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它既富含哲理,又具有文学之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强化学生的美学意识,调动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本文对美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感受语文丰富的内涵,用"美"的眼光享受和感悟语文。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美化教学过程,净化学生心灵。而实现这一要求,发现语文魅力之美,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经久不衰的话题。一、赏析语文的文字美方块字是中国文字所独有的,其文字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文字的音美。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置身于雄奇伟丽的北国风光壮景图中。另外,汉字中的叠字,如红艳艳、娇滴滴等都能充分显示文字的音美。中国文字的阴阳上去"四声",更增添了语文的魅力,从优美的散文诗到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语,都是一个个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当体现美育理念,启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适当引入课外古诗词,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开展诗词诵读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锤炼之美、创造之美.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教...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外界美学发现的能力,提高鉴赏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接受美学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度主体。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领略语言之美、感悟语文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深度研读教材,提炼课文中的美育精华,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让语文以"美"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美"的氛围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国家对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鉴赏水平与文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学习也一直都占据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大力创新,优化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对高中生文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拓展。本文拟从"剖析当代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现状;激发阅读兴趣,领略语文阅读中的美;拓展课外阅读,领略语文阅读中的生活气息;创设阅读情境,领略语文阅读中多元化的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归于探索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如何才能更深层次地领略到语文之美,并能够进一步去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  相似文献   

8.
戚辉 《语文天地》2014,(1):69-7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同时,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审美体验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体验美、鉴赏美、理解美继而创造美和表现美。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内涵的思想美、语言美和情景美,有效构成了语文之美。通过教师的指挥,学生的合奏,共同融化为互动、和谐的音符,不断让高中学生受到深层次感染、大力度熏陶。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现"美"。  相似文献   

10.
陈蓉  叶琳 《作文》2022,(12):60-61
<正>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优秀散文写作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表达之美。通过散文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情韵美,进而在艺术之美分析与表达中感受散文写作的艺术,获得较强的散文阅读能力。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在以审美为教学重点的散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获取散文审美性阅读的方法,促成学生在美文欣赏中获得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审美规律,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人格。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精选古今名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是培养学生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  相似文献   

12.
反思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发现语文的美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的美点很多,列举了朗读之美、语言之美、创作之美。发现语文之美的方法归纳了四种:一是用激情感染,二是以展示带动,三是创情境悟美,四是拓外延激趣。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天然地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美学基础,因此应将审美作为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钥匙。在具身感知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深度解析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自我表达中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最终达成文化与自我的同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范围是生活,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求知和健康成长有着极度的重要性、紧迫性.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健康审美情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味鉴赏美,创造美,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荟萃了中外名篇佳作,典范性很强且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特色的美、说理抒情的美。熏陶、感染、丰富和  相似文献   

16.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充分体会到语文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发现语文之美。阅读则是帮助学生发现语文之美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对比之中体会文章语文的形象美,利用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在字斟句酌中体会用词之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狠抓智育为主要目的地学科教学的前提下,施以审美的催化与灌注,把讲解与欣赏、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汲纳与美感享受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苏教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下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发挥了语文教材审美的特点,更有助于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崇高的语文素养,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目前的高中语文学习存在机械、枯燥、应试性强的弊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美,发现汉语言文字特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