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神经系统是随着动物进化而不断进化发展的,可以说,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神经的分化程度就越高。在不同阶段,神经系统都有不同的特点,并在进化过程中伴随有几次突跃。在量变中积累质变,最终进化为人类的高级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2.
进化心理学视野下的语言起源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语言的起源存在着众多的假说,进化心理学认为,语言的出现是人类长期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在语言进化发展的道路上,由于人类狩猎-采集者祖先的发音器官、神经系统的进化发展以及群体合作的出现,才使语言起源前期"非有声分节语言"的"动物本能性语言"和"手势语言"得以进化发展为语言起源期的"有声分节语言".因而,进化心理学把语言的起源归结为人类种族在"过去"长期的进化发展中,在生存和繁殖的压力下,由心理机制和外在环境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产物.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动物进化简史、动物血液循环的规律以及血液循环是动物进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鱼纲、两栖纲和爬行纲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较为完善体现了水栖—→水陆两栖—→陆栖的进化历程。也体现了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这样一个进化过程,具有典型性。我们计划在完成常规教学后,利用两个课时,通过三类代表性动物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动物的分类和进化历程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5.
语言进化可以简洁地理解为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进化。因此,进化主义者借助动物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为人类语言进化提供活的证据。研究人员通过对灵长目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对比研究揭开了人类语言进化的部分秘密。近年来,人们逐渐把焦点集中在鲸鱼和鸣禽的鸣唱上,希望能为语言进化提供更具说服力的实证证据。本研究将对国外从动物语言视角揭示人类语言进化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国内语言学者对语言进化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动物的进化》(第十二册第九课)主要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通  相似文献   

7.
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种类总数的95%。包括由低等到高等的动物界34个门中的 33个。其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极其多样。动物界绝大部分的进化过程或事件在无脊椎动物中都已经发生。它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基本的形态结构在脊索动物中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因此,观察、分析和研究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对了解动物是如何进化的是很有帮助的。本人在动物学教学中对无脊椎动物进化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形成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1 细胞数目的变化 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变化当属细胞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动物进化中的雌性选择作了简单概述,同时对不同的雌性理论进行了比较,认为动物交配中的雌性选择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它对于种群繁衍、增强后代的存活力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胃动物     
《中学科技》2014,(6):26-26
对于吃大餐的动物而言,胃似乎是十分有用的脏器。然而,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许多动物已经失去了胃,例如,鸭嘴兽、幽灵鲨鱼和肺鱼。一个科学研究团队试图探究这些动物是如何进化成为现在没有消化器官却仍能够生存的。他们首先从考察这些动物的基因开始。  相似文献   

10.
于怀超 《初中生》2008,(12):58-60
捕食和逃生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两种能力。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动物进化出了五花八门的逃生技巧。  相似文献   

11.
捕食和逃生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两种能力.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动物进化出了五花八门的逃生技巧.  相似文献   

12.
无脊椎动物总的演化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分散到集中。对这个总的趋势,起柱石作用的是无脊椎动物各大系统的演化趋势。无脊椎动物各大系统的演化趋势虽然在某些个别阶段上出现了螺旋式变化的现象,但总的方向还是遵循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的进化原则的。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无脊椎动物二十多个门,从进化树上来看,越高等一点的类群,其神经系统越发达;越低级一点的类群,其神经系统就越简单。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行为     
动物能够运动,因而它们必须能接受周围环境的刺激,并列之作出反应。这一要求导致很多动物神经系统的完善发展。这一途径使动物能尽快地传递信息。神经系统中最临近主要感觉器官的那部分变得膨大起来,而能够处理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并非只有人才会欺骗,有的动物也会"欺骗",而且还很巧妙。一直以来,生物学家对存在于动物界的欺骗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欺骗会破坏动物之间的信任,不利于进化。最近,科学家通过最新研究找到部分答案。他们发现,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更偏向真相和谎言的混合体,换句话说,半真半假才最有利于动物进化。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有喜好动物的天性。其实,极而言之,整个人类在潜意识中都存留着喜好动物的自然属性。究其原因,这不仅仅因为动物给人类提供了参照的镜子,而且人类自身就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了“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至尊地位,然而同时也面临着灭绝其他动物、毁坏生态平衡并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危险。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不可避免地同大自然,同动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了。当人们——尤其是大都市的人们——只能依靠  相似文献   

16.
动物世界充满了各种斗争,动物们为了求得生存与繁衍,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进化而具备了各种求生的绝招。比如,有的动  相似文献   

17.
<正>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人教版)P.94"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讲到:"动物的行为,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有着直接的联系"。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趋性是动物先天性行为中的一种,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难道所有动物的趋性都与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2009,(7):73-73
据2009年1月30日《新民晚报》消息,最新一期国际分子进化研究权威杂志《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表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王吉吉及其导师和英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破解了鲸类动物鳍状肢的起源和进化之谜。  相似文献   

19.
中青 《小读者》2011,(11):50-50
人是地球上最优秀、进化最完善的动物(物种),就这一点而言。人排在所有动物的前面。然而从各种动物在地球上的总重量来看.人类却落在了第六位。  相似文献   

20.
从进化的观点看,人类的道德有其自然史的基础。进化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社群动物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基于总适合度的先天利它现象,即本能的善。而人类在其长期的文化进化过程中由于突破了基于总适合度的先天利它性的界限,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相对于动物成为一个"道德的物种"。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道德扩展是一个不断扩大着的圈子,而每一次这样的扩展,都是人类道德的一次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