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8-58
先师云:“形而上者谓之意,形而下者谓之势。演形意拳术者,熟玩内意外势之语,于拳道则思过半矣。”盖拳意者,人神所素具之灵机也,灵机者,必藉拳势而显者也。舍拳势,则拳意浑噩将无所用。未闻‘意’,‘势’有孤立而成者也。神之取给于形,形之取给于神,相反相成,并完吾人虚灵不昧之天真;觉行圆满,包举无遗,此形神得其宜之总说也。  相似文献   

2.
四通捶     
王春华 《武当》2011,(6):12
四通捶是流传于山东潍坊一带的地方拳种。有人认为,"四通捶"在早期被称为"撕捅拳"。因其在技法上以"撕抓捅打"为主,后又取其"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的"四通"之意,逐步演化为"四通捶"。还有种说法是,"四通捶"实为误读了"同"之音,其真正名称应为"四同捶",是由两肘与两拳同时出击而得名,又因带"捶"字的拳种多是拳肘结合并用,联合击打的。  相似文献   

3.
薛蔚昌 《武当》2013,(4):20-21
当今的太极拳已经不再是张三丰的原创太极拳了。相反,它走了"外面"——"实势"化,庸俗化了。准确地说,成了假太极拳。也因此,带着"四大固疾"(周身轻灵做不到,气与拳架两张皮,腰带动不了四肢,膝关节之痛难避免),本身解决不了,又难自圆其说。如果用"极"拳、"虚势"的打法,这"四大痼疾"就迎刃而解了,不复存在了。譬如"轻灵不了"的问题,那是因为你用的是纯"实势"(习惯力);若用"意"["意、气、神"与"腰脊"("胸背开势"、"顶沉对拔")机理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4.
凌召 《武当》2009,(6):21-23
以五行拳运动之法来完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在明、暗、化三劲的练法上完成的。初练拳时,用力以刚猛之劲为主,拳势要舒展,不可拘谨,为的是使劲力发于体外而抻筋拔骨,劲力调和顺畅,开出体劲,渐渐达到体动随心动,炼精化气,以退后天返先天,这是练明刚之劲。练功久而久之,内三合程度逐渐提高,行拳作势舒畅自如而无喘意,自身也就松了。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练习,力量外放,用尽了,拳不打乏力,练拳者自己都乏了,身体自然能松软,促使体的柔化。基础打好了,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军六合严整.内劲自生。  相似文献   

5.
周至譓 《精武》2008,(1):14-17
洪拳是广东名拳之一,威震岭南数百年。由于这些年影视作品的大力倡导,洪拳在国内外一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并无真正的理论建树,只是虚假的繁荣;尤其是学院武星的典范李连杰先生那些夸张的动作,对洪拳正常发展具有极大地破坏性,甚至导致一些国际友人错误地认为李连杰所演练的风格才是真正的洪拳。这种现象令洪拳界的卓识之士深感担忧,有鉴于此,他们对洪拳立即作了比较深入地挖掘与全面研究,以求有所建树。其中,武术家周至懿先生的文章,对洪拳有整体的宏观把握,代表了洪拳理论研究的先进水平,极有参考价值,对欲从深层次探索洪拳奥秘的武友而言,不失为满足夙愿的良机。  相似文献   

6.
佟德 《武当》2013,(7):22-23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闭上双眼或以物蒙住双眼,形同在黑暗中进行套路习练。"盲练"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太极拳  相似文献   

7.
贾澎 《中华武术》2004,(3):31-33
“金刚”是道教和佛教守护神,因之命名取其庄重、中正、威严之仪,无敌于天下之势。“对”是相合、相含、相对照之意。“三大对”是指身、手、步相对。拳势运动中身体移动、重心转换到某一侧时,须手与足、肘与膝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一对无不相对,不贪不欠,无过不及,头正身直,沉肩坠肘,吊裆松胯,气顺神蓄,气催力发,意动劲至,则五行百骸  相似文献   

8.
佚名 《精武》2009,(10):39-39
所谓坐功者,阴阳也。拳谓太极,亦有含阴阳也。调和阴阳,聚于祖窍,久而不舍而成丹凝结神气,充塞通身,斯为拳。此拳也,不同流俗,不比凡工。如有志此功者,当与丹功并进,动静双修,工比兼并,自有补益。神是气之领导,气是力之生母。  相似文献   

9.
谢永广 《精武》2009,(9):24-25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协调性、耐力等运动素质无不受人体神经肌肉松紧的制约,意拳全部的训练内容就是如何正确培养掌握和运用“松紧”的问题,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心理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  相似文献   

10.
心意拳是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以气催劲,由内催外的内功拳。练精、蓄气、养神是宗旨,强内、壮外、达意是目的。可见劲为拳之魂。气为劲之源,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以气为本则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如何调息运气? 光与气融 光与气融就是掌握练拳的宝贵时刻,把光气融入功法之中,从而增强内气强身健体。心意拳是内功拳,  相似文献   

11.
马雷石 《精武》2007,(12):44-45
作为清真教门名拳——汤瓶七势拳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武术界所珍视。穆斯林习武者对此拳尤为推崇,有"七势打六合(指心意六合拳),箅子抓窝窝"之誉。汤瓶七势拳的得艺者在过去极为保守,周口袁凤仪尝言:"大教(汉族)之人大多欲观之而不得",今邓州马雷石先生独家披露其拳,价值如何?尚请行家里手细心把玩。  相似文献   

12.
(一)技击桩概述意拳认为:浑圆力是拳术的基础,没有浑圆力就谈不到如何掌握技击的功夫。而技击桩是求取浑圆力最好的方法。因为站技击桩时身体采用一定的姿势,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容易集中精神,凝神定意,达到神不外驰,意念高度集中的境地,进而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摸索到似松非松,松而有力的意中之力,  相似文献   

13.
以形鉴真法     
丁金平 《武当》2012,(4):42-44
学习武术或丹道,只有拜访有本领的老师才能学到真东西,而如何分辨丹道和武学高人的学术真伪是很重要的。现仅就这一话题,简单讲述几点内家圈里以形鉴真的方法。第一点,拳架低。看他的拳架是否在中盘以下,内家功夫讲究"走下盘",低架下势是劲大力整的根本途径。初练时架子低不下来,但随着不间断的修炼,身体会愈来愈松,关窍越来越开,架子越来越低,筋骨越来越柔,而内气自足,腿力雄健。马步能自然做到大腿趋于水平,与地面平行,小腿尽量垂直,且双膝不超越脚尖,脊要直,松腰命门后竖,不能撅臀挺胸,这样就能气沉丹田。拳谚云:"人走下盘,气自腾然。"能练出强悍功力的内家拳种大多强调低桩下势,诸如自然门矮  相似文献   

14.
鹞膀捶为沛县武当洪拳三晃膀套路中的重要动作,它迅猛灵变,攻防相宜,技术应用以等打与赶打为法则,技击时犹如鹞鹰抖膀展翅。武当洪拳名家说:“打法有等打与赶打之分。所谓赶打者,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所谓等打者,犯了招架,便是十下。”鹞膀捶的功法练习势猛劲强,长期练习可使骨坚筋强、精充气足,达体魄强健之效,用于格斗实战也有自卫防身之功。  相似文献   

15.
小舟 《精武》2006,(11)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不知这句话是不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但芗翁做到了。由入郭云深门下学习形意拳,到弱冠之年离家远游寻师访友切磋武艺,到综合他艺精华创编意拳,再到登报挑战,大长国人志气,芗翁一直以大成为志,志存高远。芗翁所创之拳名意拳,又名大成拳。意拳,取“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要领,体现了打拳时的一种精神境界,所以意拳是十分讲究修禅的,不知是不是芗翁受本空上人指点之故;而“大成拳”之名,则是芗翁友人在1940年赠给先生的,先生不好推辞,只好名之。在“意拳”与“大成拳”之间,芗翁更倾向于“意拳”,先生曾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谦逊之态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6.
六合拳论     
郭强  成守海 《武当》2007,(9):34-35
六合拳法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是锻炼人的精神、意念、内劲与身体四肢百骸合一,以技击为宗旨的拳术。由于六合拳动静结合,内外双修,刚柔相济,从而要求在演练与技击中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统一,故为之六合拳。  相似文献   

17.
《精武》2008,(6)
善学古人者,必执古人之法以治己身。戴先师之十形象变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乃化裁变通之大道。习者深究其理,与五拳常法融会贯通,制敌无不应手生效。先哲于此大畅其说,可谓独具慧眼,大声唱破拳学I临机应变,运用之妙矣。自戴先师以来,十形象为山西后世拳家奉为科律,以求古人拳意之精微。龙形虽有三弯,不如乘势,虽有三尖,不如待时。谱云:"劲意是本领,招势是枝叶",心无妄思,雷霆莫畏,是故方圆曲折,横逆虽有所遇,而觉之能抚,劲意易矣,常存此心,便是龙形转换无迹,屡变而臻纯备妙艺之根本。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呼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  相似文献   

19.
精研习拳之道,每练习一个单式,在手、眼、身、步、心、神、意、念的四法四功中讨分寸。一个拳式有8种练法。通俗解释为8种技艺,从起始习拳到上乘功法,一个拳式有8个层次的功夫,十分精妙。 1.粗练 所谓“粗练”,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或浅知。导师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先学会“划道”。为了便于记车每个动作的起止点,不要照葫芦画瓢。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人“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式”,势熟练后,再练“连式” 2.严练 严练是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宪民 《精武》2007,(2):36-37
夫炼拳之法:先要开心明目、怡声下气、降心火于下田、泯绝狂虑、预想每势出有入无之机、俟心意泯泯澄静之时,方可操之。如此行功则形随意立,形神俱妙,神在形固,气全形坚,坎离交遇,身中丹成,与道合真矣。拳有六势,前软后硬.犹文章之有层次也。识五行生克,体三才而履道,于阴阳二气中淘炼消息,是初学第一步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