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疲劳是由于学习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学习疲劳时,对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往往会感到心力不从心,学习疲劳,不仅不会有正常的学习效率,而且会使我们心理活动受到扰乱,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集中,从而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使各器官和系统更加灵活协调,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因为我们日常生活或学习都是与大脑皮层的活动分不开的,主管这一部分工作的那些脑神经细胞兴奋,才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得以完成,而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大脑皮层细胞就会产生疲劳,会出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思考问  相似文献   

3.
有些老师上课常常因想多讲一点,拖了课,或因教学量的控制不当,不能及时下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课间休息。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很不科学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通过神经活动过程来完成的。而神经活动又包括兴奋过程即抑制过程,这两者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说,兴奋过程可以转化为抑制过程,抑制过程可以转化为兴奋过程。刺激物过于强烈或者持续作用的时间过久,超过了神经细胞兴奋的限度,兴奋过程就会转为抑制过程。从生理保护的角度看,课间休息也是人体神经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学习疲劳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学习疲劳”是指由于学习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的疲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则会引起神经衰弱,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等。回顾新中国的教育史,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严令中小学为学生“减负”,并下发过49次文件,2000年的那次,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可谓反响最大,其效果究竟如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我市10所普通初、高中的80个班级(初中一、二年级与高中一、二年级各10个班,初中三年级与高中三年…  相似文献   

5.
巧用课间十分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神经系统活动分“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这两种过程无时不在进行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有规律性的运动。如果长时间地学习,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单调、持久的刺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势必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使大脑进入抑制状态。为了消除抑制,让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再处于兴奋状态,这就需要通过课间10分钟的自由活动来调节。从多学科的学习活动来讲,不同学科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侧重,有的学科运用具体形象思维较多,有的学科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较多,而思维方式的转换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排…  相似文献   

6.
疲劳是一种困累的感觉 ,学生学习疲劳出现时 ,常伴有渴望学习活动停止的心理倾向 ,学习效率也明显下降。学习疲劳一般有两种类型 :客观疲劳与主观疲劳。客观疲劳是指生理上的疲劳 ,它有身体疲劳与精神疲劳两种。肌肉活动过久 ,生机淀粉过量地消耗而不足以应付所需能量 ,加之体内碳酸、乳酸等废物积累过多不能及时予以排除 ,以致阻碍学习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的疲劳感觉 ,这是身体疲劳。学习中的身体疲劳主要表现为坐得过久。精神疲劳则是因大脑皮层的某一部分兴奋太久进而转化为保护性抑制状态。学习中的精神疲劳主要表现为思考过多或听课太久导…  相似文献   

7.
疲劳,是长时间地紧张工作的自然后果,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紧张或时间的延长以及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疲劳现象。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早期疲  相似文献   

8.
一、具有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智力因素的作用   1 有利于调节大脑功能 ,促进智力发展。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 ,研究探明了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表明人的语言、数学、逻辑等是由大脑左半球负责的 ,俗称“数字脑” ;而图象、音乐及其它非语言信息则由大脑右半球管理 ,俗称“模拟脑”。而大脑皮质的活动表现为兴奋与抑制的过程。如果大脑的某个部分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就会引起疲劳而转化为抑制 ,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在紧张的科学思维之后有一个轻松的文娱活动 ,就能转换兴奋中心 ,使左半球大脑皮质迅速进入抑制状态 ,心理学上称为…  相似文献   

9.
高山 《高中生》2012,(21):52
经过长期的奋战,不少考生已经身心俱疲,所以考生有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学习疲劳。预防学习疲劳1.学会休息①安静性休息。安静性休息是指睡眠和闭目养神。睡眠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而且是不可取代的休息。人在睡眠时,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活动减缓,大脑皮层由兴奋转为抑制,耗氧减少,有利于血液中养料、氧气的自我补偿,以积聚精力。这样既保护了神经细胞,避免过度疲劳,又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当没有睡觉的条件时,闭目养神也是一种很好的恢复精力的办法:让大脑什么都不想,充分  相似文献   

10.
高考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不少同学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有时候有些同学会因为一次测验的失败而觉得自己太笨,甚至会自惭形秽地独自落泪,这种灰心的情绪使这些同学很长一段时间都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相反,有些同学在感到压力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心胸反而会变得格外宽广,斗志也会越来越强。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情绪,这都是心理疲劳在作怪。心理疲劳容易使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付出产生怀疑,使学习兴趣大大减小,学习没有激情也没有兴奋点。这些同学整天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状态,感觉好累,有时内心还会冒出莫名其妙的“怨气…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学习疲劳  疲劳是一种由持续工作或学习所引起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 ,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勉为其难。  学习上的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主要是指机体工作过度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体液和血液中积蓄起来。当生理疲劳出现时 ,会出现机能降低 ,如动作迟钝、姿态拙劣、肌肉酸麻、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生理疲劳为学习所倦 ,不能再干。轻度的生理疲劳 ,可以由意志努力来克服 ,而极度的生理疲劳 ,不但会降低运动器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使神经…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疲劳效应许多初三同学,停止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一心一意地学习,废寝忘食拼命用功。单一的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人的厌倦,使人疲劳,长时间在疲劳厌倦状态下学习,大脑皮层就产生超限抑制,这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或进入抑制状态,借以保护脑细胞,使其免受损坏。也就是说,学习时,大脑并非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可能某些部位已经"睡着了""罢工了",这样势必影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做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改变或转换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训练方式等教学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过于长久或单调的活动,都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从而难以维持注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并自觉地运用变化技能,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同学们身心的共同活动,并且主要是心理活动。学习效率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且后者影响更大。本文主要谈谈什么是学习疲劳以及出现学习疲劳如何去克服。学习疲劳的表现学习疲劳是同学们心理障碍的一种,即在学习过程中。长时间的弱刺激或强刺激作用下,大脑皮层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引起的超限抑制。它的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疲劳阶段早期疲劳阶段是指处于优势的兴奋刺激程度降低,而在它  相似文献   

15.
一、善于催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兴奋基点科学证明,一个人不能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否则就称之为"亢奋",是一种因神经衰弱或过于疲劳引起的精神不正常的、高度兴奋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分阶段使学生形成几个兴奋基点,那么一节课下来就不会缺少精彩和激情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的高三毕业生正处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到学习有压力,有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造成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对提高学习成绩、升学的担忧是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的主要原因。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关于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校课业学习积极性的话题,人们谈论较多,而对学校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却谈谐较少。因此,本文想就后一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学习积极性的含义 简单地说,学习积极性是指一个人想学习,乐意学习。从理论的层次上来阐述,学习积极性是指一个人对学习活动产生自觉的、强烈的力求参与并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心理倾向。学习积极性产生的前提是学习主体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其发展的最高层次体现为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一旦形成,其学习行为就变得自觉而勤奋,而且,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化和学习效果的不断取得,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就愈加强烈而持久,学习效果也因此更加显著。 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积极性的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发展都十分迅速。其中,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思维兴奋状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活跃、紧张的思考状态.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思维兴奋状态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佳境界,它是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实现相互融合的具体反映.学生进入思维兴奋状态之后,除了思维活动以外,还会伴随由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信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各种考试,特别是高考中,有一些考生常常发生怯场现象,以致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一种由于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考试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许多考生在开始考试时思想会有些紧张,但多数人能在短时间内稳定情绪,恢复正常的思维活动,使自己的答试活动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少数人则长时间不能消除紧张的情绪,思维活动受到影响,答案往往或残缺不全,或内容重复,或张冠李戴,甚至对一些比较熟悉的知识也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