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2.
颜恒 《钓鱼》2006,(9):38-39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  相似文献   

3.
颜恒 《钓鱼》2009,(7):42-43
关于对复杂水底鱼情的描述,有这样一些钓谚,如:“钓乱钓脏,不钓光光”、“水下瓦砾多,钓鱼不打窝”、“水底复杂,鱼把堆扎”等,都表示鱼是喜欢呆在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里面的。  相似文献   

4.
王建防 《钓鱼》2013,(4):56-57
六、“打黄扫黑”钓组 黑鲪和六线鱼常共生一个海域,所以单纯钓黑鲪和单纯钓六线鱼的时候不多。一般是黑鲪和黄鱼兼而钓之,即所谓的“打黄扫黑”。“打黄扫黑”钓组种类繁多,最常用的有三种:  相似文献   

5.
类永藻 《钓鱼》2007,(5S):33-33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7.
华朝熙 《钓鱼》2005,(9):22-22
坐着钓还是站着钓,这本来是个没有太多意义的话题,自然不值得去探讨去研究。现在,有人提出了“站着钓是童趣是稚嫩”、“坐着钓才意味着成熟”的言论。这个看法,我看恐怕是偏颇了。  相似文献   

8.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钓鱼》2001,(2):36-36
一、麝香饵在传统钓中的应用 1.用豆饼粉(南方用菜籽饼粉)拌一包“麝香米”(25克)打窝,用蚯蚓、虾或红虫浸沾“麝香水液体香精”或“麝香米粉”、“麝香玉米粉”(任选一种)做钓饵。 2.用“麝香米粉”、“麝香玉米粉”或“麝香水液体香精”喂养蚯蚓做钓饵,垂钓时用“麝香米”打窝,上钩率高。 3.当气温回升到 20℃以上,在野塘、河流垂钓用“麝香米”(北方用小米,南方用大米)打窝,用“麝香野钓饵”垂钓或用“麝香米粉”、“麝香玉米粉”添加面粉揉和直接做钓饵。 二.麝香饵在台钓中的应用 1.在手竿台钓比赛禁止打窝…  相似文献   

10.
拔标钓术     
长枪兵 《垂钓》2009,(7):26-28
“拔标钓术”顾名思义,是指将正常手竿钓组中的浮标拿掉,转变成一种独特的钓法。它借鉴了抛竿、手竿悬坠钓、传统“板钓”部分技术要素组合而成,是在特定条件下运用的一项竞技垂钓技术。它是以钓底兼顾打截口、主抓成功率逮死口为重点、针对乱层鱼和钓底层鱼为核心的一种特殊钓法。  相似文献   

11.
耿胜利 《钓鱼》2009,(22):22-23
“竞技钓法”和“传统钓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是先打窝子后钓鱼,而是诱钓合一的一种钓法。以在相同时间内有最大的鱼获量为主要目的。怎样合理调整诱钓的节奏,提高频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大家公认钓鱼打窝与不打窝收效是大不一样的。为造好窝,有人连续许多天在一个钓点抛下数十千克的饵料,成效是显著的。但是这个做法不是每个钓友有条件效仿的,一般工薪族只能抽双休日过过钓瘾.钓效自然难比这些“职业钓徒”们。难道工薪阶层的钓迷就没有大过钓瘾的好方法了吗?有!且看我的双休日“轮钓”法。  相似文献   

13.
宿聚生  陈艳春 《垂钓》2001,(6):18-19
钓草重在打窝,打窝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且来看四种钓草鱼打窝方法:一曰浮草窝;二曰沉底草窝;三曰常规诱饵窝;四曰海竿“觅钓”,无窝也。  相似文献   

14.
何继友 《钓鱼》2005,(8):30-30
天津地区“打站漂”钓法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和悬坠钓同步兴起。此前,天津地区除手竿传统钓法外,海竿打爆炸钩钓法风头已衰,因为天津钓鱼人喜欢根据直立鱼漂的动作变化钓鱼,而且海竿竿梢动作确实不如鱼漂动作灵敏可靠。这就出现了钓法不能针对水情的问题。由于天津地区的水情复杂,许多坑塘湖库普遍水浅清澈,较大的鱼群往往不敢靠边而栖息于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即使钓手使用再长的手竿也够不着有鱼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管察 《钓鱼》2009,(7):14-15
钓手对浮标的关注不仅是因为新奇,还因为它关联着钩的状态并受钓饵影响而变得扑朔迷离,破解不了而越想破解。可是不管竞技还是野钓,钓鱼人对巴尔杉的共同感受是个性太强,适合钓底的不能打浮,符合打浮要求的又缺乏稳定,不是过钝就是太贼.巴尔杉可以任意造型,偏重于强调个性,所以一年一个新花样,钓不上鱼就换支标然而从2007年秋开始,一度消沉的“孔雀翎”卷土重来了。先是“无极”推出脸谱系列,接着“圣人”不甘示弱,之后又有“千川”变脸、“鳞影”登台,  相似文献   

16.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17.
吴芜 《钓鱼》2009,(22):16-17
十年前,记者在天津观看第五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时,发现参赛的3位河南钓手不管水深水浅,鱼多鱼少,自始至终坚持拉饵打浮。赛后采访了这3位钓手,把他们的技术特点概括为“钓一标深”。此后,拉饵“钓一标深”风靡全国,并迅速成为竞技钓鱼的主流技术。2002年,记者采访在无锡举行的“泛宇杯”钓鱼邀请赛,发现河南钓手在运用“钓一标深”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鱼口乱,  相似文献   

18.
钱邦伦 《钓鱼》2009,(19):30-31
渔谚云:“无风不钓鱼,风和鱼好钓”,“迎风钓浪,渔获满筐。”夏季垂纶,在大的水域,如湖泊、水库等,风吹浪涌的机会颇多,幽幽碧水,风平浪静的时候较少。在有风的天气垂钓,无论是对有经验的老钓手,还是初走江湖的新钓手来说,不仅要克服风给水情、心情造成的影响,还要克服风给挥竿带来的困难。根据笔者三十多年来,战湖风,顶逆浪,挥竿垂纶的实践,谈一谈风中钓鱼的绝技。  相似文献   

19.
钓界风云     
《钓鱼》2005,(19):56-56
2005年第三届“世界杯”钓鱼运动大会鸣金,福建泉州力建全国最好的钓赛基地,“芬威克鹰杯”酣战金陵,“光威钓王杯”河南分站赛火拼平顶山,南京品浪钓具旗舰店隆重开业,夕阳无限好 钓兴意更浓,庆祝惠安钓协成立十周年 福建泉州举办钓鱼邀请赛。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6,(10):23-24
这是一个两手合抱式的船坞,外面是一个湖。在“手臂”的肘部朝南抛钩,东南风造成的走水很快压沉了调6钓3的标尖,没办法,把浮标往上推,1目、2目、3目……一直到10目才停住了,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浪过来沉下1目,再一个浪又“吃”掉1目,一到吃到钓2目才稳住了。调高钓低不行就钓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