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亮相书虫:于晓天书虫发现者:王世琴啃书心得:读书,未曾填饱我的饥肠,但充实了我的头脑,丰富了我的精神。喜欢的书:《智慧背囊》《时文选粹》《彭德怀》书虫在线:东台市实验小学六(8)班亮相书虫:冯静文书虫发现者:雷富平啃书心得:书,我亲密的伙伴,它让我分清善恶美丑,知道了许多知识,我的生活因书而精彩。喜欢的书:《封神演义》《红楼梦》《希腊神话》《淘气包马小跳》《草房子》书虫在线:东台市实验小学五(5)班亮相书虫:蒋天书虫发现者:何素莲啃书心得: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想象的翅膀,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喜欢的书:《外…  相似文献   

2.
书虫T型台     
《阅读》2006,(5)
亮相书虫:陆怡婧书虫发现者:干露啃书心得:书里、书外是两个世界!海阔天空的感觉,让我变得更加精彩!喜欢的书:《青铜葵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兔子德国草》书虫在线: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5)班亮相书虫:陈逸群书虫发现者:张坤啃书心得:读书是智慧的源泉,读书是快乐的根本。喜欢的书:《鲁滨逊漂流记》《绿野仙踪》《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大学》书虫在线: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4)班亮相书虫:张靖妍书虫发现者:张春英啃书心得:我要像老鼠啃书一样咬文嚼字,像熊猫吃竹子一样细细咀嚼,像考拉嚼树叶一样耐心品尝,像牛反刍一样慢慢…  相似文献   

3.
《阅读》2006,(3):F0002-F0002
书虫发现者:施伟东啃书心得:我喜欢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阳光下,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蓝天、白云、鲜花、娕草……一切的美好都簇拥在我的周围。这真是天大的享受!喜欢的书:《水浒》书虫在线:海门实验学校五(3)班 书虫发现者:黄静啃书心得:在阅读中散步的感觉真好!喜欢的书:《鼹鼠的月亮河》《草房子》书虫在线:海门实验学校兰(3)班书虫发现者:陆锦华啃书心得:我读书,我快乐!喜欢的书:《中国通史》《三国演义》《哈利波特》 书虫在线:悔门实验学校六(4)班书虫发现者:一民啃书心得:能把美学、哲学、科技、幻想不可思…  相似文献   

4.
《阅读》2006,(6):F0002-F0002
书虫发现者:石群啃书心得:书,为我们构建智慧的桥梁;书,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书,是我们的“长生果”;书,是我们的营养品;书,浣洗我们的心灵,带我们走进真理的殿堂。喜欢的书:《中国上下五千年》《史记》《老人与海》书虫在线:扬中市实验小学五(5)班  相似文献   

5.
书虫T型台     
《阅读》2007,(11)
书虫发现地:江阴市华士国际学校书虫发现者:孙晓山啃书心得:夜晚读书的感觉,就像苦咖啡里加上糖。读书的快乐来源于细细品尝。喜欢的书:《人体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6.
书虫T型台     
《阅读》2011,(12):F0002-F0002
亮相小书虫:葛坦 书虫发现地:宿迁实验小学四年级 书虫发现者:孙宏琳老师 书籍是我最好的朋友,和他交往可以益智、可以怡情、可以正德、可以塑人。如果说每一次运动能让我感受大汗淳淋的舒畅,那么、每一次阅读让我享受的是崇高精神的洗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阅读,我快乐。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陈晋华 《阅读》2014,(33):1-1
<正>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实验二(4)班顾嘉烜今年暑假我第一次见到《阅读》,我可喜欢她了。跟着可爱的小书虫,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双语知识,还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我也要成为一个会读、会说、会写的小书虫!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五(1)班《阅练奕夏读》如沙漠深处的一汪甘泉,满足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欲望,敞亮了我"道不明,理还乱"的写作心境。未来的子日里,期待《阅读》成长,似四季更替,五彩纷呈;似大千世界,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8.
一天,小书虫遇到了无精打采、神情蔫蔫的说明性文章。它向小书虫诉苦:“小朋友们都不喜欢我!说我的语言比较枯燥,内容没有太多趣味。”小书虫笑道:“你呀,不就是通过解说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类别,使人获得知识和信息嘛。别急,我教他们几个招数,保证小朋友都会喜欢你了!”一、抓住语言的形象性,还原情景在学说明性文章时,小朋友们抓住形象性的语言,利用各种学习手段,还原课文情景,就能增强趣味性。1.画一画。比如《恐龙》(苏教版)中谈到雷龙、梁龙、剑龙等,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拿起笔来画一画。不同的想象,画的也就各有一番情趣。2.读一读…  相似文献   

9.
秦朗 《阅读》2007,(1):48-48
秦朗干露一页一页翻书,就好像一次一次更新,我喜欢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世界知识画报》、《根鸟》、《东方快车谋杀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六年级(5)班  相似文献   

10.
《阅读》2006,(5)
嗨,大家好!小书虫在这里报告一个好消息,为了丰富大家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巩固所学的语文、英语知识《,阅读》杂志将举办首届“小书虫杯”双语阅读竞赛参赛对象:2006年全国小读者(小学3 ̄6年级在校学生),自愿参加。竞赛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竞赛内容:采用书面开卷形式,试卷内容包括双语阅读知识和作文两大部分。双语阅读知识题目主要出自《阅读》杂志2005年第9期至2006年7 ̄8期合刊上。竞赛办法:在《阅读》2006年7 ̄8期合刊上刊登竞赛试题、竞赛标志、参赛表格。参赛者需在信封左上角的邮编下方贴上参赛标志,并填写参赛表格(…  相似文献   

11.
李慧 《阅读》2014,(35):6-8
<正>叮当的话她说:"我梦中的书,应该是一本美的书,应该是一本絮絮低语、敞开心扉的书……"说这话的温婉如玉的女作家,名叫程玮,是《少女的红发卡》、《豆蔻年华》的作者,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才情的儿童文学作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她的又一套系列新作"周末与米兰聊天"——《龟背上的花纹》、《塔楼里的珍宝》、《两根弦的小提琴》、《神奇的魔杖》、《赛里斯的传说》。她巧妙地串起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许多知识和智慧。那么,快来加入这一场场精彩的谈话吧。  相似文献   

12.
书虫IT型台     
《阅读》2011,(11):F0002-F0002
我爱好旅游、古筝、运动,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喜欢看有趣的《哆啦A梦》、记录历史的《上下五千年》、可爱的《淘气包马小跳》、优美感人的《青铜葵花》……  相似文献   

13.
冰心祖母去世了,但她那盏小桔灯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小时候,我常听母亲讲述一位伟大女作家——冰心和她的作品。上学后,我就特别喜欢读她写的书,像《致小读者》、《樱花赋》,特别是她的《小桔灯》给我留下永远的记忆。自从读了她的作品后,我心里就萌发了想亲眼见见这位  相似文献   

14.
书虫T型台     
《阅读》2013,(6):2
书是我的好朋友,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捧上一本细细品读。《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碧玉蝈蝈》将我带入一个个神奇的世界,让我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十万个为什么》《中华成语故事》让我增长见识、明辨是非。书里面还藏着很多优美的句子,我喜欢用笔把它们划下来,细细地读一读,再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我爱看书,就像老鼠爱大米,鱼儿爱大海,小鸟爱蓝天。  相似文献   

15.
书虫T型台     
《阅读》2013,(7):F0002-F0002
书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也给我带来了知识与信念。《猫头鹰王国》这套书给我带来了勇气,让我变得勇敢,懂得为了梦想而坚持;《法布尔昆虫记》给我带来了知识,让我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手斧男孩》教会了我坚强,主人公坚强的性格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6.
《阅读》2010,(5)
为了丰富广大小读者的学习生活,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巩固语文、英语基础知识,《阅读》编辑部将举办第五届阅读·小书虫杯双语阅读竞赛活动。此次竞赛参赛对象为2010年全国小读者(小学3~6年级在校学生)。竞赛活动自愿参加,不收取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17.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表现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探究仍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首唐诗《风》来充实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8.
聪聪两手托着下巴,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窗边的小豆豆》。书页被风吹得轻轻翻动着。“聪聪——”一个清脆的童音传来。聪聪吃了一惊,眼睛不由得循声找去。桌上站着一个小不点。聪聪又惊又喜:“小书虫!我正想找你呢!”“我看你在发呆,一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小书虫不急不慢地说。“今天老师上阅读课的时候说‘阅读因思考而快乐’。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聪聪说。“原来是这样,”小书虫想了想,“我懂了,你们老师是要你们读书的时候学会思考。”“怎样思考呢?”聪聪急切地问。“别急,让我想想,”小书虫眨眨眼睛说,“我想…  相似文献   

19.
讲授新编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课《光》和第十一课《凸透镜》时,我设计制作的“光路显示杯”(以下简称“光路杯”)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的会聚,凹透镜的发散等光学现象。它能变虚为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光学知识,起到了替代光学实验箱的作用。 “光路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特别适合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它不需用平面镜把阳光反射入室,可直接在阳光下实验,且光路清晰,实验现象明显。 多年来,我使用“光路杯”进行光学实  相似文献   

20.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表现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探究仍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首唐诗《风》来充实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老师,让我们来猜一猜吧!”———探究在猜测中开始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学生一听猜谜语,顿时兴奋起来,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