动开展,强化成员的群体感知。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实证研究,完善评价工具,拓展应用案例,进一步挖掘概念框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式学习的模型、程序、分组、策略、优缺点等方面,在项目式同伴协作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来实现项目目标仍未得到充分研究。文章依据活动理论框架和协作学习中共享调节模型,通过设计持续时间8周的PBL同伴在线协作学习来组织教学活动,借助同伴评价表、自我报告调查表、团队项目成果评价表,进行自我调节和共享元认知调节对项目协作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在PBL同伴在线协作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效的共享调节主要受到学习者自身强大的自我调节的支持,在共享调节的作用下,协作同伴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进项目协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合理接受网络协作交流工具,能提高师生交互效果,促进协作效率。为探讨网络协作学习中影响学习者接受交流工具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提出了基于TAM的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特征、任务特征和个体差异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学习环境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接受行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接受意愿,而接受意愿又对接受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对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提供了支持,也为优化协作学习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协作学习是当前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和问题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基于课堂的协作学习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并且拓展了协作学习的应用层面。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习者、学习材料、信息资源、学习工具和学习小组。本文在分析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在线小组和网络协作学习的时间.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由此阐明了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学习者建立在CSCL情境中的群体感知意识,研究者往往会设计群体感知工具,为学习者呈现协作过程中的情境化信息,以此触发高质量的协作学习生成。通过对近15年30篇国外采用群体感知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认知型、行为型和社会型)的群体感知工具如何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具体从信息来源、信息可比性、细粒度、表征方法等维度对这些工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介绍了工具对协作过程、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三方面的影响。最后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从信息可比性和人机协同两方面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学习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被广泛关注,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当前关于网络学习行为的分类,大多数基于学习者本身属性,缺乏比较详细而深入的行为类型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聚类分析,可以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利用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过程记录,采用数据挖掘工具对网络学习者行为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根据学习特征,网络学习者可以分为高沉浸性型、较高沉浸性型、中沉浸性型、低沉浸性型四种群体;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沉浸性高的学习者学习效果往往较好。教师可借助技术工具,对学习者进行不断更新、实时、循环的聚类分析,及时发现学习者的个体及群体学习特征,因材施教,推送适应性的个性化服务,并给予及时的学习预警与恰当的教学干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CSCL领域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利用设计研究的方法,设计并实施了一轮基于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数据分析显示50%以上的学习者认为问题解决网络协作学习活动可以发展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使之获得丰富的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者对任务和问题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资源、工具及角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角色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以至于不同角色的学习者难以协作完成任务。资源与工具缺乏使用提示,以至于学习者难于将资源与工具与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7.
自我调节学习是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有重要影响。其中,时间性是理解学生如何调节学习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线学习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如何激活,如何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提出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框架,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不同类型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差异,从变化类型、时间特征和时间模式三个维度分析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的动态变化与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框架能有效识别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和差异;(2)表现好的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阶段性交互作用较强,调节效果较好,时间模式适应性调整特征突出,特别是计划有效性、监控作用方式和评价后的调节倾向方面。研究拓展了隐马尔可夫模型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应用,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时间动力学研究发展具有理论和方法意义,为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同伴互动是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与计算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但计算思维的抽象性与内隐性特征阻碍了计算思维各能力维度共现关系与动态演化趋势的外化表征。为此,文章提出了同伴互评支持的结对编程模式,并在高校综合性课程中开展教育实践,利用认知网络分析(ENA)可视化呈现能力水平高—高、高—低和低—低三种结对方式下学习者计算思维认知网络结构模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评与结对编程模式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学习者计算思维的提升与知识的双向迁移;在线同伴互评中,组内互评关注计算思维的概念,组间互评侧重于实践和观念;高—高组的同伴互评聚焦宏观图形认知,低—低组则倾向局部代码编写;随着同伴互评的深入,三组的认知网络质心移动轨迹转趋一致。研究将同伴互评机制与结对编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为高等教育体系中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从教准备度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CSCL领域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利用设计研究的方法,设计并实施了一轮基于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数据分析显示50%以上的学习者认为问题解决网络协作学习活动可以发展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使之获得丰富的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者对任务和问题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资源、工具及角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角色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以至于不同角色的学习者难以协作完成任务。资源与工具缺乏使用提示,以至于学习者难于将资源与工具与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网络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典型的网络学习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大多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强制分离,忽视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的激励作用以及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因此,扩展现有的智能教学系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学习需求。支持协作学习的群体感知模型由群体感知信息、群体感知本体和群体感知规则三部分组成,采用本体技术建模协作感知信息,运用语义Web规则语言刻画协作感知机制,为实现协作学习的信息交互提供通用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原有ITS自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扩展了参与者可以相互感知、相互交流的协作学习模块,实现与现有智能教学系统的无缝整合,为开发具有协作学习功能的智能教学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