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道德文化作为重要德育资源,是现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建构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主旨成为学生沟通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血脉。开发和转换传统道德文化,建构大学生道德素质,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路向,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强调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自我的把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伦理学上的解读,更有助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重建道德信仰。生态文明思想用传统文化解读不外乎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的追求,而且通过人心向善加以实现,其教化的功能在于如何实现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3.
如今,大学生道德建设备受重视,大学生道德建设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道德教育传统、道德教育资源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建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相契合,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  相似文献   

4.
黄海 《教育评论》2014,(5):93-95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问题。文章从学生个体与社会整体等多维视域,立体探析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即个体层面要培育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主体精神;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水平与道德行为能力;兼顾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社会、个体利益。社会层面要认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多元特点,实施分层教育;正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中外冲突,继承传统道德精华;注重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建构,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引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发掘和探索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道德叙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道德体验、引导道德行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是道德叙事的工作重点,道德故事是传承传统伦理文化的常用载体。道德故事凝结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动性、生活性、情境性等叙事特征。讲好道德故事不仅需要精心遴选课内外教材读物中的经典道德故事,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叙事的意识与能力。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与道德叙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道德故事中的传统伦理文化真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道德模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其行为体现了道德准则的要求。运用道德模范力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防止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消极影响,增强大学生自我良好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将道德模范事迹学习纳入责任教育专题”、“通过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道德模范的光辉形象”、“以道德模范力量带动大学生园区文化建设中的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高低又是其毕业后能否获得成功的基石。为促进当下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嵌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之中。国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专项预算资金推动能够真正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作品,以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社区和乡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城乡无缝覆盖。通过文化弘扬、持续教育和契约约束等各种形式,促使社会群体成员逐步转变为具有重利但不忘义,崇尚劳动、创造财富等思想意识的群体,进而升华为具有奉献、为公等高尚情操的群体,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固化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推进我国道德建设的进程中,高等学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运用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其跨越上千年的时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的积淀,对现代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用着很大的影响。其中,我国传统道德中对我国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强的影响作用。现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偏重法律意识培养,其中的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本文从传统道德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出发,提出了传统道德作用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的策略,以期能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ominance of intuitive thinking in moral judging and deciding for the role of moral reasoning in moral education. I argue that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of moral intuitions is lacking. We cannot determine when we can trust our intuitive moral judgements. Deliberate and critical reasoning is needed, but it cannot replace intuitive thinking. Following Robin Hogarth, I argue that intuitive judgements can be improved. The expertise model for moral development, proposed by Hubert and Stuart Dreyfus, not only teaches us how we acquire intuitive moral judgements, it also show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intuitive thinking and deliberate reasoning. Analysing the expertise model in more detail, I show that it cannot do justice to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ing skills. Reasoning skills are needed because we expect people to be able to argue for their standpoints. I conclude t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aim at improving intuitive moral judgements, but also at acquiring reasoning skills.  相似文献   

12.
道德单元是从道德系统中抽象出来的最小单位,它暂时舍弃了其它因素的联系,因而只剩下独立的基本涵义。德性是主体化为个体品质的道德单元。在个体品质中的价值取向系统的作用下,主体化的道德单元表现出确定的价值向性。既要培养基本的道德单元,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系统,这就是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Elsewhere, the author has argued that the liberal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is both morally dangerous and philosophically mistaken. The moral educator cannot be morally neutral, but must be morally committed, even if he is to attempt to teach children how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bout moral questions, or develop their autonomy, rather than indoctrinate them. This position implies that the moral educator must be a moral authority. The author defends this claim against subjectivists who deny the existence of moral authority by arguing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moral judgment creates the possibility of moral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绑架和道德评价不容易区分的原因是它们的相同点容易辩明,即它们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指导意义;它们的不同点不容易辩明,即它们所依据的道德标准不一样,道德绑架所依据的标准高于道德评价所依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t is argued that R.W.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reasoning provides the most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of moral behaviour and this is supported by an examination of his main criticisms of R.M. Hare and Philippa Foot. The chief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development 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ugh educators cannot be uncommitted on fundamental moral issues, they can, nevertheless, ensure that rational procedures are followed. A committed teacher is not, therefore, necessarily a moral indoctrinator.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rguments for neutrality rest on mistaken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morality and that, without a background of established and accepted values moral education cannot eve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缺乏权利保障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缺乏道德权利的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为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进传统道德文化中缺乏的道德权利观念,致力于建构一种以尊重个体的道德权利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道德冷漠在现代社会有一套完备的生产机制,包括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现代组织的去道德化、电子媒介对苦难的饱和性暴露等.教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将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与网络批判意识、远距离道德的建构等多种方式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依据对我校学生的全面调查,在充分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当前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道德理念与道德行为存在较大反差,理论教学与道德实践相互脱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