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在国共统一战线新形势的鼓舞下,被称为红色中国的陕甘宁边区中心延安,再一次成为外国记者瞩目的焦点,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前线英勇杀敌所取得的战绩,也是外国记者争相报道的新闻.无论从记者的活动还是报道作品来看,以延安为象征的红色根据地的崛起,在当时已构成国际新闻界对中国抗战报道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绝大多数的西方记者都对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给予极大的同情与支持,他们不断地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人民抗战的事迹,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在西方记者看来,抗战是放在第一位的,很多外国记者对于中国的国内局势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不管怎样,在他们眼中,首先要做  相似文献   

3.
李青林  余璧玲 《青年记者》2017,(30):104-105
1935年,斯诺以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记者的身份深入延安采访,让世界各国倾听到了来自红色中国的声音.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严格禁止新闻记者尤其是外国记者赴边区及中共抗日根据地采访,同时,利用其宣传机构不断以片面报道构建中国共产党的负面形象.1944年,在国内外各方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同意外国记者赴延安访问,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延安之行打破了延安一直以来的神秘.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舆论场上,大党、大国的领袖形象,关乎海外受众对这个政党和国家的“第一认知”,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共领袖、中国领袖的故事,这也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2014年2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学习小组”,是央媒中最早专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5.
9月18日,《陕西日报》推出的整版报道《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掀起了抗战胜利纪念报道的又一个高潮.自6月9日启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策划以来,《陕西日报》强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围绕延安作为全国抗战总指挥部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中国共产党积极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大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大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大力宣传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大力宣传八路军东渡黄河、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战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与中流砥柱;大力宣传陕西作为八路军对日抗战总指挥部和抗战物资保障的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通过史海钩沉、记者寻访,追寻历史足迹,感怀英雄壮举,铭记抗战英烈,缅怀艰难岁月对中国人民给予无私援助的外国友人,以利今人以史为鉴,坚守和平,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敦枫  赵婷 《东南传播》2010,(10):83-86
抗战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由于新闻事业落后,当时的中国了解世界和国际上了解中国,都必须经过外国通讯社的驻华机构,甚至于中国报刊和外国报刊的观念,都受这些外国通讯社驻华分社的左右,他们垄断了中国的国际信息报道。因此,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宣传不仅仅是消息传播,更是对外国家形象塑造,由此看来,重庆国民政府对外国记者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对我党控制区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栓  吴燕 《军事记者》2006,(6):53-5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记者纷纷云集中国,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据统计,抗战时期来华的外国记者在50人以上,超过了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他们之中有许多记者冒着极大的危险深入我党控制区域(包括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活动的地区等)进行采访报道,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等等。他们的报道真实地反应了我党控制区域军民的抗战情况和我党抗战的方…  相似文献   

8.
西方记者对中国的报道,是外国报刊编辑和读者最欢迎的一类稿件。因为在新中国大地上的一切人和事,已摆脱掉旧的巢臼,正形成了使西方世界感到惊异的崭新模式。他们在通过这些报道研究和观察新中国。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一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张且是唯一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同时它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在揭露日寇暴行,报道抗战事迹,宣传抗战言论,宣传组织国统区的工人及青年运动,以及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等诸多方面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曾经一度和国民政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他们向美国国内发回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战和侵华日军残酷暴行的新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政府所暴露出来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战又促使这些记者对事实的真相做了毫不留情地揭露,再加上他们对延安解放区的正面报道,终于导致美国来华记者与国民政府的合作走向了决裂。  相似文献   

11.
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既是n国共关系史上出现的又一重大转机,也是抗战中外国n记者对共产党根据地仅有的一次集中、大规模的采访n活动.参加这次采访的一名外国记者回忆说:“这是对n国民党将近5年来禁止中外新闻界访问解放区的第一次n突破,是在记者招待会和其他场合经过几个月的舌战n和斗争之后,蒋介石才被迫同意的.”在此前为期不n短的近5里,外国报刊了解中共信息的渠道一是通过n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共产党人的交谈,再就是靠从n日军占领区进入边区的外国人士的见闻而获得.这期n间,到达重庆并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有过接触的外国n记者有第四次访问中国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周n恩来在一次私下谈话中向她透露了国民党策划消灭八路n军和新四军的阴谋,指出国共关系面临再一次分裂的n危险性.这次谈话仅一个月,“皖南事变” 发生,斯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最早报道红军长征,向世界介绍毛泽东、中共领袖群体和红军战士,宣播中共的抗日统一战线及其他政策的《西行漫记》,1937年,首先在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英文版,1938年,上海复社第一次以《西行漫记》书名在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以十多种文字的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但是,在“文革”中,广大读者无法读到此书,更谈不上对它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桂发行,不仅发挥了宣传中共抗战方针、鼓舞抗战士气的媒体功能,而且发挥了指导中共地方党部工作的组织功能,以及联系和影响新桂系共同抗日的统战功能,对指导和推动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4.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5.
陶建杰 《青年记者》2009,(19):25-26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1938年3月至1940年初,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在此期间,任弼时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他不但在国际讲坛上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而且亲笔撰文在苏联<共产国际>、<真理报>、<红星报>等报刊上向国际无产阶级和苏联人民进行广泛宣传,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使共产国际承认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是正确的,也最终使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任弼时在共产国际的宣传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党在延安时期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音,呼号XNSR[1],标志着党的新闻事业从报刊、文字阶段迈入语言广播阶段.在抗战艰苦的岁月,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宣传中共抗日救亡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延安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我们发展新闻广播事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国列车人的第三代子孙。我是古赵国人氏的后裔,然却生在秦都长安。我没有见过我亲爱的爷爷和奶奶,他们早在抗日战争中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我是姥姥带大的,然而却没有见过我的姥爷。听姥姥说:我姥爷是制造中国第一代列车的高级技工,是詹天佑亲自组织的技工大队的学员。那时我姥爷家在天津,后被分到洛阳铁路工厂。抗战爆发后,洛阳厂奉国民政府令西迁陕西宝鸡,而姥爷姥姥一家便成了"宝鸡铁路工厂"的第一代职工和家属。  相似文献   

19.
1937年,随着抗战开始,外国记者的对华报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抗日战争作为中国革命的又一高潮,此时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各国新闻工作者,其中既有长期从事中国报道的“中国通”,为战争所吸引的流动记者和业余记者,也有临时为各种报纸和通讯社服务的传教士和其他冒险家,还有一批学者、政治和军事活动家电加入了这支报道大军的行列,这使得此间在华记者的人数达到了近代历史上的最高记录;他们各不相同的经历及其报道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宝贵见证。  相似文献   

20.
1941年9月,英勇顽强的山东根据地抗日军民,在庆祝抗战巨大胜利的欢笑声中,经历了一件将载入新闻史册的事件;一个同样身穿灰色军装的波兰籍战友汉斯·希伯,风尘仆仆地从新四军所在的苏皖根据地来到他们中间。作为一名外国共产党人和新闻记者,希伯此次是专门前来向全世界报道山东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